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回村进行时丨陈景旭:“新农具”助推产业新发展“新农活”打通振兴新渠道党建寿宁频道

“这些花菇产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是香菇中的上品,素有‘山珍’之称,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长而享誉海内外……”近日,在白昼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陈景旭的直播团队正在热火朝天的介绍寿宁的特色农产品。

“寿宁在打造优质农产品和发展富硒农业上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却因传统销售模式限制,导致农副产品易滞留在乡村。乡村电商赛道还有很大空间,我们的AI直播形式新颖,对产品的展示更加直观,对比传统的直播行业有很大的优势。”陈景旭表示。

在外打拼多年的陈景旭意识到寿宁特色农产品直播是当前少有的可行性极高、发展潜力深、市场饱和度低的蓝海行业。对此,怀揣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发展前景的期望,凭借着对直播行业的了解,毅然返乡创业,助力寿宁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推向全国。

因为在外多年,精优产品从哪来、优质合作商怎么找,这让陈景旭的创业之路陷入了瓶颈。知悉这一情况后,托溪乡党委、政府的主动出击、靠前服务,从企业宣传到产品推荐,给予了这位创业青年全方位的支持,架起了他通向“创业梦想”的桥梁,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双向奔赴”。

目前,陈景旭创办的宁德白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山语林、恒源茶厂等本土优质企业接洽,直播间售有花菇、猕猴桃、粽子、高山茶等多种农副产品,助农直播间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其直播间曝光数达120万次,观看人数达30万,观看率35%,稳定订单量1000次,寿宁特色农副产品在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

据了解,该公司已招募主播和工作人员60余名,每月工资报酬不低于3500元。陈景旭表示,下一步,公司计划以和美乡村为主要场景组织拍摄网剧,借力时下短剧适应面广、推广性强的优势,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同时为传播寿宁、推介寿宁赋能。

THE END
1.湖北秭归:丰收田野上有了“新农具”稻谷田地无人机操作手湖北近年来,该县成立了50多家农用无人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了700多名操作手,购买无人机400多台(套),让无人机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农具”。 记者:潘志伟 饶饶 摄制:郑家裕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CA2SRM05346RC6.html
2.新华时评·春耕新变“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90后”农机手、有博士学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的土特产销售主播……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 新时代农业发展渴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新中国初期的“二牛抬杠”,到收割机大规模作业;从亩产几百斤的常规稻,到亩产超千斤的杂http://www.81.cn/pl_208541/16300293.html
3.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脱贫攻坚战打出“互联网+”模式生意越来越红火,赵映却坐不住了。今年5月,赵映与另3位村播成立了“西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挂牌的公司墙上赫然用红笔写下:“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公司专门做直播、小视频电商运营以及相关培训。 就在一个星期前,赵映和几位合伙人自费买了手机和直播架,免费送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6011504044719.html
4.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计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
5.培育更多电商直播“新农人”调查研究科技论坛资讯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转型”成为网红主播,在直播平台展示农耕场景,推荐特色农产品。“新农人”把手机作为“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把土地种上“云端”,让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焕发全新的生命力,精彩“出圈”。电商“新农人”通过直播平台,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2674
6.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苹果园里的“新农人”。陇南市礼县曾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总人口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41万人https://m.gmw.cn/2021-05/26/content_1302319864.htm
7.亩芒果产值达14亿元四川攀枝花仁和区芒果产业背后有“黑科技”田野里架起直播间,土特产变身“网红尖货”,通过数字化物流平台,仁和区培育“新农人”,解决农产品运输“堵点”“卡点”。 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不仅为仁和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实际有效的探索路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web&eid=0bgelMFfKSeH90qSdq8Jkw==
8.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丨耕耘在春天——走进田间看乌鲁木齐市乡村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在新疆“淘宝村”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正在进行建设收尾阶段,吸引了不少http://www.xaas.ac.cn/info/2065/9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