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范例6篇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学科学为基础,对医用耗材的采购、储存、使用、追溯、监测、评价、监督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组织实施与管理,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使用医用耗材的宗旨,建立健全南充医用耗材遴选制度、采购制度、验收管理制度、出入库管理制度、临床使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临床试用管理制度、临床应用登记管理制度、使用合理性评价制度、(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12项。

医学装备部牵头分别负责医用耗材的论证、遴选、采购、验收、存储、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医务科牵头负责医用耗材的临床使用、监测、评价等专业技术服务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了医用耗材遴选制度和委员会专家库,审核科室或部门提出的新购入医用耗材、调整医用耗材品种或者供应企业等申请,制订《南充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供应目录》。

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医用耗材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合理使用医用耗材知识教育培训,向患者宣传合理使用医用耗材知识。

下面简单讲一下我院在医用耗材遴选和采购方面的做法:

我院在医用耗材遴选和采购上,严格按照合法、安全、有效、适宜、经济的原则。

《南充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供应目录》从已纳入国家或省市医用耗材1集中采购目录中进行遴选、形成,确需从集中采购目录之外进行遴选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供应目录》内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医用耗材厂家或供应商数量不超过3家。医用耗材根据国家药监局印发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明确Ⅰ、Ⅱ、Ⅲ级管理级别,实行分级别遴选。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医院购买有配套使用医用耗材的医疗设备时,充分考虑配套使用医用耗材的成本,需查询配套使用医用耗材是否在《供应目录》之内,并将其作为采购医疗设备的重要参考因素。

2对于常用的各种耗材,如果四川省政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系统》中有的项目,均按照要求实行网采。

3针对年用量极少的医用耗材,使用科室科可申请单次采购,一年内临时采购3次及以上的医用耗材,应当按照医用耗材遴选程序及时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原则上只能采购当年供应目录内的医用耗材,但遇有重大急救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以及需要紧急救治但缺乏必要医用耗材时,可以不受供应目录及临时采购的限制。

目前,我院在完善内部管理方面:耗材管理已经实现了需求论证、采购、管理、使用环节分离,达到了合法、安全、有效、适宜、经济的原则要求,做到了购买、使用、库存数量上的基本一致。

在外部采购环境中,还是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价格形成与管控也许需要更高层级的部门或机构强力参与,需对价格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

院感管理的要求不断升级,客观上加大了各种一次性耗材的使用,增加了耗占比;

如果“量”是刚需,那“以量换价”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关键词:医疗器械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5文献标识码:A

医疗器械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摸索,笔者所供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模式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真正按照经营管理模式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做好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工作必须抓住各个环节,从源头着手。

一、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制度

1.明确医疗器械采购与管理制度的范围和职责:医疗器械包括医疗仪器、医疗设备、医疗器具、医用耗材、体外试剂及检验材料。医疗器械的投入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我院在编制全院新一年度设备计划前,设备主管部门需综合全院各科室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进行申报的情况,结合医院发展和社会需要,按批准项目内容进行采购。首先是确保重点学科投入,对科技含量高,能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医疗设备应优先购置。其次是在满足各科室开展正常业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所需的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我院近五年来业务发展很快,住院病人数量急剧增多,在大型医疗设备上及时增添了如64排螺旋CT、大C臂DSA、核磁共振仪、数字化胃肠造影仪等高、新、尖设备,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医院诊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医疗器械的采购方式与权限:我院医用耗材以前的采购模式主要是:临床使用科室申请――设备科议价――正式采购。这种模式缺少了同类产品的比较和竞争,造成医院医疗成本偏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卫生局从2004年开始对常规医用耗材组织医疗机构进行统一招标,参加招标并中标的产品纳入采购目录。我院所需采购的医用耗材均需在中标品种中选用并和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决不允许采购非中标产品。对于中标产品的价格原则上规定一个招标期内不允许上调,使我院医疗成本降低,让患者从中受益。对于新材料的采购,医院采购中心编制了《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申请表》,由临床使用科室对所请购的新材料提出使用理由,并对其先进性、是否为医保产品及价格等进行如实填报,由医务科或护理部审核签字,再由采购中心负责人以及院领导的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购使用。这样既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又严格规范了新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采购流程的管理:医院制定强化采购申请单和科室定期申报的制度,对常规医用耗材的购买都必须由临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详细填写《常规物资使用计划表》,并且规定在每周一集中申报使用计划,采购部门每周汇总采购,在满足临床科室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库存,增加资金周转。杜绝了医师直接与厂家销售代表联系,边购进边使用的错误做法,因这样存在着购进验收不严格,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采购、验收行为,要有完整的记录

1.医疗器械的购置必须从大局出发,密切结合临床学科和医院的实际,确实有利于临床学科的发展和医院的发展,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采购医疗器械必须索取供货商的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我院购进医疗器械前对供货企业进行审核,审核供货企业的合法证件、是否有此类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范围;是否有加盖企业印章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购进的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购进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其次,购进医疗器械应有合法票据,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购进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单位、购进人员、购进数量和购货日期。

三、仓储的管理

1.仓库的分区分类管理:医疗器械应按其温度、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区域中,保管员每天定时两次做好医疗器械储存区温湿度监测记录,发现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立即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温湿度记录做到妥善保存。储存的医疗器械应按用途分类存放,并根据医疗器械的批号及生产日期依次排列。如仓库对医疗器械不分区也不分类存放,就会存在混批使用现象,甚至造成了部分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四、医用耗材的管理

2.医用耗材在管理上的尝试:一次性医用耗材已成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的发展,耗材的采购量逐年以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心血管类患者所用的材料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对这类材料的管理有待于依托完善的信息系统,将高值耗材的采购、存储、使用纳入医院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再者,一次性医用耗材品种繁多,分类标准不统一,现常规按用途分为:手术室常用耗材、麻醉类、外周介入、心脏起博器、医用高分子、卫生材料及敷料等十几个大类,这种方法虽然贴近临床医务人员的实际使用,但缺点在于过于杂乱繁多,如能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统一制定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分类,给每个材料定下统一的编码,将繁多的材料逐一编码登记,输入计算机生成结构完整的数据库,将会使产品在名称上统一,采购价格统一,收费项目统一等等方面有更加完善的管理。

五、供应商的管理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和应用,采购管理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采购行为。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工程学和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者应熟悉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方法;管理人员应具备物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从事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科研能力,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广大患者的就医安全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起到关键环节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0

文献标识码:A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通常有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集权制,即财务控制权集中在中心院区,仅在中心院区设置财务部门,其他分院区不设置财务人员或仅设置会计初审人员;二是分权制,即在各个分院区设置财务部门并配备财务负责人,各院区财务负责人(即财务部门副职)对本院区财务结算、报销具有签字权。

Q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业务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省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四个院区:市南院区、崂山院区、黄岛院区、市北院区。四个院区实行统一领导,不同院区做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Q医院财务管理实行集权化管理,即在市南院区设置财务部门,财务下设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劳资核算、物价管理及经济管理科室全部设置在市南院区。其他分院区的财务报销、会计核算等均需要在市南院区完成。

一、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跨区域财务报销不便利。集团医院一般涉及两个及以上的院区,集权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下,各个院区的报销仅在设置财务部门的院区完成,给其他分院区的报销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存在发票户头、金额有误或报销事项不符合财务规定等情况,报销人可能要频繁往返于财务部门与院领导办公室,若分管院长与财务部门不在同一院区,报销人则要在不同院区之间奔波,给临床一线医护职工带来极大不便利,降低工作效率。

2.资产管理存在很大风险。医院的资产主要分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含药品、医用耗材、医用器械及维修物资等。固定资产主要是医院的房屋建筑物、医用S蒙璞浮办公设备等。

(1)医院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用器械分属不同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药品管理分属药学部、耗材属卫生材料办公室管理、医用器械属医学设备部管理。药品、耗材、器械同属医院的流动资产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三类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盘点也都分属各自部门管理,月度终了将本月物资出入库明细及盘存表上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不直接管理该类物资,仅从报表上了解该类物资的出入库及盘存情况。不同部门间管理水平存在差异,物资出入医院总库及出入科室二级库没有全程地进行信息化跟踪,物资管理存在漏洞,医院总库出库数与科室二级库盘存及消耗量不配比。

(2)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应在每年度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排查固定资产使用、闲置等情况,对全医院的固定资产摸底。集团化医院各个院区分散,有很多学科在每个院区都配置,相应的科室专用医疗固定资产均需要在各个院区配置,有刚成立的新院区或该学科比较弱的院区,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医院为了整体的学科优势,不定期进行学科调整,存在学科之间的合并或分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并未做转移、报废等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账卡不符。

3.预算管理不到位。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目前集团化医院预算编制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的编制不能适用医院发展战略需求。医院编制预算要适应医院长期发展战略需求,预算的编制要为医院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服务,预算的编制要从医院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医院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各院区、各学科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集团医院的总体目标,医院的预算管理要从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出发,充分保障集团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部分集团医院预算的编制,仅从医院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为基准点,以下一会计年度为参照点编制预算,不能宏观地、战略地研究医院发展战略,不能从全局出发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服务。

(2)预算编制效果欠佳。集团化医院一般涉及两个及以上院区,而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下,医院财务部门仅在本部院区设置,其他分院区不设财务人员或仅仅设置会计核算初审人员。临床医疗、护理、医技、科研实验室等科室对预算的理解不到位,对预算的收入、支出的填报不能满足预算编制的细化要求,财务部门仅在本部院区设置,不能很好地指导所有院区的科室进行填报。集团化医院涉及两个及以上院区,每个院区都设置了不少的学科,这就导致了各科室预算填报的水平参差不齐。

(3)预算执行考核不到位。医院编制预算,在年度终了,应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考核,将各科室、各院区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分析并评价各科室年度预算执行的效果,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将预算执行纳入年度考核,并与科室的绩效分配挂钩。目前,医院的预算执行,各科室仅停留在预算填报工作层面,后续的预算执行、执行情况分析、预算的考核等都未纳入科室管理,从而造成了各科室不重视预算工作,应付了事,临时调整变更预算的情况时常发生。

4.成本控制薄弱。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成本控制措施,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降低医疗业务活动的成本支出,有效地控制费用。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一般分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但是很多医院成本核算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层面,项目核算及单病种核算并未启动。科室成本核算要综合考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后勤行政科室等分摊的顺序与项目,而不是简单地按照人数或面积进行分摊。特定科室的成本分摊要计入收益科室,而不是在全员科室间分摊。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工作不细化、成本分摊对象不明确等问题。

二、提升集F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办公一体化。集团化医院跨院区报销给临床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实行OA集成网络办公,可实现各个分院区与总部院区信息一致、对称。各院区报销单据,可交与各院区的会计初审人员进行初审,审核发票单据符合财务报销规定后,进行单据的扫描上传。扫描成功的单据会按照审批的程序先由经办人出传送至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长、院长、财务负责人等领导的OA待办事宜,实现医院办公的便捷化。

2.构建现代化物流中心,统一管理医用药品、耗材、办公用品等流动资产。药品、耗材、办公用品同属医院的流动资产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三类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盘点也都分属各自部门管理,各分部门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了医院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中心,将流动资产的管理纳入一个部门管辖,采取统一标准、模式,实现同质化管理,流动资产的入库、出库、盘点均在统一框架下完成。

3.固定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采集高值医疗设备的出入库、使用、维保、位置和能耗等数据,整合高值医用设备的经济数据、医疗使用数据、供应商和维保商数据等,实时监控高值医用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高值医用设备的使用效率与效益,杜绝浪费与闲置。对高值医用设备的监控、追踪管理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资产的利用率,还能从设备的运行数据中分析资产的使用寿命与经济运行情况等关联度,为医院高值医用设备的购置、维修、报废等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4.加强医院预算管理,适应医院发展战略。加强预算管理,首先,要落实集团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比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医院的预算政策。好的预算能给医院的发展战略提供有利的支撑,而不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因为预算的限制而停滞不前。其次,要加强对临床一线科室的预算指导,详细地指导预算收入、支出等指标分解,开展下临床、进医疗一线的活动,主动帮助医护、医技科室进行预算的编报,从基础层面提升医院预算的准确度。再次,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素养与能力。财务部门要在全体财务人员间开展医院预算的重要性学习活动,并培训财务人员如何进行预算填报工作,使财务工作人员都能很好地了解、理解预算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一线医护科室服务。最后,要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预算的分析不能流于形式,要加强考核力度。各科室的年度预算执行、完成情况要作为年度绩效、评比的重要参考指标,以此为导向推进预算工作的高质高效完成。

集团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有一般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还存在集团化发展的特性问题,为适应医改及经济的发展,集团医院的财务管理要强化医院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成本管理及医院内部控制,树立新观念,以创新的精神与方法解决医院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平等.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5,340(8):59-61.

[2]高亚超等.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2):95-96.

[3]郑明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集团化财务管理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2(12):38-39.

[4]邵文欢.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7):61-62.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二、现行医疗耗材收费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三、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远凤,张怡,谢丽玫.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3,(11):93-94.

[2]王振宇.HIS在医院收费管理中的作用[J].卫生经济研究,2005,(1).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号)精神,为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现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包括医疗服务的范围管理、医疗服务的定点管理和医药费用的结算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从低水平起步。要根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和基金保障能力,考虑城镇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有条件的地区兼顾一般门诊医疗费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服务范围、水平,以及医疗费用的结算办法及标准。

二、合理确定医疗服务范围

(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在国家和省(区、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合理确定。要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甲类目录药品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国家根据儿童用药的特点,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兼顾中西药"的原则,适当增加儿童用药的品种及剂型。

(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原则上执行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各地也可根据本地实际适当增加孕产妇、婴幼儿必需的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及中医药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新增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暂由各省(区、市)负责制定。

(七)各地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管理,加强对高价药品、新增诊疗项目、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及高值医用耗材的准入和使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员的费用负担。

三、加强定点管理

(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要根据城镇居民的就医特点和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定点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约束作用。要根据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协调发展的需要,统筹确定各类医疗保障人群医疗服务定点管理的办法和措施。

(九)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范围和数量,具体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商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定。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就医购药所发生的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各地要根据参保居民的医疗需求,将符合条件的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纳入定点范围。

(十)要探索促进参保居民合理利用医疗服务资源的管理机制,引导参保居民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及中医药服务,探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对纳入基金支付的门诊大病和实行医疗费用统筹的普通门诊医疗服务项目,要制定有效利用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的就医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对参保居民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费用,可适当提高基金的支付比例。

四、完善费用结算管理

(十一)要根据医疗服务范围和筹资水平,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合理确定医疗费用结算标准,并纳入协议管理。对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要按协议及时结算并足额支付,不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

关键词政策制度样本医院用药分析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老龄社会到来、人均生活水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等众所周知的刚性因素,导致医药市场的绝对值连年增长。但由于政策与制度始终左右着我国医药市场,从2009年新医改方案终稿公布,到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2012年在全国300个县试点取消以药补医制度等系列医改措施的颁布实施;从2009版基本药物目录颁布及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的修改、完善,到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入常态化;从国家发改委对药品实行第三轮调价,到各地药品招标、基药增补充满地方保护;种种因素导致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的同比增幅自2007年起出现连年下滑。

1样本医院购入药品总体分析[1]

22个城市(地区)的样本医院遍布我国东西南北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但有些地区由于样本医院较少的原因(如山西、福建、内蒙古、贵州等地),所以常会出现同比异常情况,这并不代表共性问题。

1.1样本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分析[2-3]

1.2医院购入金额按大类分析

样本医院的药品一共分为15大类,全身用抗感染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心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等6大类为主要用药大类,其占医院用药的份额已达85%以上。虽然2004年卫生部就颁布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应该说2011年8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是发出最严厉的“限抗”信号,所以从图2可以看出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医院所占份额逐年减少,导致在2012年被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大类所超出。

1.3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按地区统计分析

将近4年样本医院药品购入金额按采样地区进行同比分析(表1),可以清楚看出,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基本上是下滑态势。分析2013年上半年地区样本医院药品购入金额,超过平均数的只有5个城市地区,有9个增幅在个位数,还有1个地区出现负增长(可能是样本医院较少的原因,不具备共性)。主要原因是:北京取消公费医疗,成为全国第17个医改试点城市;上海对医保费用实行总额预付、试行医疗联合体等;天津推行按病种、按人头付费办法,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浙江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探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招标;各地在药品集采时采取的方法异同等原因所造成。

1.4领先品种分析

1.5领先供应商分析

供应样本医院的生产商共有2715家。如表3所示,前30家厂商供应医院药品金额占全部厂商的27.34%;其中,进口、合资企业同去年,还是13家,其供应药品金额占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12.82%;17家国企供应药品金额占总金额的14.52%,对这30家供应商的动向不可小觑。

1.6供应商+通用名排序

将药品通用名+生产商进行排序,共得13788项。前30位购入金额占总金额的13.39%,前50位购入金额占总金额的19.2%,前100位购入金额占总金额的30.09%,前200位购入金额占总金额的45.05%,集中度都较去年有所提高。若对这些品种及供应商进行一次深度研究会发现,其中包括:临床疗效显著的品种;因销售策略得当而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能替代同类药物的好品种;虽是基本药物但在二三级医院已使用很不错的品种;一些临床必不可缺少的抗感染药物。

2讨论与思考

分析2013年上半年整个医药供应链的现状都不如去年同期。医药工业:2013年1-8月份,全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7%,增速较去年同期的19.10%有所下降。医药商业:2013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相比去年增速放缓;药品流通直报企业平均利润率为2.0%,与上年同期持平,平均毛利率为6.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医院用药: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为13.81%(IMS统计报道为13.99%),与去年同期增幅16.65%相比,下降约2.8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国家宏观经济增速疲弱、人民币升值、工业成本维持高位运行及发改委对药品实行第三轮调价、医院实施总额预付制和二个总量控制、基层社区医院及部分二三级医院药品实施零差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入常态化等都是重要的因素,所以政策与制度左右医药市场已成共识。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6500个药品安全标准将提高,仿制药与被仿制药的质量要求一样,这意味着中国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时机已经来临。中国的一些仿制药目前能做到的仅是化学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临床等同还需努力。相信经过5年的努力后,我国的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都将大幅提高,药品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和使用行为会进一步规范,药品在医院的使用将出现质的变化。

新版基药目录颁布,增加了抗肿瘤药、重大疾病用药和儿童用药领域,将规定在二、三级医院的用药比例;人口自然增长,老龄社会的到来,流行病发生率、就诊率的上升;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扩大,大病医保的范围扩大;新的医疗技术普及使用,政府补助增大;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三保合一等,将为医药医疗市场的扩大带来潜力。

凡涉及到医药行业的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提及到“规模化、集约化”,所以近几年对制药企业或医药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将是主旋律。目前趋势明显:①企业数量减少:2010-2012年,工业企业数由7782家减至6625家,减少14.9%;②超大型企业增多:工商合并,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企业有3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6家;工信部统计的2012年工业百强中过300亿元的有3家,过100亿元的企业9家;③百强企业表现强劲:百强企业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402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264亿元;④兼并重组加快:2010-2012年,医药行业并购案例219起,涉及金额达394.15亿元;央企医药三巨头大举并购,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成为新投资热点。

通过对2013年上半年度样本医院用药数据统计分析,可以认为今后医药市场发展趋势是:①抗菌药物管理进入常态化后,该大类药物会出现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临床也会有新的品种出现;②在药品招标与基药增补方面地方保护明显,但基药增补只会带来用药结构的变化;③不久的将来,在沿海发达地区二三级医院使用药品的主流是品牌企业加名牌品种;④在社区医院或新农合则是品牌企业质优价廉药品的天下;⑤原研药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将在用药终端并驾齐驱;⑥一些临床紧缺廉价药品将会在国家财政扶持下由若干个大企业定点生产以满足临床需要;⑦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的医保支付指导价格,尚需先试点探索;⑧新医改的深入实施,还需整个产业链的联动。

参考文献

[1]干荣富.2012年样本医院用药分析――市场温和复苏抗肿瘤药首棒[N].医药经济报,2013-04-24(A03).

[2]干荣富.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析[J].上海医药,2010,30(9):398-401.

[3]耿娓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下企业生存之道[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1):106-109.

[4]白云,干荣富.政策导向对医院用药市场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08,29(8):508-509.

THE END
1.护士长如何做好低值耗材管理?低值耗材的品种非常繁杂,如上海市医保数据库中可以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近 2 万个,还不包括不能单独收费的耗材,每一类低值耗材又有多种规格、型号。由于目前低值耗材没有实行条码化管理,只靠护士人工通过经验来识别使用耗材的规格、型号,而收费记录又需要与耗材的规格型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MDM4NjU5Mw==&mid=2247579259&idx=4&sn=a9e1dca21549d079e3bbf4fa63371663&chksm=ce4372508de32a5792de88cb2327ae9875d28982972fc89a7b0354baba30d51347169d042699&scene=27
2.医用物资二级库房管理办法,一次性医用物资和卫材管理10. 二级库库管员应根据领用量于每月24日前制定的下月贵重耗材采购计划上报一级库库管员,并根据实际https://bbs.kuguanyi.com/thread-3402-1-1.html
3.医用耗材二级库房管理制度(三级医院).pdf医用耗材二级库房管理制度(三级医院).pdf,医用耗材二级库房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我院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和临床使用,加强对医用耗材的全流程管 理,保证病人安全和材料可追溯性,特制定《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制度》。 2. 目标 实现耗材收费的精准管理,保证医疗收费质量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9/5113314304004221.shtm
4.手术室贵重耗材管理制度12篇(全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检查标准、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考核项目、医疗质量管理年检查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对医疗器械临床购置、使用安全管理有明确规定。 手术室医用耗材的安全管理措施 完善规章制度:手术室医用耗材有效管理必须完善制度,制度必须适用,便于操作,便于管理,要求明确,如:物资管理制度、物资请领报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2749mm7.html
5.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通用10篇)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 医院采购办在医院采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工作。采购办严格执行医院耗材采购流程。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 1、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社会反映强烈的医用耗材。我院高值医用耗材包含卫生部规定的参考目录内耗材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i8399b6.html
6.浙江省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技术规范(试行)5.13.1 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 随着各家医院医用耗材用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医院医用耗 材的管理仅仅建立一个中心库(一级库)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管理需求,很多医院在医用耗材 中心库以外建立了医用耗材二级库. 5.13.1.1 医用耗材二级库的设立 医院医用耗材使用科室根据医院要求或科主任/护士长申请,https://www.zjha.org/downLoadFileById?annexId=1000031
7.二级库学术百科为降低二级库库存率,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健全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制度、完善二级库耗材领用流程、落实耗材管理奖惩条例和开展规范化培训,二级库库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从整 详情>> 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06期PDCA循环法二级库库存率 AI辅助阅读 https://wiki.cnki.com.cn/HotWord/329554.htm
8.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办法如何提高医疗耗材的管理质量→MAIGOO知识摘要:医疗耗材是一次性的,因此管理要精准化,尤其是价值较高的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时需要遵循严格的管理方法制度,包括申购、采购方式、库房工作流程、出入库流程等都有严格的管理要求。要提高医疗耗材的管理质量,还要做到精益招用、精准管控和精确分析的“三精”管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办法吧。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60290.html
9.医用耗材出库制度.docx医用耗材出库制度低值耗材1、由库管员接收科室的《医用耗材请领单》,并打印出库单一式两份。依照出库单,从各库中为请领科室提取耗材并装箱,双人核对,无误后在出库单上签名,再交给配送员。2、配送员携带出库单将耗材送至请领科室,并配合科室医用耗材管理员或当班护士清点,核对无误则由收货人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6496310.html
10.10.299、医保绩效管理 (五)DIP/DRG付费下医用耗材、医保药品运营管理探索与实践 1、医院耗材管控实践 (1)加强物资管理,从采购源头加强成本管控 (2)构建耗材二级库系统,实现耗材闭环管理 (3)新支付方式下,与绩效挂钩,激发员工耗材管控积极性 (4)设立专科经营助理,为临床科室精细化管理建言献策,推动医院业财融 http://www.wyyygl.com/wyyygl/vip_doc/21687986.html
11.中国医疗设备杂志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2019年第01期关键词:医院资源规划 二级库 基数管理 自动补货 精细化管理 目的通过创新医院临床科室二级库管理模式,达到有效提高医院耗材供应质量及效率,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提高耗材精细化管理程度的目的。方法针对传统临床科室二级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临床护理单元为单位,通过预测模型、双箱原则,设立二级库库存基数,实现达到补货点时https://www.youfabiao.com/zgylsb/201901/
12.《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三)(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当建立相关文书保管制度:自检、抽检及监督检查管理记录;处方医师与静脉用药调配相关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记录文件;调配、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记录文件。 (三)建立药品、医用耗材和物料的领取与验收、储存与养护、按用药医嘱摆发药品和药品报损等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药品应当每月进行盘http://www.qiduyy.com/article-74610-119548.html
13.基于JCI标准的医院二级库房管理【摘要】 目的 保证医用耗材有效供应、减少流失、降低成本、合理使用。方法 制定二级库房标准化管理流程及制度,根据各护理单元提供的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种类和存货基数通过采用标准化、同质化的管理模式,更好节地约医用耗材成本,达到三院区(包括珠江新城院区、儿童院区、妇婴院区)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目的。结果 http://www.xdyy.net/management/logsup/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