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总书记给予黑龙江省“中华大粮仓”、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高度评价。全省粮食综合产能、农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绿色食品产业等领域全国领先。
一是农业资源富集。全省现有耕地2.579亿亩,占全国1/9强,位居全国之首。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全国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56.1%,耕地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适于大机械作业和规模化生产。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水质优良,水资源总量达810亿立方米,居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市、区)之首,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有效积温1600—2800℃之间,无霜期100—150天,年降水量370—670毫米,光、热、水同季,适于农作物生长,一年一熟。
三是生产方式先进。作为全国实施农机化生产较早的省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水平达9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农业组织化程度领跑全国,全省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1.47亿亩以上,位居全国之首。培育出优质粮食、畜产品、山特产品为主导的农产品产业集群,打造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可按市场对品种、品质需求,提供数万吨至数十万吨的优质粮食及其它农产品。
四是粮食贡献突出。黑龙江是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也是特色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杂粮杂豆等农产品重要产区和调运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多亿斤。2021年,全省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种植面积21826.9万亩,总产1573.5亿斤,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玉米面积9786.4万亩,占全国15.1%,产量829.8亿斤,占全国15.2%,均居全国第一。大豆面积5831.6万亩,占全国46.2%,产量143.8亿斤,占全国43.8%,均居全国第一。水稻面积5801.1万亩,占全国12.9%,居全国第2,产量582.7亿斤,占全国13.7%,居全国第一。杂粮杂豆品种全,质量好,畅销国内外市场。
五是畜禽产品丰富。黑龙江地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带、黄金玉米种植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发展畜牧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2021年,全省奶牛存栏109.7万头;生鲜乳产量500.3万吨,生鲜乳质量指标达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肉牛出栏299.7万头。生猪出栏2228.1万头。肉羊出栏880.3万只。家禽出栏2.9亿只。全省肉产量299万吨,蛋产量109.8万吨。
六是农垦自成体系。黑龙江农垦拥有全国耕地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现有农牧场113个、耕地4458.1万亩。垦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备,现已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2857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6.2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7%,农机装备水平世界一流。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示范窗口。总书记评价,“垦区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承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