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自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宋朝时,水稻和小麦的推广;棉花和茶树的种植情况;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的兴起;制瓷业和采矿业的发展;造船技术的提高;两宋时期城镇的大量出现;东京和临安商业繁荣的景象;北宋前期,“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两宋时期,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市舶司。
通过南方相对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史实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通过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学习教学,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经济状况中,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并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通过《清明上河图》和“北宋纸币”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初步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北宋都城东京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将繁琐的内容不断加以梳理和概括,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知识网络结构。指导学生对比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的不同特点,逐步得出结论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通过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指导学生运用将学过的旧知识用横向联系的方法,与新知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通过宋朝时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与宋朝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人民同样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两宋商业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基础的理解。通过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认识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最繁荣之列,东京城(现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以及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等史实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导入:
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农业生产的新气象
1.五代十国时,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割据时期,但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自三国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提示学生回忆旧知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五代十国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指导学生概括原因有:南方战祸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2.两宋农业的发展
3.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开发
燕京地区和辽东是辽金境内农业发达地区,西夏境内的农民大多从事农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蓬勃兴起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蓬勃兴旺的手工业(指导学生填表,表格见“教学建议”部分)
1.发达的纺织业
2.大方光彩的制瓷业
宋瓷誉满中外,瓷窑遍布各地。其中定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五大名窑久负盛名。(指导学生看图,找到五大名窑的位置;屏幕显示精美的瓷器图片,指导学生概括出宋瓷的特点。)除了五大名窑以外,北宋瓷都景德镇的瓷器更是享誉中外。(学生在图上找到景德镇的位置,观看景德镇瓷器图片,概括其特点。)
除宋瓷外,辽金的瓷器也造型精巧、独具特色。(学生观看辽、金瓷器图片)
宋代瓷器不仅为国内居民所喜爱,许多外国人对此也赞叹不已,他们往往把中国的瓷器作为艺术品收藏、鉴赏,称中国为瓷器之国。大家知道,China除了之中国外,还有什么含义吗?对,瓷器。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有多大。
3.采煤业的发展
同学们知道古人用什么来取暖做饭、冶炼金属吗?(学生答)北宋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导学生回答59页问答题)你们知道当时什么地方是重要的产煤基地吗?(河北、山西)
4.领先世界的造船业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宋朝的漕运和海外贸易也兴盛起来,这就促使宋代的造船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的造船业发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宋代造船业的特点)宋代的海船上安装有一种先进的辨别方向的仪器——指南针,这就为远洋航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繁荣的商业都市东京
2.临安的繁荣
南宋都城临安同样繁荣昌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临安城的繁华。)
3.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屏幕显示“交子”图片,并指明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结合教材58页小字内容,帮助学生认识交子的出现与北宋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纸币的出现和流通对宋朝的商业活动有什么影响?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它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宋代不仅国内商业活动发达,海外贸易也蓬勃的开展起来。
四、海外贸易的兴盛
结合“宋代海外贸易”形势图,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描述,概括出宋代海外贸易到达的地区、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进出口主要商品、两宋政府如何管理对外贸易。请同学们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可靠保证,发达的海上交通、政府的大力提倡都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结合地图指出辽金对外交往频繁的情况。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继隋唐以后,我国封建经济又一个繁荣时期,它为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归纳总结的过程:
课后学生活动提示:
活动一:临摹“五代、辽、宋、夏、金经济分布”图,在图上注明纺织、制瓷、造船业中心的位置和名称以及各个政权都城的位置和名称。
第十二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自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水稻向北方推广,棉花向长江流域扩展。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兴起。制瓷业的发展和著名瓷窑。煤的大量开采。造船业的发达。东京和临安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交子的出现。海外贸易的兴盛和著名的外贸港口。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自五代起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给宋朝以重大影响的史实,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①认识到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五代以来,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②认识到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都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商业繁荣,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些成就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制瓷业和造船业的大发展,东京、交子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难点是头绪多,要求条理清楚,既突出重点也要照顾全面。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取代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这个时期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比前代较为宽松的政策,是商业获得巨大发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
2、讲授新课
1、自五代起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黄河流域的经济原来比长江流域发达。后来,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了黄河流域。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北方藩镇林立,长期战乱不已,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南方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也较为安定,北方人民陆续迁往南方。他们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了江南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的人口也超过了北方。经过唐末、五代,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北宋时水稻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
宋代以前,水稻的种植主要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北宋时,水稻的种植已扩展到淮河和黄河流域。由于政府的提倡,水稻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同时注意引进优良品种,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已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一带。水稻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3、南宋后期棉花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世界上最早植棉的国家是印度。我国的棉花便是从那里传进来的。汉魏时,棉花的种植只流行于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后来,棉花由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推广。在北宋时,棉花的栽培还限于两广和福建地区,南宋后期才在长江流域普遍种植起来。棉花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这就为南宋后期棉纺织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条件。
4、辽、金时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这一时期,辽、夏、金先后与两宋并存,这些政权的建立,维护了局部地区的统一,有利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注意农业的开发,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蓬勃兴旺的手工业
1、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北宋时,丝织业的发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规模上,南方都超过北方。其中,江浙和四川地区最具代表性,成为丝织业的两个中心,四川地区的丝织品,质地纤细,花纹秀丽,号称天下第一,江浙地区的丝织品产量已跃居全国首位。
这时期,随着棉花种值面积的扩大,南宋后期,在南方兴起一个新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它最早兴起在广西和海南岛一带,到南宋后期,南方人民发明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如擀、弹、纺、织。生产的棉纺织品种类较多。但棉纺织业毕竟是南宋后期刚刚兴起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品在我国内地居民的衣着材料中还不占主要地位。
2、誉满中外的宋瓷
北宋时期是我国制瓷手工业全面发展的时期,当时制瓷业的规模和工艺水平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宋瓷誉满中外。宋朝时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已在全国130个县中发现1000多处宋代瓷窑,其中重要的有30多处。宋朝的定窑、钧窑、哥窑、汝窑、官窑被后人称为“五大名窑”。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唐朝时候以生产白瓷著名。从北宋起,就发展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景德镇窑以出产影青瓷为最著名。影青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薄胎瓷器,这种瓷器乍看好象是白色,但在素白釉中泛出一种青色。这是北宋景德镇窑创造的新工艺。除此之外,辽、金的瓷器生产也很发达。
3、煤的大量开采
北宋称煤为石炭,河北、山西都是煤的产地,宋朝煤的开采量很大,煤不仅被用于冶炼,更多的则是开始用于普通居民的生活。东京居民在生活中都烧煤,而很少有烧柴的,这就说明,煤己成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由于煤的开采量大,山西许多农民改行以采煤为生,北宋官府还设有负责采买煤的机构—石炭场。
4、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造船业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漕运和海外贸易的需要,宋朝的造船业得到迅猛发展。在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宋代造船业规模宏大,而且种类多,有战船、漕船、江船和海船等等。当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高的国家。宋代的大海船,抗风力强,并装有罗盘针,船体长,在今大泉州湾出土的南宋时期的海船,残船长24米,按照当时的记载复原,该船的长为34米,宽11米,载重量达200吨以上。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政府在金明池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船坞,还创造了滑道下水的方法。
1、东京和临安商业的繁荣
临安地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农业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襟江抱湖,交通极为便利。南宋初年,由于中原动乱,大批官民南迁,到南宋末年,临安全城的人口已超过百万。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临安成为南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的第一大城市。临安的大小店铺比比皆是,街上也有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热闹的瓦肆。临安城中最繁华的街道,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御街”,也称天街,天街两旁店铺林立。除了繁华的商业区外,还有许多专业性的集市,如金银市、珍珠市、丝锦市、米市,肉市等。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商业的空前发展,不仅繁荣了经济,促进了物资交流,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由于这个时期商业的发展,纸币在我国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初期的四川地区。
四川在唐末五代时期,战祸较少,社会经济未受到严重破坏,北宋以来,商业更加繁荣,货币的需要量大为增加。早在五代末年,包括四川地区在内的江南地区已经开始发行铁钱,与铜钱并用。由于铁钱携带不方便。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16家富户共同印刻纸造的“交子”代替了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到宋仁宗时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南宋纸币发行量很大,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宋、金、辽时期海外贸易的兴盛
东到日本和朝鲜,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都有中国海船的踪迹。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政策,注意调动中外商人的积极性。宋神宗、宋高宗时期都奖励外来商人。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2、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和市舶司
宋朝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些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以至于宋政府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高宗末年达到财政总收入的15%多。宋朝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农业手工业发达,奠定物质基础;陆上丝绸之路受阻,转向海上贸易;宋朝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提供技术保障;政府鼓励政策,促进海上贸易发展。由于这些原因,使我国的宋代,成为海上贸易的世界大国之一。)
(小结)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是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商业的发达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繁荣,如北宋的都城东京和南宋的都城临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城市。另外,在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四川地区,北宋初期出现了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个时期海外贸易也空前发达。使宋代的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纵观封建社会史这个高峰的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3、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出:(1)水稻种植区域扩大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指出,南宋时,水稻产量跃居全国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是推广到长江流域。当时南方种植的棉花是从东南亚一代传入的木棉,结桃多,产量高。福建一代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说法。棉花逐渐成为两宋时期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为棉纺织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本课内容概括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指导学生将这三部分知识要点总结在笔记本上,然后简要分析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