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城市建筑改造浪潮下,菜市场愈发年轻化、精致化,也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的CityWalk打卡地。充满烟火气的治愈感、科技感满满的新潮营销手段……烟火气与科技感在菜场完美融合。
相较之下,在乡镇的巷陌间,菜市场的样子仿佛几十年都没有什么改变。当AI成为“新农具”,数字人带货成为“新农活”,新农人和商贩们也在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新农人的互联网生活方式
生成式AI助“数字移民”融入网络生活
“数字移民”,指因为出生较早,在面对数字科技、数字文化时,必须经历并不顺畅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者。刘大姐就是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的“数字移民”。他们有触网需求,但也存在触网困境。他们亟需跨越数字鸿沟,在网络时代中更好地推销商品,拓宽销路,获取收益。
科技助农焕发生机
2023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40-59岁网民群体占比由2022年12月的33.2%提升至34.5%,互联网进一步向中年群体渗透。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7.9%。由此可见,农村“数字移民”群体愈发庞大。其中,大部分像刘大姐一样的农人,试图通过互联网卖货促销,但由于对互联网接触不深,宣传方式难以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农产品的销售通道依然受限。
在这一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优化农产品品牌形象至关重要。当前,科技助农已经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发展方向,以京东云为代表的技术企业,通过不断对“成本、效率、体验”的打磨,降低技术使用门槛,让AI成为了数智乡村的“新农具”。
今年618期间,京东云言犀数字人主播“桃子”就展开了一场特别的助农直播。从平遥牛肉、阳山水蜜桃、东莞荔枝到盐边羊肉米线预制菜,不仅是全国20+个省市,70多个产业带的特色好物汇集,主播桃子更是用起了方言带货,“和店里面一样正宗的盐边羊肉米线,你啷个忍得住!”。
“酒香困深巷”是当下优质农产品普遍面临的困境。纵使近年来不乏平台的集采集销,但产业链“两头叫,中间笑”的并没有得到实质改变。“下乡易、助农难,有生意、无生态”,乡村被压缩在产业链最上游、利润最薄弱的生产环节,向流通和加工环节难以突破,最终留在乡村的收益十分有限。
2020年,京东启动乡村振兴“奔富计划”,计划用三年带动农村超过一万亿元产值。目前,已与全国超过2000个产业带达成深度合作,打造了大批高质量农产品。今年6月提前完成三年带动农村超过一万亿产值的目标。
2022年3月,京东云(盐边)乡村振兴示范园落地。京东云以数智供应链为基础的全生态能力,将京东在电子商务领域、产业运营经验、资源优势等聚合起来,服务盐边搭建芒果B2P平台、开发羊肉米线预制菜,为地方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截至9月,攀枝花B2P产业供销服务平台实现芒果销售2万吨,羊肉米线销售30万件。从四川盐边,到湖北枣阳、新疆精河、云南罗平、安徽郎溪……京东云奔赴乡村一线,在当地政府引领下,以三产聚二产促一产,奏响了产品“走出去”,产业“强起来”,发展“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三部曲。
产业协同平台、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智慧农场,京东云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走进农田、走入产业链。传统农业的“体力活”成为“技术活”、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数智技术在整个农业生产链条中的应用令人惊叹。
刘大姐说,京东云在县里的产业园如同家门口的“万事屋”。通过京东云产业协同平台的数据能力,农产品找到了产品化、品牌化的“指南书”;电商运营、直播带货、智慧种植,新农人也可以在这儿学习到最新的技术。
把前沿科技应用到田间地头,为农业增添“智慧感”,注入“科技范儿”。未来,京东云将继续用科技赋能农业,让智慧农业与未来社会相融相生,撑起农民丰收的“智”富梦,铺就他们的奔富路。
当AI成为“新农具”,数字人带货成为“新农活”,新农人和商贩们也在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