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直播达人”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新华社客户端|2023-03-0612:34清晨,薄雾笼罩山头,一辆小轿车沿着盘旋的山路若隐若现。两个小时后,车停在摆赖村村口,36岁的养殖户何品宏快步走近,将来访的唐胜忠一行人引入村中猪舍。
摆赖村有6个自然寨1500余人,这里的小香猪以山林散养的生态养殖方式闻名。31岁的唐胜忠前来考察的正是小香猪,“我们过来了解小香猪的养殖环境、周期等,好跟村民开展直播带货合作。”他说。
摆赖村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38.5万人,其中苗、侗、水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80%。
榕江自然条件优越、民族文化丰富、土特产品类多样,但在过去,这些好资源、好产品却难以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富。近年来,榕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吸引、挖掘和培育以榕江籍青年为主的传播人才,改走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路线,助力乡村振兴。
前来考察小香猪之前,唐胜忠已紧锣密鼓地考察了榕江的罗汉果、天麻、葛根、蜂蛹等一批土特产,以了解新产品的特色和老产品的变化,为接下来的直播带货做准备。
每年,王启红都是从春天开始谋划一年的发展。“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产品陆续出来,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她说,通过直播带货,她不仅养活了家人,还带动两三百户农户增收。
在榕江县新媒体专班副主任金忠诚看来,直播带货通过销售量增长倒逼了农业生产的扩大和升级。近年来,榕江已挖掘和培育了上千个直播团队,2022年带动全县各类产品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
“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养了12年猪的何品宏,直到近年才发现新媒体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2018年返乡创业时,他的养殖规模较小,仅靠线下销售。如今养殖规模超过千头后,他面临的销售压力陡增,需线上线下同时发力。
唐胜忠既要帮助何品宏销售产品、扩大规模,也要带动他逐步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团队,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今年,我将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产品品牌塑造和新媒体人才孵化上。”唐胜忠说,“希望每一年都呈现不一样的面貌,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