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数据是新农资10%公司澎湃新闻

“在这一年左右,我看所有的淘宝村商户们、从业者们都产生了一种新的技能,就是直播。现在我们开玩笑说有几个新现象,过去几年,手机成为了新的农具,现在是直播成了新的农活,而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农资、新农业生产力。”

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出席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

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出席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时说,这次疫情给人带来了新的感悟,其实一种共识是疫情已经极大的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乃至学生教育的方式。而这些改变的共同词还是三个字“数字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的工作、教育、生产方式正在加速推进。

张勇说,阿里巴巴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就抓一个主旋律——数字化,20年前谈互联网,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是一张“网”,甚至是一层“皮”(一个网页),但到今天,所有人都不再这么认为,人们的生活已经长在数字基础设施上。

“把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结合起来,把新技术运用在农村的商业场景上、与市场见面的方式上,其实带来了很多新机会。”张勇在会上透露,2009年,全国仅有3个淘宝村,但截至今年6月已经发展到了5425个,而在淘宝村的基础上,阿里也新定义了淘宝镇,目前全国的淘宝镇超过1700个。

据悉,今年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小康与小美——以数字乡村促美丽乡村”,对此,张勇说:“小康和小美,是我们所有人的共鸣,中国已经确定性的走向了小康社会,而阿里巴巴一直认为‘小就是美’,Smallisbeautiful,这是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代、不断的强调、不断的呐喊,中国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来自于最基层,来自于村、乡镇、企业。淘宝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也是我们共同的、互相的一种承诺。”

当日,阿里研究院在论坛上公布的《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涌现的5425个淘宝村,约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吸纳了828万人口就业。从省级层面来看,淘宝村已经广泛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散。

张勇在峰会上表示,阿里要向农村全面开放沉淀了20年的数字化能力,让农村因为阿里的数字基础设施而不同,但要实现大不同,关键还是数字化。

“世界上没有捷径,但有抓到关键问题、关键发展趋势的钥匙。阿里巴巴20年发展,正是抓准了数字化发展的钥匙。”张勇认为,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通过数字化革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愿景,正在成为各界共识。

据了解,阿里在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淘宝村从野蛮生长进入到阿里农村战略中,并被重新定义、设计和升级。

2017年,阿里提出“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该计划致力于用数字技术帮农民从亩产一千斤到亩产一千美金,淘宝村成为阿里“亩产一千美金”计划的落地承接主通路。

2019年,阿里成立大农业办公室统筹集团涉农业务,同时升级“亩产一千美金”计划。阿里数字经济体的各种资源,全面下沉到淘宝村,推动淘宝村集中连片发展成淘宝镇、淘宝县。

如今,阿里的农村战略升级为内需战略,在过去一个财年,阿里创造了一万亿美元的交易额,其中淘宝村贡献了一万亿人民币。

“一万亿人民币来自中国农村,如果大家听到这个数字,会想说应该比这个更多。这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能够把互联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也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张勇表示,淘宝村的成果是建立在努力之上来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背后,新的就业机会、新的产业机会层出不穷,而淘宝村要走向未来,一定是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数字经济的步伐,并不断去革新和推动自己。

THE END
1.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曙光随着农产品乘“云”走向全国,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三新农”理念激励着曙光村农民变身“新农人”,勇闯短视频和直播风口,走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正北方云仓’主要销售产品覆盖自治区知名的农副特产品,带动了5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月收入3000元https://www.0471tv.org.cn/content/2024-03/03/content_80180419.html
2.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直播带货是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商品线上展示、咨询答疑、导购销售的新型服务方式。在广大农村,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的景象也已经很普通。“白菜GG”真名林万华是一名来自福建省的95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社交平台发布家乡漳州的风土人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17346075821624710&fr=search
3.“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网红直播观众超650万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希望搭上的快车。但直播售卖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阶段,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农民用手机和互联网销售https://news.cctv.com/2019/09/29/ARTIlXxtdKELXVxJdl4F1S4r190929.shtml
4.新春走基层小山村里的“新农事”他们以技术入股,在春节前夕,分得了红利。焦霞每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还有五险,她管理的一号棚分红有2万多元。 乔石认为,这样做实现了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孵化,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真正连农、富农、带农,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https://m.jnnews.tv/p/871347.html
5.续写春天的故事河南周口:农资市场新变化手机成为新农具,网购农资比品牌,问诊配方选肥料,不买农资买服务……春耕、春播、春管农忙时节,在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周口市,农民选购农资、农具出现新变化,市场变得“潮”起来。今年他托管两户在外务工村民的10多亩地,种上强筯小麦。目前,该县已成立农机专业https://m.gmw.cn/2022-04/04/content_1302882161.htm
6.榕江:用好手机“新农具”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榕江县先后培训新媒体主播4万余人,开播1.28万个帐号,一大批“新农人”用活新媒体平台,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大力推介“贵州村超”以及当地农特产品、特色美食、特色民族文化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http://rj.wenming.gog.cn/xczx/20241126/20241126_9333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