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79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2011年第20号国务院公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已于2010年10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第二条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第三条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第四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

第一节原则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第六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应当共同参与并承担各自的责任。第七条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节质量保证

第三节质量控制

第四节质量风险管理

第十三条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第十四条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第十五条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第二节关键人员

第三节培训

第四节人员卫生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二节生产区

第三节仓储区

第五十七条仓储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第五十八条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当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并进行检查和监控。第五十九条高活性的物料或产品以及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贮存于安全的区域。第六十条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应当能够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设施应当能够确保到货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第六十一条如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待验区应当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当隔离存放。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离,则该方法应当具有同等的安全性。第六十二条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第四节质量控制区

第六十三条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还应当彼此分开。第六十四条实验室的设计应当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应当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以及记录的保存。第六十五条必要时,应当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第六十六条处理生物样品或放射性样品等特殊物品的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第六十七条实验动物房应当与其他区域严格分开,其设计、建造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有独立的空气处理设施以及动物的专用通道。

第五节辅助区

第六十八条休息室的设置不应当对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造成不良影响。第六十九条更衣室和盥洗室应当方便人员进出,并与使用人数相适应。盥洗室不得与生产区和仓储区直接相通。第七十条维修间应当尽可能远离生产区。存放在洁净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工具,应当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第五章设备

第七十一条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第七十二条应当建立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第七十三条应当建立并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

第二节设计和安装

第七十四条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第七十五条应当配备有适当量程和精度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第七十六条应当选择适当的清洗、清洁设备,并防止这类设备成为污染源。第七十七条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应当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级别相当的润滑剂。第七十八条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应当制定相应操作规程,设专人专柜保管,并有相应记录。

第三节维护和维修

第七十九条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第八十条应当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当有相应的记录。第八十一条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当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

第四节使用和清洁

第五节校准

第六节制药用水

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二节原辅料

第一百一十条应当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采取核对或检验等适当措施,确认每一包装内的原辅料正确无误。第一百一十一条一次接收数个批次的物料,应当按批取样、检验、放行。第一百一十二条仓储区内的原辅料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并至少标明下述内容:(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二)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三)物料质量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四)有效期或复验期。第一百一十三条只有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放行并在有效期或复验期内的原辅料方可使用。第一百一十四条原辅料应当按照有效期或复验期贮存。贮存期内,如发现对质量有不良影响的特殊情况,应当进行复验。第一百一十五条应当由指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配料,核对物料后,精确称量或计量,并作好标识。第一百一十六条配制的每一物料及其重量或体积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并有复核记录。第一百一十七条用于同一批药品生产的所有配料应当集中存放,并作好标识。

第三节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

第一百一十八条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贮存。第一百一十九条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并至少标明下述内容:(一)产品名称和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二)产品批号;(三)数量或重量(如毛重、净重等);(四)生产工序(必要时);(五)产品质量状态(必要时,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第四节包装材料

第一百二十条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第一百二十一条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发放,并采取措施避免混淆和差错,确保用于药品生产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第一百二十二条应当建立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操作规程,确保印刷包装材料印制的内容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一致,并建立专门的文档,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印刷包装材料原版实样。第一百二十三条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变更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产品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正确无误。宜收回作废的旧版印刷模版并予以销毁。第一百二十四条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第一百二十五条印刷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第一百二十六条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均应当有识别标志,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号。第一百二十七条过期或废弃的印刷包装材料应当予以销毁并记录。

第五节成品

第一百二十八条成品放行前应当待验贮存。第一百二十九条成品的贮存条件应当符合药品注册批准的要求。

第六节特殊管理的物料和产品

第一百三十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包括药材)、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和其他危险品的验收、贮存、管理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规定。

第七节其他

第七章确认与验证

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二节质量标准

第三节工艺规程

第四节批生产记录

第五节批包装记录

第六节操作规程和记录

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二节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第三节生产操作

第一百九十九条生产开始前应当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上批遗留的产品、文件或与本批产品生产无关的物料,设备处于已清洁及待用状态。检查结果应当有记录。生产操作前,还应当核对物料或中间产品的名称、代码、批号和标识,确保生产所用物料或中间产品正确且符合要求。第二百条应当进行中间控制和必要的环境监测,并予以记录。第二百零一条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清场记录内容包括:操作间编号、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工序、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核人签名。清场记录应当纳入批生产记录。

第四节包装操作

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第一节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第二节物料和产品放行

第三节持续稳定性考察

第四节变更控制

第五节偏差处理

第二百四十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第二百四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记录。第二百四十九条任何偏差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当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第二百五十条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当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有清楚的说明,重大偏差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偏差调查报告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企业还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第二百五十一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偏差的分类,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第六节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七节供应商的评估和批准

第八节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第九节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

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第二节委托方

第三节受托方

第二百八十四条受托方必须具备足够的厂房、设备、知识和经验以及人员,满足委托方所委托的生产或检验工作的要求。第二百八十五条受托方应当确保所收到委托方提供的物料、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适用于预定用途。第二百八十六条受托方不得从事对委托生产或检验的产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活动。

第四节合同

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

第二百九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产品召回系统,必要时可迅速、有效地从市场召回任何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第二百九十四条因质量原因退货和召回的产品,均应当按照规定监督销毁,有证据证明退货产品质量未受影响的除外。

第二节发运

第二百九十五条每批产品均应当有发运记录。根据发运记录,应当能够追查每批产品的销售情况,必要时应当能够及时全部追回,发运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联系方式、发货日期、运输方式等。第二百九十六条药品发运的零头包装只限两个批号为一个合箱,合箱外应当标明全部批号,并建立合箱记录。第二百九十七条发运记录应当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第三节召回

第二百九十八条应当制定召回操作规程,确保召回工作的有效性。第二百九十九条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召回工作,并配备足够数量的人员。产品召回负责人应当独立于销售和市场部门;如产品召回负责人不是质量受权人,则应当向质量受权人通报召回处理情况。第三百条召回应当能够随时启动,并迅速实施。第三百零一条因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决定从市场召回的,应当立即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三百零二条产品召回负责人应当能够迅速查阅到药品发运记录。第三百零三条已召回的产品应当有标识,并单独、妥善贮存,等待最终处理决定。第三百零四条召回的进展过程应当有记录,并有最终报告。产品发运数量、已召回数量以及数量平衡情况应当在报告中予以说明。第三百零五条应当定期对产品召回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第十三章自检

第三百零六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企业进行自检,监控本规范的实施情况,评估企业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提出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二节自检

第三百零七条自检应当有计划,对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确认与验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等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第三百零八条应当由企业指定人员进行独立、系统、全面的自检,也可由外部人员或专家进行独立的质量审计。第三百零九条自检应当有记录。自检完成后应当有自检报告,内容至少包括自检过程中观察到的所有情况、评价的结论以及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建议。自检情况应当报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第十四章附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处理产品质量异常,5个“Why”给你不一样的思路注册审核员网处理产品质量异常,5个“Why”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在处理客户投诉或者制程异常问题时,许多人都会用到一种方法,叫作五个“为什么”,该法出自日本丰田,典型的情景如下: Q1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了。 Q2为什么会超载? 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https://www.shenheyuan.net/xinwen/12317.html
2.来料质量检验发现异常分类及处理方法【2】单次供货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达到了客户拒绝接受水平的数量,处理的方法 ◆整批拒收 ◆或加严抽样检验 若经过加严抽样检验合格,则整批接收,处理方法按照【1】;若经过加严抽样检验不合格,则整批拒收。 ◆或根据情况让步接收 若是整批拒收 1.质量部门填写“退货单”告知采购部门联络供应商退货,同时告知仓储部门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26/14/77129110_997186153.shtml
3.品质异常分析处理方法*2. 发生异常后产品质量是() A:受控状态 B:失控状态 *3. 2、不合格是指()规定的要求 A:满足 B:未满足 *4. 纠正措施是为了消除( )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A:潜在的 B: 已发生的 *5. 品质异常处置一般流程规定改善结束后需要( ) A:标准化,总结 B:庆功活动 二、判断题:共计40分(每题4分) https://www.wjx.cn/jq/88560775.aspx
4.品质异常处理八个步骤品质异常处理八个步骤,品质异常处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厂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 品质异常处理八个步骤: 1、第一步骤:建立解决问题小组---由品质部召集相关人员。 2https://www.yes-lean.com/know/thought/1458.html
5.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七项原则九大步骤质量管理巡检生产过程,有效检查及控制个各工序生产状况能完全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 职责: 生产线员工:负责本工位产品的自检。- 生产领班:负责监督和跟踪生产与品质达成状况及指导员工正确作业。- IPQC:负责制程的巡检与监督异常处理。- 相关部门:参与并协同制程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http://m.foodmate.net/index.php?moduleid=25&itemid=166343
6.金牌班组长培训实务控制产品质量的根本 产品品质变异的来源 防止品质变异的关键要素 生产过程中品质如何来控制 PPM品质管制的时代的观念与态度 班组日常质量管理 现场品质的管理要点 零不良的原? 出现品质异常时如何来处理 如何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品质异常处理,如何进行返工返修 品质管理的七个三认识 典型实用的QC工具的http://www.hztbc.com/lesson/info_2737.html
7.品质异常问题汇总及预防解决措施(24页)品质检测问题品质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方法不当或检测设备故障,导致产品未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总结词品质检测标准未及时更新或制定不合理,检测方法选择不当,检测设备精度不足或故障等。详细描述 预防品质异常问题的措施03 VS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详细描述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7/8060137110006054.shtm
8.质量问题反馈处理流程(精选6篇)篇1:质量问题反馈处理流程 关于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问题反馈及处理流程 的规定 为不断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顾客满意度,结合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本公司产品质量问题的反馈及处理流程,特做如下规定。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8c8sc8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