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融媒网

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连日来,万源市多地开展“村村直播”助农增收行动,以电商助农为抓手,村村打造直播间,宣传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助力农村产业共兴、村民共富。

在万源市石窝镇番坝村助农直播间,石窝镇镇、村干部充当主播,正在向全国网友介绍本地优质硒米、干笋子、干土豆果等村集体经济产品,吸引了不少网友前来咨询、购买。

万源市石窝镇番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向俊:我们村集体经济成立了裕元农业公司,将村民的农特产品进行收购,再把收购来的农特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后,采用线上直播带货、线下门店直销等方式,卖向全国各地。不仅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土豆片多少钱一斤?”“都是富硒农产品吗?”在万源市白沙镇金鸡坪村助农直播间,同样热闹非凡。主播现场收购村民们自家晒制的干笋子、干土豆片等农特产品,通过直播向网友们推销产品,直播间人气不断攀升。

万源市白沙镇金鸡坪村村民贺远华:我今天在屋里收了一背篼儿干货,干洋芋片、干洋芋果,我都卖了200多块钱,我还感觉到多高兴,又还不跑远路。

据了解,直播间所销售的产品均由当地村民晒制,收益回归村民,通过直播带货,真正打通了村民和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白沙镇金鸡坪村助农直播间已为村民直播带货10余场次,销售农特产品15万余元。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城乡、畅通产销,这是万源市积极探索“村村直播”强村富民新路径,让农产品插上“云翅膀”的一个缩影。如今,万源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直播达人加入到助农增收行动中,用一场场直播、一条条视频,将红城万源的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大巴山深处最朴实纯正的味道,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也让当地的农业经济“活”了起来。

THE END
1.作物种植的变革之路:从传统农耕到科技兴农时政要闻在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片金黄的麦浪、翠绿的稻田,见证着我国农业的沧桑巨变。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种植,作物种植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抗争、和谐共生的史诗。今天,让我们共同探讨作物种植的变革之路,感受农业科技的力量。http://lxntjt.com/col_guidec4/202408/FF47CCFFA24CC428BE129E04D9B2EDF7.htm
2.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微经济)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进直播间,直播成了新农活,手机也成了新农具。期待有更多农民自信地走进直播间,向更多人讲出家乡的好 眼下,田间地头正是一片忙碌。在繁忙的生产场景中,也有人拿着手机,向屏幕另一端的人热情地介绍着什么。这些质朴的老乡们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让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产品成了消费者的心头好http://m.northnews.cn/news/8706/0429/1990462.html
3.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新农村网手机成了新农具 直播变成新农活 “家人们,你们看我手里这袋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熬出的粥香气浓郁,好吃又有营养……”11月26日上午,家住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样田庄村的“00后”大学生夫妻张九乐和郑艳天,又在直播间推介起了村里的农产品。 “小米有礼品装不?你们还卖啥?”有网友问。http://xncapp.cn/article/jujiaosannong/xinxilianbo/2024/1129/130021.html
4.他们拿起手机“新农具”学习直播“新农活”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石卿)近日,一场如火如荼的电商直播培训活动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举办,吸引了不少村民报名参加。大家放下了锄头、铁锹,纷纷拿起手机“新农具”,开始学起了直播“新农活”。 培训课上人头攒动,前来参训的以年轻人居多。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直播带货等新式营销手段对于他们而言是急需扩充https://www.nxnews.net/yc/ztyx/202305/t20230519_8017967.html
5.新化县: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新闻新闻 经视播报 2024 00:00/00:00 自动 倍速 新化县:将手机变成新农具 把直播变成新农活 节目简介https://www.mgtv.com/b/607800/2048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