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预防应收账款风险。
1.应收账款本期未回款比值过大
应收账款本期未回款指企业本期确认收入形成但未被收回的那部分现金。
应收账款本期增加额与本期收入的比值(未回款比值)更能代表企业回款能力的强弱。本期未回款比值越大,表明企业在当年基本上没有收到多少现金,采用的是赊销方式做生意;未回款比值越小甚至为负值(应收账款本期增加额为负)代表企业的回款能力越强。此比值每年的趋势代表着企业每年回款能力的强弱变化。通过对企业各年度未回款比值的比较也可以知道企业在销售收款环节的能力大小。
2.客户集中度过高。
客户集中度高是最可能是出现应收账款损失的高发地带。虽然在财报里企业不会过分对客户集中程度高过分的提及,但不得不说这是投资者需要关心的重点。企业很多时候出现利润亏损和现金流的断裂与此有很大关系。
3.账龄越久越不好
4.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越保守越好
所以说理解存货,更多的是从‘被束缚’住的现金着手,一旦存货增长幅度过快,企业或者市场没有传达出企业的产品销售正旺的行情,那么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存货的积压。存货多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市场需求太好了,我得多备货;二是市场需求惨淡,错误估计了市场行情,导致企业存货生产多了卖不出去。
1.存货积压导致减值
只不过存货确实不值钱了,手机行业的技术替代和提升是非常快的。一旦竞争者或者自己发明了更好的技术,能够实现商业化运作,大量的运用。那么以前在仓库里的产品就会变得很廉价,这种减值是正常法律合规的范围。
2.人为调节的嫌疑
这个主要针对的是ST企业为了重新盈利,会将企业能够减值的项目加大计提的力度。导致企业产生巨额的亏损,为以后的盈利挪出大的空间。中国船舶在2016-2017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被上交所于2018年4月24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船舶”。
如果我们看看这两年企业是如何计提存货减值的,就可以清晰看出其人为调节的嫌疑。
2016年全年存货跌价损失37.46亿元,占存货平均账面余额的22.22%。2017年在上年已经大幅减值的情况下,又继续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全年存货跌价损失26.33亿元,占存货平均账面余额的18.13%。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几乎全由存货跌价损失构成。
2017年年报资产减值损失部分
到了2018年一季度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一季度末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9140万元,其主要变动原因为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同时一季度公司扭亏为盈,净利润为7198万元。若剔除当季转回的减值损失,公司依旧没有摆脱亏损,也就是说公司“虚盈实亏”。
这一波操作,作为财务人员,我给满分。做的有理有据,没有什么大的疑点,企业也是明牌,让投资者抓不到什么把柄,只能生闷气。
3.当行业低迷时,存货减值风险高
所以现在看到很多周期行业涨的很好,比如猪周期、鸡周期等,但是万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存货、固定资产等都有可能计提大额减值呢。
4.存货周转率持续降低
存货占比过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且有计提存货减值前科,初善君把这三点作为预防存货减值的另外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满足这个条件意味着公司存货存在积压,且越来越大。
2018年可以说是商誉减值的大年,这是因为源于商誉减值政策的影响。2019年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讨论了商誉减值改摊销的问题。大部分委员认为,摊销(每年按比例减少)比减值(按“意愿”计提)能更好地实现商誉减记至零的目标,而且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投资者理解,可增强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就这样2018年只要是一个企业,都会考虑商誉的减值。在商誉摊销政策还没有落地之际,上市公司们急中生智,集中大额计提,来一个一笔勾销,免得夜长梦多。也可以看出商誉减值是很随意的,并不是那么的严格。
商誉的由来是企业收购了一些公司,用高于公司的净资产价格进行收购,那些溢价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商誉。所以说商誉越多,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支付的溢价也就越高。我们不能因为上市公司买的贵,支付了过高的溢价,就说要减值。不乏那些增长潜力非常高的企业收购企业为上市公司带来非常巨大的盈利,只不过比例实在太少了。过高的商誉更是如此,如果收购十家企业可能只有一家有很好的盈利,那么这样的盈利也无法阻挡其他公司导致的商誉减值。
1、六间房作价34亿,密镜和风作价51亿,组成一个85亿的集团公司。
2、重组后六间房本应占股40%,但是会转让不低于10%(8.5亿)的股份给第三方。
3、完成前两步后,宋城2015年在六间房上25.67亿的投资可以拿回不低于22.18亿现金(转让25%股权8.5亿,4年利润13.68),商誉被移除,转成25.5亿的对外投资。
如上操作后,六间房的投资风险完全化解。
这是为什么初善君一直强调研发支出资本化是一个风险点,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计入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的资产负债表科目什么时候转入利润表,再来一次洗澡。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就是关联交易。既然是关联方,那就和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之间的交易就容易让人觉着有很大的猫腻。如果关联交易占得比例过高,那么企业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第一大客户为乌海神雾煤化科技有限公司(听名字就是关联方),经工商信息查询,该客户由神雾集团间接持股25%,属于母公司神雾集团关联方。2016年第二大客户新疆胜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金额高达10.36亿元,占销售总额的33.14%。
在减值方面,除了企业的货币资金外,只要是资产都存在减值的可能。其中应收账款、存货和商誉的减值尤其严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和其他一些资产的减值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没有像这三各科目这样严重。始终要记住的是不管任何的资产都会出现大幅度减值的风险。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这些资产减值和一些案例,非常的有趣。
银行借款、应付债券这些负债多了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造成企业经营的不稳定。试想如果企业的经营都是靠银行、债权人借钱才能维持,不仅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还要随时担心这些金融机构随时的回款。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企业根本没办法经营下去。
当然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是没有这样好的财务结构的,希望大家找到了尽量排除掉。剩下的也就都是很优质的企业了。
最严重的大存大贷是那种存款高于借款的企业,很明显企业要那么多的借款并非是为了经营。如果用于经营企业肯定会使用这一部分借款,导致存款降低。存款大于借款的大存大贷很难解释的清楚,企业的嫌疑非常重。
这样的情况在A股也是一个经常性的现象,实控人股票质押比例过高。股票质押在一般情况下是公司实控人进行融资的手段,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公司实控人过多的质押股份,会形成很大的风险,一方面在于其经营上缺钱,一方面一旦股价低于质押价格,很可能遭遇平仓,使得股价进一步的降低。一个是经营上出现问题,一个是股价出现闪崩,两方面都不好。
查询上一年的年报可以看到;2017年年报我们发现,公司实控人为左洪波、褚淑霞女士,两人持有的股份几乎都用于质押,质押比例过高,已经接近100%。
当然要全面认识企业的风险需要考察每一个科目,将这些科目结合一起看。或者还有一些例如企业高管频繁变动、一次性收益过高、销售费用不匹配等等,总之企业挖的坑非常的多,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只是在这里将一些非常重要的风险点指正出来,望大家在以后的投资中尽量去回避。
如果学会了这些防雷手册,至少可以预防A股90%的地雷,其他10%的话,还需要多跟初善君的公众号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