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传统行业由于没有医疗器械行业背景,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法规理解不深刻,运用过去对传统软件开发的经验,来照搬做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可能会在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AI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应用于医疗器械软件,当前业界关于软件开发的指导标准和法规,在面临AI这个新事物时,面临不适用或部分不适用的风险。

一、AI医疗行业GMP现状

当前国内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可以参照的标准和法规有7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独立软件》(下文统一简称为:软件GMP)和IEC62034-2015《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由于AI医用独立软件管理类别属于Ⅲ类医疗器械,其软件安全等级为ClassC,GMP对其产品追溯性和变更控制的要求较高。

产品在立项时就需要定义清楚产品需求,可预见的是需求不能轻易变更,另外对需求的实现及验证要遵循严格的流程要求。但是,这恰恰和软件的迭代和敏捷开发方式有相悖的地方。当然,敏捷开发模型是一种成熟的模型,有其优点:

(1)团队在使用敏捷开发模式的情况下,迭代周期和大家的目标比较统一,敏捷开发模型可以提升团队自主管理能力,信息传递比较及时,每天都会同步信息。

其次,敏捷模型更适用于软件类产品的开发控制,不太适用于硬件的开发。原因是软件可以快速交付可用的功能,但是硬件的特性决定了功能的实现具有集成性。只是造出一个其中部件,实现不了具体的功能,不能满足定义的功能需求。并且敏捷的需求是渐进明细,不是一开始就能明确下来,有一个迭代完善的过程(见章节3论述)。在人员这一块,敏捷不支持人员兼职或项目并行,必须是串行。

二、AI医疗行业GMP实践策略

鉴于大多数软件研发项目采用敏捷开发模型,如何让软件敏捷开发模式能满足软件GMP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YY/T0664《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中寻求解决之道。那就是深刻理解V模型的项目管理理念,把每个V模型的阶段灵活植入迭代开发的过程,对每个阶段的交付物(各企业可结合自身项目开发流程阶段)进行严格控制,以符合软件GMP的要求。为了便于让多数的读者理解,先简单介绍下V模型。

(1)V模型缩略语及模型:

A.需求的垂直分解;

B.需求的水平验证与确认;

(2)开发过程中融合规则:

A.产品架构分为三层:系统,子系统,单元模块。

B.设计规范及单元测试:对于各个单元模块可以采用敏捷开发,快速的迭代sprint,对于单元模块对应的单元测试规范及单元测试报告(自测)在软件开发程序变动更新1/3以上或者自我定义,就要启动单元模块对应的设计规范,单元测试规范及单元测试报告等DHF文件的升版和发布。

C.集成测试:对于各个单元模块集成的测试,偏重在功能层面的测试;对于集成测试类型分为三种情况:全部测试、部分测试、缺陷测试;对于每次迭代的测试,测试组负责更新并发布测试规范及测试报告。

D.系统测试:对于系统测试主要集中在产品功能、性能、安全等全面的测试;对于每次迭代的测试,测试组负责更新升版发布测试规范及测试报告。

(3)测试过程中融合规则,示例如下:

三、AI医疗行业GMP实践解惑

介绍了V模型,读者会问,这和敏捷开发有什么联系?以需求的迭代和详细设计迭代为例说明:

(1)需求的定义,我们当然可以应用敏捷开发(迭代)的思想。

项目开发前期,一般产品经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形成产品的基本需求,我们可以初步称之为市场需求。然后基于此,需求RS向下分解(RS→FS),形成了最初的需求基线(直观为DHF需求文档,最初版本)。在后续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可以参与进来丰富需求。比如,RA(regulatoryaffair)补充法规和标准的需求,临床专家/医生补充临床需求,服务工程师补充服务需求,研发工程师补充开发需求等等,均可以逐步迭代进来,不断壮大RS需求和FS需求。直至RS→FS完全定义清楚并形成最终的需求基线和最终的版本。

有的企业,在详细设计阶段仍然在进行需求的迭代,笔者认为只要做好相应的变更控制和软件的配置管理(比如:需求基线和软件版本基线控制),也是符合软件GMP和IEC62304要求的。因篇幅所限,笔者不再赘述。

现向大家介绍一种需求的迭代管理模式:

需求的迭代变更管理流程图

职责定义:

需求管理团队至少包括以下职能代表:

系统工程师

项目经理

临床专家/医生

设计质量保证(QA)

研发工程师

法规注册工程师(RA)

B.在需求迭代过程中,需求管理团队成员需要做好需求的评审,确保正确的需求被吸纳,不明确的需求被适时纠正。

(2)详细设计的迭代控制

当需求定义清楚,项目可以推进入下一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笔者简单简绍两种迭代过程:

A.软件功能的迭代

软件工程师可以采用敏捷的开发模式,先实现核心模块的功能,然后逐步的扩展功能,直至把DS中所有的要求实现。工程师可把敏捷的方式运用到极致,只要能做好软件版本的迭代和基线控制(可参考IEC62304-章节8软件的配置管理过程),以满足V模型和软件GMP的要求。比如,FS的需求能完全转化为DS(设计规范)并被追溯,DS能追溯到源代码,反之亦然。

B.修复bug,发布补丁的迭代过程

解决的过程可以参照如下的流程,如下图:

(3)软件测试的迭代:

IEC62304中能直接体现迭代的思想的实例就是回归测试(IEC62304–章节5.6),如果软件代码进行了重新编译、软件版本的升级,为了证明原功能仍然正常或未引入新的缺陷,此时进行部分回归或全回归测试就显得非常必要。

综述,只要能真正理解对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制造商必须确保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在实际开发中,灵活把敏捷开发模式融入V模型中,敏捷模型也能在医疗器械软件开发中焕发生命力,游刃有余。可以这样讲,法规和标准并不反对企业使用敏捷迭代或某一固定开发模型,只要制造商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满足相应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就是适用的方法。

THE END
1.医疗器械软件的生命周期过程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可用性。 总结来说,医疗器械软件的生命周期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通过严格遵循生命周期过程,可以确保医疗器械软件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并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https://www.zlr6.com/article/3015.html
2.YY/T06642020正版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11.040.01 医疗设备 - 医疗设备综合 35.240.80 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技术中的应用 适用范围/摘要 本标准为医疗器械软件规定了生存周期要求。本标准中描述的一组过程、活动和任务,为医疗器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建立了共同的框架。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器械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医疗器械软件包括本身是医疗器械的软件https://www.cssn.net.cn/cssn/productDetail/18eaadde4edfc7f136021d1cee36152d
3.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命周期过程.ppt医疗器械软件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生物医学仪器部培训教材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本标准的目的总要求软件开发过程软件维护过程软件风险管理过程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软件问题解决过程生物医学仪器部培训教材5标准的目的规定了医疗机械软件生存周期要求为医疗器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建立了共同的框架生物医学仪器部培训教材6总要求质量管https://www.taodocs.com/p-123246977.html
4.什么是医疗器械软件生命周期?检测资讯什么是医疗器械软件生命周期? MDR要求制造商遵守其软件的生命周期流程。IEC 62304 和 IEC 82304 也提到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 The software life cycle includes all phases a software device goes through, from the initial idea to decommissioning.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49352.html
5.已结束医疗器械软件生命周期管理&风险管理各有关医疗器械企业: 随着医疗器械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对软件风险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有源医疗器械而言,含有软件的部分需要遵循IEC 62304标准审核全部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IEC 60601-1第三版电气通用安全要求以及国内GB 9706.1-2020的实施,需要对第14章PEMS 可编程电气系统进行评估,需要提供软件开发设计文档作为评估依http://www.szmdqa.org/doc_25913539.html
6.医疗软件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7版)本规范旨在指导企业提交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资料,同时规范医疗器械软件的技术审评要求。 本规范是对医疗器械软件的一般性要求,企业应根据医疗器械软件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详述理由。企业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https://yjj.beijing.gov.cn/yjj/ztzl48/ylqxjgfwzn/jsscgfzl64/yycp60/11001660/
7.金杜医药观察丨医疗器械软件八问八答(下)上篇中,我们对医疗器械软件的概念和特点、主要类型、未注册风险、临床评价特殊要求等内容进行了梳理。本篇中,我们将继续对有关医疗器械软件的后四个热点问题进行解读。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eight-issues-on-medical-device-software-part-2.html
8.医疗器械软件第2部分: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软件的确认融入批判性思维并运用选定活动建立信心,使软件有效状态的建立和维护得到实现。图1为典型活动与控制措施的方案视图。图中的典型活动和控制措施从做出决定那一刻开始,到某个过程实现自动化、直至软件退役或不再是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为止。虽然图1描绘的是一个序变模型,实际上,此过程在元素定义、风险识别https://www.sdmdcw.com/h-nd-1282.html
9.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行业动态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规范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生存周期过程和准备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申报资料,同时规范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的技术审评要求,为医疗器械软件、质量管理软件的体系核查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需根据产品特性和风险程度确定本指导原则具体内容的适用性,若不适用详述理由http://www.szamdi.cn/?content/993
1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的NMPA注册经验根据YY/T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T1406《医疗器械软件第1部分:YY/T0316应用于医疗器械软件的指南》和YY/T0664-2008《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和产品的实际情况,编写风险管理文档。此文档应涵盖对一般软件的风险考虑和医疗软件及人工智能类软件的预期风险分析与评估,还应该针对具体的https://journal.gzzoc.com/Ykxb/Journal/ArticleShow.aspx?AID=422
11.医疗器械软件GB/T42062应用于医疗器械软件的指南由于软件生命周期中风险管理活动的迭代特性,在提供的信息中存在一些有意的冗余. IV YY/T 1406.1—20XX 医疗器械软件 GB/T 42062 应用于医疗器械软件的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为GB/T 42062-2022《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中包含的要求应用于YY/T 0664-2020《医疗器械软件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所指的医疗http://app.nifdc.org.cn/biaogzx/dataGkZqyj.do?formAction=openFileById&fileId=2c9048d88acbc885018acf08b18319f3
12.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12篇(全文)完备的电子档案实现了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对设备及高值耗材建立电子档案,对设备的申购资料、维修资料、技术资料以及采购、评价、验收过程中的合同、报告等文档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条码资产巡检系统”,有效提升质控工作效率,保证质控有效性和普及性。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bq7jto7.html
13.标准分享YYT0664本标准为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设计和维护提供了一个生存周期过程框架,此标准已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5466280
14.YYT1406.1YY/T 1406.1-2016医疗器械软件 第1部分:YY/T 0316应用于医疗器械软件的指南.pdf,ICS11.040.01 C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 — / / : YYT1406.1 2016IECTR80002-12009 医疗器械软件 第 部分: / 应用于医疗器械 1 YYT0316 软件的指南 — : Medicaldevicesoftware Part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628/118709314.shtm
15.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包含了申购计划、招标、采购、运营、维护保养、淘汰报废,其中较为核心的管理是:设备的申请、采购、管理、维修保养和资产处置。而医疗器械进销存软件针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旨在通过系统建立医疗器械的固定资产档案,并对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的记录和管理,实现随时对各个环节的相互监管和https://www.aolan.net/medicaldevice/a1595.html
16.了解医疗器械软件合规性SiemensSoftware使用我们的互联护理软件合规性工具全面了解各项变更,彻底改变整个医疗器械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协同和可见性。这些工具无缝集成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AL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可通过浏览器轻松访问,确保无需安装即可快速实施。 下载电子书,了解我们的互联护理软件解决方案如何确保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http://resources.sw.siemens.com/zh-CN/e-book-medical-device-compliance-software-ebook/
17.医疗器械独立软件研发体系与敏捷项目开发模式的融合实践鉴于大多数软件研发项目采用敏捷开发模型,如何让软件敏捷开发模式能满足软件GMP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YY/T 0664《医疗器械软件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中寻求解决之道。那就是深刻理解V模型的项目管理理念,把每个V模型的阶段灵活植入迭代开发的过程,对每个阶段的交付物(各企业可结合自身项目开发流程阶段)进行严格控制,https://mp.ofweek.com/medical/a44569362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