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车补贴新政是产业重大利好

财政部等四部委23日公布,将原定2020年底到期的补贴政策延长到2022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四部委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早、开局好,但当前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新能源汽车成本仍然较高,难以与传统车竞争。需要继续给予支持,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叠加德国等国家加大新能源补贴力度,中国新能源车仍要持续加力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此次政策是对新能源车发展的重大利好,我们仍坚持去年判断的今年新能源汽车有希望挑战160万台的的预期。

一、新能源乘用车补贴

1、纯电动乘用车补贴相对利好

补贴变化:1、国家中和考虑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3月底国常会决定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因此今年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这样的退坡节奏的意义重大,也体现了国家支持2020年新能源车持续发展的坚决态度。

2、政策明确: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确保部分领域的新能源需求不下滑。此次对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这样的补贴稳定的态度是很好的拉动出租网约车需求的措施,有利于城市环境改善和新能源车需求的稳定。

3、本次补贴明确在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我们预计新能源车的产销量持续增长,今年应该不会达到200万的补贴上限。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新能源汽车是119万台,加上进口车突破120万台。未来的增长应该是可持续的。

4、根据政策考虑:2020年,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原则上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实际上新能源车的技术标准应该是由市场决定,而不简单是由补贴决定,因此补贴起到一个下限的作用,未来新能源车的实际的市场的竞争标准,尤其电池能量密度应该还有提升的空间。

由于目前的电池能量密度实际上还是系统能量密度,并非单体能量密度,因此我们应该提升单体能量密度,而弱化对新能源的系统能量密度的要求。,实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选择要求并非关心能量密度,而是关心车辆的续航里程与其使用性能,因此国家政策这次的松动应该是对电池行业很好的自我约束发展机制。由于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规模相对较大,此次国家政策也使磷酸铁锂电池在短期内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根据政策:从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单次申报清算车辆数量应分别达到10000辆、1000辆;待2022年补贴政策结束后,对未达到清算车辆数量要求的企业,将安排最终清算。这实际上也对企业发展新能源车有了相应的数量的要求,要求企业加速数量的提升,实现销量数量的迅速做大。如果企业仅为了实现油耗平衡而生产少量的新能源车,那么其成本损失还是相对更大的。

5、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价格需在30万块钱以下,这样的话就实际上来说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前期部分高端的新单车,比如说宝马5系的插电混动和特斯拉纯电动等国产车型价格偏高,补贴的效率偏低,不利于加速推动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的价格并轨。价格是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竞争的核心手段,通过补贴的价格因素,实际上来说进一步促进新能源车的成本降低和价格降低,推动新能源车与传统车加速并轨,对新单车增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促进产业链更加健康发展。

7、根据政策: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照2019年标准的0.5倍补贴,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2020年标准补贴。补贴车辆限价规定过渡期后开始执行。此次政策设定的过渡期,实际上来说是对老产品的一个过渡期,对新品的话直接按照新产品按照新标准的这种补贴,应该说总体来看,补贴的效果应该是相对明显的。这样的话今年4~6月份的量难以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6月份之后我们认为整个新能源车辆会得到一个相应的较大的提升。

8、根据政策: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模式”车辆不受30万元上限规定。由于新能源车推广,实际主要的饭店模式在出租等于使用较多,因此,资源发展换届模式,不受30万块钱补贴的一个影响。而且未来等车型也采取换电模式,所以也不受到明显的影响。

二、客车市场

新增客车补贴应该不受到这次的调整的影响,这也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客车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只有公交车用新能源客车,因此公交车的话是地方政府买单,新能源车补贴不叫不叫退货,是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的热情相对能更高一些。但这也体现一个问题,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很难向其他领域的拓展。毕竟天然气客车也是清洁能源客车,实际环保效果很好,因此客车的电动化线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化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三、专用车补贴

政策市场的补贴下降10%,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新能源车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专用车目前来看还属于改装类产品的问题比较多,能否实现主力厂家的批量生产,对专用客车的发展有巨大促进意义。

THE END
1.补贴标准提升!两部门最新通知→汽车方面,补贴标准大幅提高,对按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要求,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同时,补贴执行溯及过往。对自《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印发之日,也就是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M2NzYzNg==&mid=2247914799&idx=1&sn=2a64ea4ba97e1f885512ab57016840d2&chksm=ead6c57b6232136a12045d87856507a79ba8a39591c0c115fc253d5bbfd19e5cedd68b818cbc&scene=27
2.新能源汽车补贴2020年最新政策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新能源汽车补贴2020年最新政策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5617047
3.2020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汇总一、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 相比于 2019 年与 2018 年的补贴变化,2020 年新政策在续航这一技术指标上继续提高要求,补贴金额方面也再次退坡,整体下调幅度为 10%(纯电动)和 15%(插电混动),例如续航在 300-400km 的车型,补贴从 1.8 万元下调至了 1.62 万元。但今年想要享受补贴的前提,车辆补贴前价格要在https://www.d1ev.com/activity/butiezhengce.html
4.新能源汽车补贴2020年完全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2020年完全取消_北京时间 工信部本周发布新能源汽车新政,个人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到2020年将完全取消。 工信部本周发布新能源汽车新政,个人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到2020年将完全取消。 工信部本周发布新能源汽车新政,个人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到2020年将完全取消。 工信部本周发布新能源汽车新政,个人购置新能源https://item.btime.com/84nj54ou62c8n147jekvu263g2c?from=browser
5.2016年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共同发布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这项政策要实施5年,而且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结构快速变化的5年,新能源补贴的政策涉千亿的补贴资金,是对企业超级重要的文件。 此次政策与年初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政策关键点变化较大,尤其是补贴力度较预期缩减较大,这对企http://www.caam.org.cn/chn/9/cate_107/con_5156926.html
6.新能源补贴政策或于2020年全部取消最新跟贴(跟贴0条,浏览136次) #date# 发表#author# 评论加载中 亲!您怎么看此事?请上来说说您的看法! 您尚未登录:| 您己登录可以留言: 请注意发表言论时注意文明发表 不能违背国家法律制度,不抄袭版权文章 本站有权管理您的相关文章 请文明自律,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http://www.mzyfz.com/index.php/cms/item-comment?iid=1112669
7.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何时发放?2020年12月份申请新能源汽车并在深圳发展改革与改革委员会申请置换补贴,2020年12月6日系统显示审核通过后60个工作日内发放,现在都已经2022年2月份也没有收到具体什么时候发放 免责申明:任何非官方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网友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有问题,请与管理员联系。http://share.sznews.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4188225
8.2020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方案正式发布【卡车之家 原创】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0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将新能源国家补贴延长至2022年的方针。 ●新能源货车2020年国家补贴标准 纯电动货车315元/kWh http://www.360che.com/law/200423/14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