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定远县张桥镇北姚村小凡村民组的老百姓来说,曾经的农业灌溉用水难题再也没有了。这得益于定远县探索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机遇,当地种粮大户兰传友和另一位村民共同出资对原有已年久失修的一、二级电灌站进行了维修并取得经营使用权,周边近6000亩的农田用水工程建设当年就有了着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一直是党和政府部门不断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和最薄弱的环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小型水利管护、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等各项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农村、农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点、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试点、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其中,在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我市以“两证一书”(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为抓手,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模式,落实管护经费,在全市范围推广“定远经验”。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点中,天长市以2015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对该市所有村级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了家底。截至目前,该市铜城镇余庄村、新街镇新街村、张铺镇平安社区等13个村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共界定成员35914人。3个试点村已将全村经营性资产净额419.84万元,按照每股1元标准,设置个人股419.84万股。在此基础上,今年4月19日,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股权“第一证”在该市铜城镇余庄村发放,目前已发放股权证书2641份。
这些改革措施,与我市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与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农村产权管理体系,着力推进了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等“四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资金、资产,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村、农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