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区域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十四五”农业发展思路分析现代农业农产品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一市三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积极探索“农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创新赋能。2020年12月,长三角农业创新赋能联盟正式成立,助力长三角乡村产业振兴,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发展”新标杆。

一、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分析

从总体经济来看:2020年,长三角一市三省经济总量高达24.47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4.1%,贡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具体来看,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江苏经济体量最大。继广东之后,江苏成为全国第二个GDP突破10万亿元的省份。202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027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38700.58亿元,同比增长1.7%;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64613亿元,同比增长3.6%;安徽省实现生产总值38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从第一产业来看,2020年江苏省第一产业总量最大,第一产业增加值4536.7亿元,同比增长1.7%。上海第一产业增加值103.57亿元,下降8.2%,也是长三角地区中唯一一个下降的省市。尽管安徽省经济总量低于浙江省,但在第一产业上安徽略胜一筹,2020年安徽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184.7亿元,增长2.2%,占GDP总量的8.2%,同时也是三省一市中唯一一个比重超5%的省份。

从农业基本情况来看,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一市三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积极探索“农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从“三农”发展的根本出发,为乡村振兴创新赋能。2020年12月,在各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由同程生活、天猫、苏宁易购、云集、盒马、鲜丰水果、生鲜传奇、分众传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发起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农业创新赋能联盟”。联盟将基于数字化和品牌化,协同创新,积极参与需求侧改革,以需求牵引供给,贯通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共同发展,助力长三角乡村产业振兴,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发展”新标杆。

2020年长三角地区农业整体发展平稳,具体来看:安徽粮食产量803.8亿斤,居全国第4位,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5.1%和5.3%。而上海虽然粮食产量不高,全年仅91万吨,但确是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大市场。

浙江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由2015年的50.0∶5.3∶14.9∶29.8调整为2020年的40.7∶4.6∶9.8∶44.9。2020年粮食产量121.1亿斤,创近五年新高。水产品产量617万吨,水果760万吨,与2015年相比稳中有升;猪牛羊禽肉产量90万吨。

江苏全年全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达745.82亿斤,比上年增长0.6%,增产4.57亿斤。粮食总面积8108.5万亩,比上年增长0.4%。

从现代农业产业园来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各产业园要以获得认定为新起点,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自2017年以来,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其中我国长三角地区目前共创建了20余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江苏省创建1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浙江有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浙江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至2020年末,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9个、特色农业强镇11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8个,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80条。具体产业园如下:

二、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思路分析

在全国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中提到,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THE END
1.关于构建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要求加快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推进集聚集群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产业基础。做强各级现代农业园区,是其中重要抓手。我省于2017年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https://mail.cndca.org.cn/mjzy/lxzn/czyz/jyxc/1968043/index.html
2.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发展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dilijiaoan/522086_2.htm
3.区域农业发展点赞 收藏 分享 郭老师 粉丝42 关注 目录互动回放 地理 共4课时 02:031. 3.1节,能源资源开发 郭老师 130次播放 43:302. 评卷 郭老师 71次播放 34:443. 4.1节 郭老师 63次播放 39:074. 区域农业发展 郭老师 60次播放 这里将会重放直播过程中的互动消息 本内容来自 了解课程 地理 免费 暂时还没有简介关于https://www.cctalk.com/v/15427642684053
4.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知识总结)1.识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综合思维) 3.能够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路、措施。(人地协调观) https://www.360doc.cn/mip/1125206028.html
5.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研究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对指导农业规划实践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利用区域规划核心理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构建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并探讨这些经典理论对现代农业发展和规划的指导意义;然后借鉴、应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规划流程为主线,构建区域现代农业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2302263.nh.html
6.考点50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3818ct5016n144744.html
7.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系统开展科学研究、战略咨询、人才培养。发展农业与乡村地理学,面向区域农业、城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需求,形成研究解决城乡发展转型、“三农”问题尤其是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乡村转型发展与土http://rard.igsnr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