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具”干新农活“新农人”过新生活政务动态长者版

春回大地,银川的农人们也开始了又一轮的辛勤劳作。不同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景,如今的农田里、温棚中,大型农机、物联网系统、智能装备大显身手,越来越多具备高素质、高学历的新农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他们懂技术、善学习、勤思考,犹如燕子归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

“新农人”引领农业新气象

在灵武市郝家桥镇吴家湖村,王健虽然只是一个90后,但由于他擅长修理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机大拿”。

“我从小就对农机感兴趣,喜欢研究琢磨,家里的农机不知道被我拆了多少次。”长相憨厚的王健说起话来笑容满面。和父辈不同,王健更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他力求改变传统的农业运作模式,在家乡发展起“智慧农业”,引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预警、田间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机调度共享等系统,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分析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他指着管理系统的大屏幕介绍说:“农机上装配了很多传感器,能实时传回作业的面积、深度等数据,我们可以及时调控,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种植。”

如今,王健领办的宁夏万众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服务农田面积已达3.3万亩,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季节性用工岗位510多个,带动农户增收5800余万元。

“新农具”让一年四季有鲜果

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的红树莓种植基地的现代化温室占地30亩,在这里,配套的智能设备自动监控光照、温度、湿度,实现了四季有鲜果、天天能采摘,鲜食红树莓一年365天不间断供应。

基地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在银川,5G智慧农业已较为普及,“智能系统通过监测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自动操控风机和湿帘,还可以根据土壤的干湿度自动浇水。”

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科学的种植管理体系、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欣荣村的红树莓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基地种植的红树莓达15万株左右,年产红树莓70吨,产值600万元左右,累计带动10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30余名村民在基地实现了稳定就业,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就业增收效果明显。

移民群众畅享幸福新生活

4月4日,走进永宁县望远镇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可以看到新建的温棚鳞次栉比,不时有农户骑着三轮车、电瓶车穿梭其中,呈现出繁忙的生产场景。

富原社区是全区规模最大的“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区,也是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社区。2022年以来,为了拓宽就业渠道,让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望远镇实施了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温棚31栋,二期建设温棚45栋。

移民黄存仁租赁了4栋温棚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以前在老家学过一点温棚种植技术,但来到这里后才长了见识,太智能了。”黄存仁拿出手机介绍说,温棚里的智能系统可以自动监测光照、温度、湿度,自己安坐家中就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掌握,“发现光照不足,只需要点一下,卷帘机就能自动打开,给植物充足的光照。”

忙碌一年,黄存仁一家靠着这几栋温棚增收10余万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如果没搬出来,没有这些装备的帮助,哪能挣上这些钱?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的黄存仁信心满满,正计划着再多种几栋温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富原社区党支部书记姬春介绍,针对移民缺乏温棚种植经验的实际,社区不仅组织大家外出参观学习,还联系种苗公司提供供苗、指导、收购一条龙服务,农业技术员也定期到园区指导。从靠打工到学种菜,从下苦力到拼技能,富原社区的移民通过不懈努力,渐渐融入新环境,创造新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运行管理:银川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THE END
1.湖北秭归:丰收田野上有了“新农具”稻谷田地无人机操作手湖北近年来,该县成立了50多家农用无人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了700多名操作手,购买无人机400多台(套),让无人机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农具”。 记者:潘志伟 饶饶 摄制:郑家裕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CA2SRM05346RC6.html
2.新华时评·春耕新变“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90后”农机手、有博士学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的土特产销售主播……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 新时代农业发展渴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新中国初期的“二牛抬杠”,到收割机大规模作业;从亩产几百斤的常规稻,到亩产超千斤的杂http://www.81.cn/pl_208541/16300293.html
3.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脱贫攻坚战打出“互联网+”模式生意越来越红火,赵映却坐不住了。今年5月,赵映与另3位村播成立了“西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挂牌的公司墙上赫然用红笔写下:“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公司专门做直播、小视频电商运营以及相关培训。 就在一个星期前,赵映和几位合伙人自费买了手机和直播架,免费送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6011504044719.html
4.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计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
5.培育更多电商直播“新农人”调查研究科技论坛资讯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转型”成为网红主播,在直播平台展示农耕场景,推荐特色农产品。“新农人”把手机作为“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把土地种上“云端”,让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焕发全新的生命力,精彩“出圈”。电商“新农人”通过直播平台,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2674
6.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苹果园里的“新农人”。陇南市礼县曾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总人口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41万人https://m.gmw.cn/2021-05/26/content_1302319864.htm
7.亩芒果产值达14亿元四川攀枝花仁和区芒果产业背后有“黑科技”田野里架起直播间,土特产变身“网红尖货”,通过数字化物流平台,仁和区培育“新农人”,解决农产品运输“堵点”“卡点”。 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不仅为仁和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实际有效的探索路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web&eid=0bgelMFfKSeH90qSdq8Jkw==
8.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丨耕耘在春天——走进田间看乌鲁木齐市乡村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在新疆“淘宝村”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正在进行建设收尾阶段,吸引了不少http://www.xaas.ac.cn/info/2065/9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