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PPT课件.pptx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区域农业发展,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学习目标:能够结合区域图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气候,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小方向),东北概况,1、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2、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亚欧大陆,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在400N530N,1200

4、业,优势资源,地形,农业类型,3、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1,1,2,题。,C,练一练,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练一练,热量,水分,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

5、富?,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二)社会经济条件,阅读课文,思考东北工业、交通和人口是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工业基础,交通条件,人口密度,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晚,地广人稀(经营规模大,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1.气候:2.地形:3.土壤:,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但农

6、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二)社会经济条件,1.有良好的工业基础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与东南亚地区,市场广阔;海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宜花卉种植,市场需求量大,1、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

7、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和水利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北部的180天左右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的影响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D,检测题,2、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林业基地畜牧业基地A、B、C、D、,D,3、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

9、充分利用资源还能防止因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建议:改良畜种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为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又要依据科技改造自然。,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粮食商品率高原因:粮食单产高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且面积大,黑龙江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类型多样(2

10、)耕地面积广(3)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2)地区专业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小麦区,亚热带作物带,混合农业区,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小麦区,比较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异同点,同:,(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区专业化生产,异:,(1)经营方式不同,东北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2)美国专业化及现代化程度高于东北。(3)东北玉米带纬度相对较高

11、,自然条件较差,单产相对较低。,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方向: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重点: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重点:建设人工草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方向: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四、农业发展方向盘,农业发展出现问题:,水土流失(山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湿地退化、旱涝灾害(平原)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西部),沼泽(湿地)作用:过度开垦沼泽的负面效应:,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广布的原因?,夏雨集中,且多暴雨;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洼地多,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干;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

THE END
1.关于构建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要求加快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推进集聚集群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产业基础。做强各级现代农业园区,是其中重要抓手。我省于2017年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https://mail.cndca.org.cn/mjzy/lxzn/czyz/jyxc/1968043/index.html
2.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发展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dilijiaoan/522086_2.htm
3.区域农业发展点赞 收藏 分享 郭老师 粉丝42 关注 目录互动回放 地理 共4课时 02:031. 3.1节,能源资源开发 郭老师 130次播放 43:302. 评卷 郭老师 71次播放 34:443. 4.1节 郭老师 63次播放 39:074. 区域农业发展 郭老师 60次播放 这里将会重放直播过程中的互动消息 本内容来自 了解课程 地理 免费 暂时还没有简介关于https://www.cctalk.com/v/15427642684053
4.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知识总结)1.识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综合思维) 3.能够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路、措施。(人地协调观) https://www.360doc.cn/mip/1125206028.html
5.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研究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对指导农业规划实践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利用区域规划核心理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构建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并探讨这些经典理论对现代农业发展和规划的指导意义;然后借鉴、应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规划流程为主线,构建区域现代农业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2302263.nh.html
6.考点50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3818ct5016n144744.html
7.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系统开展科学研究、战略咨询、人才培养。发展农业与乡村地理学,面向区域农业、城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需求,形成研究解决城乡发展转型、“三农”问题尤其是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乡村转型发展与土http://rard.igsnr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