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协同推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部湾城市群与中国热科院合作解读

海南日报记者李佳飞

滨海绿城,暖冬如春。11月22日,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各方代表齐聚广东省茂名市,见证北部湾城市群11市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对新搭建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充满热切期待,并就如何加快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展开热议。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北部湾独特的区位和发展优势。而建设宜居宜业的蓝色港湾城市群,离不开农业农村的支撑保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正是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基础,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北部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见证协议签署的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燕卿说。

农业合作独具资源优势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北部湾地处祖国大西南、毗邻粵港澳、面向东南亚,是全国最大的热带亚热带农业经济区。北部湾城市群气候温暖,是我国天然橡胶、糖料等重要农产品的核心产区,全国最大的“南菜北运”生产供应基地,以及重要的海洋渔业战略基地。

数据显示,这里拥有耕地面积4200万亩以上,为国内提供了15%的天然橡胶、近90%的食糖,以及53%的热带水果和10%以上的水产品。

与此同时,北部湾对外开放优势明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门户,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众多战略机遇。2017年,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意把北部湾城市群打造成国家级城市群。

抢抓机遇谋发展,北部湾城市群持续强化合作,推进平台创新,各地农业特色协同互补,逐渐形成规模与集聚优势。2019年,粤桂琼3省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386.6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15%。

“粤、桂、琼3省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人文交流密切,区域认同感较强,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和紧密的互利关系。”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联络处党组书记、湛江市投促局党组书记符中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2000年11月,湛江、海口、北海3市联合发起成立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现有成员35个(政府组织18个、企业17个),全面覆盖北部湾城市群。

今年10月,获悉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大会将在茂名召开,受中组部选派从广东茂名到海南挂职担任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挂职干部现代服务业组团团长的崔剑,随即与从农业农村部前来挂职担任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挂职干部农业种业组团团长的罗东商议,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促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北部湾城市群的合作。

“海南自贸港拥有全国独有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北部湾城市群有广阔的农业科技‘试验田’,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不仅能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助力海南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而且能为北部湾城市群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热带亚热带农业产业提供科技支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崔剑表示。

院地合作建设“南繁硅谷”

农业农村现代化会是什么样子走进茂名市根子镇的桥头村,或许能够窥见一斑。这个背靠红荔阁、前临根子河的小村庄,近年来依托国家级大唐荔乡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已建起“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的大数据系统,可实现种植、管理、科研等多个环节的精细化管控和远程操作。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春介绍,该市今年成功举办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全市荔枝实现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34.92%,在疫情大考下实现逆势上扬,果农普遍反映“今年是做果农最有尊严的一年”,农业现代化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海南,作为北部湾区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集聚新要素、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的显著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恰逢其时。罗东告诉记者,在农业农村部等中央部委的指导下,海南正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尤其是种业政策、人才、技术、企业的高地。

“促成院地科技合作,是海南挂职干部农业种业组团和现代服务业组团协同推动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罗东说,“11城市群+1热科院+N国内外其他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的合作模式,让科研成果下沉,将有助于建立面向热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此次合作,各方均表示将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携手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合作促进发展共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鞠磊介绍,在加强热带高效农业合作方面,海口市于2018年与湛江市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了两地在蔬菜采购调运、物流配送、冷藏储备、应急投放等领域的合作。

鞠磊认为,产业是北部湾兄弟城市合作共赢的重要支撑。接下来,海口还将利用企业进口自用生产设备免关税政策,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生产设备,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国际转口贸易,发展进口原料加工和本地农产品深加工,重点推进与南宁、茂名、湛江等北部湾城市在现代农业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延伸加工和商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依托支持创设海南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政策,协同茂名、北海、湛江等北部湾兄弟城市,加快水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前期研究,探索水产品现货和期货交易,提供生产、金融、保险和贸易“一条龙”服务。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古洁同样认为,互利共赢是持久合作的重要基础。她说,作为广东的农业大市,茂名市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建成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2个国家田园综合体和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接下来还将加强海洋渔业、畜牧业、水果业等农业科技联合攻关,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合力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培育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联合北部湾城市群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集聚区。

南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文军表示,南宁将加强与北部湾城市群农业的联系合作,深化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整体竞争力。

THE END
1.关于构建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要求加快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推进集聚集群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产业基础。做强各级现代农业园区,是其中重要抓手。我省于2017年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https://mail.cndca.org.cn/mjzy/lxzn/czyz/jyxc/1968043/index.html
2.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发展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dilijiaoan/522086_2.htm
3.区域农业发展点赞 收藏 分享 郭老师 粉丝42 关注 目录互动回放 地理 共4课时 02:031. 3.1节,能源资源开发 郭老师 130次播放 43:302. 评卷 郭老师 71次播放 34:443. 4.1节 郭老师 63次播放 39:074. 区域农业发展 郭老师 60次播放 这里将会重放直播过程中的互动消息 本内容来自 了解课程 地理 免费 暂时还没有简介关于https://www.cctalk.com/v/15427642684053
4.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知识总结)1.识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综合思维) 3.能够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路、措施。(人地协调观) https://www.360doc.cn/mip/1125206028.html
5.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研究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对指导农业规划实践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利用区域规划核心理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构建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并探讨这些经典理论对现代农业发展和规划的指导意义;然后借鉴、应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规划流程为主线,构建区域现代农业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2302263.nh.html
6.考点50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3818ct5016n144744.html
7.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系统开展科学研究、战略咨询、人才培养。发展农业与乡村地理学,面向区域农业、城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需求,形成研究解决城乡发展转型、“三农”问题尤其是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乡村转型发展与土http://rard.igsnr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