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1A63021学分:3.0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计划学时:48其中讲课:48实验或实践:上机:0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推荐教材:张承中著,《环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郭怀成等编,《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了解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发展趋势;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2、理解可持续发展观、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

3、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技术方法;掌握水、区域大气、土地资源、固体废弃物、城镇环境等的管理与规划的基本内容;

4、熟练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其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教学重点与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二、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三、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和内容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识记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难点:我国环境保护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标准体系。

第一节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环境法律责任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概述

二、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三、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第四节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

二、环境标准分类

三、环境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四、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第五节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一、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发展

二、我国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第一节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管理的二重性特点

三、管理的职能

第二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一、极限性原理

二、生态链原理

三、生物多样性原理

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一、系统工程基本知识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观念

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最优化分析方法(线性规划)、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决策树)的应用,理解环境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最优化分析方法、常用决策分析方法。难点:最优化分析方法、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环境数据处理方法

一、数据的表示方法

二、异常数据的剔除

三、数据的误差分析

第二节最优化分析方法

一、线性规划

二、非线性规划

三、动态规划

第三节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一、决策树

二、决策矩阵

三、多目标决策方法

第四节环境数学模型

一、数学模型概述

二、模型的建立

三、模型参数的估值方法

四、模型的检验

第五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建议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环境审计方法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理解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和环境统计方法;掌握环境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统计方法,环境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难点:环境统计方法,环境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第一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三、环境评价

第二节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和类型

第三节环境统计方法

一、环境统计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二、环境统计的调查方法

三、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环境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一、社会发展预测

二、经济发展预测

三、环境质量预测

第五节环境审计方法

一、环境审计

二、环境审计的内容

三、环境审计方法

第六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一、环境信息及其系统

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三、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第六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建议学时:5

第一节环境规划的原则和工作程序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第二节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第三节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二、环境预测

第四节环境功能区划

一、城市环境功能区

二、空气环境功能区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四、城市声学环境功能区

第五节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

第六节环境规划的实施

一、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发展计划

二、环境规划的分解

三、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第七章流域水环境规划建议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工作程序、环境评价和预测;理解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优化和实施;掌握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及环境功能区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及环境功能区划。难点: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优化和实施。

第一节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一、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二、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第三节水环境容量与水环境保护目标

一、水环境容量

二、水环境保护目标

第四节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一、水污染控制的技术措施

二、水污染控制单元

三、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数学模型

第五节流域水环境规划案例——邕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一、明确问题

二、确定规划目标与水域功能区划分

三、确定规划方法

四、拟定规划措施

五、计算水环境容量与提出供选方案

六、规划方案实施

第八章城市环境规划建议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水环境容量、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基本原则和方法。难点:水环境容量、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第一节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

一、城市环境与城市环境规划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

三、城市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第二节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一、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二、大气污染预测

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

第三节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

一、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二、城市水污染控制预测

三、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第四节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一、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方法

第五节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一、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二、噪声污染源发展预测

三、噪声控制规划方案

第六节城市环境规划案例——成都高新南区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一、规划目标

二、水污染总量控制规划

四、固体废物总量控制规划

五、成都高新南区总量控制规划工程及环境保护投资

第九章生态环境规划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理解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控制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难点: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

第一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城市生态规划

一、生态城市及其基本特征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生态产业园规划

一、生态产业园概念

二、生态产业园规划的内容

三、生态产业链的结构及构建

四、生态产业系统分析

第四节生态规划案例——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

一、科学城发展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二、生态敏感性分析

三、科学城发展模式及用地选择

第十章环境管理模式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概念、主要任务、步骤、内容与方法),理解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产业园规划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难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产业园规划。

第一节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

一、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建立

二、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弊端

第二节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

一、污染预防概念的提出

二、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

三、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

一、环境规划的空间控制

三、时空耦合的全过程控制

第十一章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理解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基本内容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难点: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

第一节组织及其环境绩效评估

一、基本概念

二、环境绩效评估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二、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三、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

第三节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计

一、清洁生产

二、清洁生产审计

第四节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

一、环境管理体系

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第五节清洁生产案例——阜阳化工总厂清洁生产方案及实施

一、阜阳化工总厂

二、清洁生方案及实施

第十二章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组织及其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理解和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难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第一节产品生态设计

一、产品生态设计的定义

二、产品生态设计战略

三、产品生态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四、产品生态管理

第二节生命周期评价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二、生命周期评价的框架

三、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领域

四、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步骤

第三节产品环境标志

一、环境标志概述

二、环境标志进展

三、环境标志通用原则

四、产品环境标志的目标

五、产品环境标志的类型

六、实施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基本方法

七、中国的环境标志制度

八、环境标志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第四节产品生态设计案例——日本产品生态设计

第十三章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产品生态设计和产品环境标志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应用领域,评价技术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难点: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

THE END
1.处理产品质量异常,5个“Why”给你不一样的思路注册审核员网处理产品质量异常,5个“Why”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在处理客户投诉或者制程异常问题时,许多人都会用到一种方法,叫作五个“为什么”,该法出自日本丰田,典型的情景如下: Q1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了。 Q2为什么会超载? 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https://www.shenheyuan.net/xinwen/12317.html
2.来料质量检验发现异常分类及处理方法【2】单次供货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达到了客户拒绝接受水平的数量,处理的方法 ◆整批拒收 ◆或加严抽样检验 若经过加严抽样检验合格,则整批接收,处理方法按照【1】;若经过加严抽样检验不合格,则整批拒收。 ◆或根据情况让步接收 若是整批拒收 1.质量部门填写“退货单”告知采购部门联络供应商退货,同时告知仓储部门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26/14/77129110_997186153.shtml
3.品质异常分析处理方法*2. 发生异常后产品质量是() A:受控状态 B:失控状态 *3. 2、不合格是指()规定的要求 A:满足 B:未满足 *4. 纠正措施是为了消除( )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A:潜在的 B: 已发生的 *5. 品质异常处置一般流程规定改善结束后需要( ) A:标准化,总结 B:庆功活动 二、判断题:共计40分(每题4分) https://www.wjx.cn/jq/88560775.aspx
4.品质异常处理八个步骤品质异常处理八个步骤,品质异常处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厂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 品质异常处理八个步骤: 1、第一步骤:建立解决问题小组---由品质部召集相关人员。 2https://www.yes-lean.com/know/thought/1458.html
5.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七项原则九大步骤质量管理巡检生产过程,有效检查及控制个各工序生产状况能完全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 职责: 生产线员工:负责本工位产品的自检。- 生产领班:负责监督和跟踪生产与品质达成状况及指导员工正确作业。- IPQC:负责制程的巡检与监督异常处理。- 相关部门:参与并协同制程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http://m.foodmate.net/index.php?moduleid=25&itemid=166343
6.金牌班组长培训实务控制产品质量的根本 产品品质变异的来源 防止品质变异的关键要素 生产过程中品质如何来控制 PPM品质管制的时代的观念与态度 班组日常质量管理 现场品质的管理要点 零不良的原? 出现品质异常时如何来处理 如何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品质异常处理,如何进行返工返修 品质管理的七个三认识 典型实用的QC工具的http://www.hztbc.com/lesson/info_2737.html
7.品质异常问题汇总及预防解决措施(24页)品质检测问题品质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方法不当或检测设备故障,导致产品未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总结词品质检测标准未及时更新或制定不合理,检测方法选择不当,检测设备精度不足或故障等。详细描述 预防品质异常问题的措施03 VS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详细描述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7/8060137110006054.shtm
8.质量问题反馈处理流程(精选6篇)篇1:质量问题反馈处理流程 关于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问题反馈及处理流程 的规定 为不断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顾客满意度,结合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本公司产品质量问题的反馈及处理流程,特做如下规定。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8c8sc8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