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一向掌握话语权的宁德时代,变得有些被动。
2021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达到1303.56亿元,净利润高至159.31亿元。2022年一季度,宁德时代营业收入超去年同期,但净利润却只剩14.93亿元,同比下滑23.62%,毛利率降至近6年冰点值14.48%;宁德时代称,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毛利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国际供应紧张、疫情反复等原因导致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锂资源释放周期长,难以满足下游旺盛的需求,引发锂资源稀缺和价格暴涨。此情景下,资本有了炒作空间,中下游的利润被侵蚀,原本有着话语权的宁德时代,面对原材料价格束缚也被动起来,无法正常进行产业链传导,下游整车厂则叫苦不迭。
对于此难题,不久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电池不同于石油,石油用了就没有了,电池里绝大部分材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目前我们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
企业通过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可将原材料由“消耗型”转变为“循环型”,有利于解决锂资源“依赖症”,从而提高其向上游原材料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不过曾毓群的说法遭到天齐锂业人士质疑,宁德时代则回应称:“欢迎到广东邦普看先进量产技术”。这里提及的公司,是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普)”。
目前,邦普已形成“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全链条循环,是首批获得动力电池回收资质的5家企业之一,具备年回收处理12万吨废旧电池的能力,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主要公司中处于首位。不过,邦普能让宁德时代实现锂资源自由吗?
01锂电池材料已成为宁德时代第二大业务
2015年,正值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成长期,能量密度成为核心卖点,宁德时代凭借技术实力和政策东风,拿下当年装机量全球第三,在动力电池领域站稳了脚跟。
此时,不局限于动力电池制造,宁德时代瞄准了新赛道——动力电池回收。“我们2015年就做了布局,收购了广东邦普公司做锂电池回收,他现在已经是全中国最大的废旧电池循环基地。”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
邦普原身是一家消费锂电池公司,成立于2005年,决定转向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是在2011年,当时邦普的消费锂电池业务已占到全国市场的一半。2015年,邦普获批国家商务系统认定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格。
一边是动力电池龙头制造商,一边是电池回收大王,同样瞄准动力电池回收赛道,让二者走在一起。2015年,宁德时代收购广东邦普,持股52.87%。
事实证明,入局动力电池回收是精准决策。据中汽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至今,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密集出台,进入全面试点阶段,行业规范化进程明显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已成为万家企业蜂拥的千亿级赛道。
在这条赛道上,邦普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废旧电池循环基地,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过6000吨,并能年产4500吨四氧化三钴、镍钴锰酸锂等电池材料。
迅速发展的邦普,对宁德时代锂电池材料业务有着不小贡献。2021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54.57亿元,同比增长350.74%,收入占比为11.86%,成为其第二大业务,这里的锂电池材料业务主要指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回收电池经过深加工后生产出动力电池系统所需原材料三元前驱,2020年,邦普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占率达到13%,居行业第二位。
宁德时代绕过原材料开采行业,通过邦普布局回收业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电池产业的降本空间。同时,邦普通过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闭环,在新能源时代下成功转型。
02邦普回收能力可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邦普具有上下游优势互补的电池全产业闭环体系,即“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
从流程来看,前端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设计、整车使用和车电分离环节;进入报废阶段,则由邦普接手,根据电池健康状态将其划分到梯次利用或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中去。可以看出,回收环节只是邦普业务的起点,将报废电池变废为料,最终产出新电池,才是整个产业闭环的重点。
技术方面,整个链条的循环依托邦普独创的“定向循环”技术。将退役电池进行全自动化预处理后得到含镍、钴的精料;再经湿法冶炼等工艺做成三元材料前驱体;而后将三元前驱体和碳酸锂在氧气中烧结,得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最后将材料重新应用到新电池上。整个循环过程真正实现了电池材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保障了废旧电池低碳、高效、高值全生命周期的闭路循环。
落地方面,邦普在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方面同步发展,保持“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理念,提前谋划,灵活调整。
经多年发展,邦普在全球有七大生产基地,设立五大科创平台,积极展开与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截止今年6月,累计申请专利1407件,累计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279项。去年12月,总投资约320亿、占地面积约5500亩的“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在湖北宜昌开工,预计2025年满产后能为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正极材料。当前,邦普已具备12万吨废旧电池处理能力,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达到99.3%,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国内占比达51%。
供给方面,邦普储备了丰富的回收处理能力;从回收市场需求来看,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提高了回收动力电池的经济价值,同时,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动力电池退役量随之增加,动力电池回收无疑是需求风口。
据中汽中心统计,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21.94万吨,2025年将达到59.14万吨。邦普12万吨废旧电池的处理能力,就可吸收2022年一半以上的退役电池量。
可以看出,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和生产方面,邦普能充分满足市场回收需求,若能得到大量退役电池,无疑可为宁德时代释放大规模的正极材料,缓解锂资源难题。不过,处于成长期的动力电池市场存在些阻碍因素。
03一些回收渠道和能耗问题有待解决
入局者蜂拥而至,但其中具有正规回收资质的只有47家,邦普位列其中。但这些少数正规军们的合规回收产线却还未能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回收量上正规军拼不过非正规军。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曾表示:“目前,我国每年退役的约300万吨废旧铅蓄电池中,经正规渠道回收的仅有30%左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利益出发,为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首要表现。当前动力电池市场鱼龙混杂,定价机制不明确,大公司回收价格不如“黑市”高,报废的动力电池只能归价高者所得,市场上甚至出现退役电池价格超过新货的情形。
回收渠道和价格不规范,回收不到电池只能闲置生产线,从而导致企业产能过剩。与此同时,跑起来的生产线,也存在着回收能耗的问题。
在动力电池大会分论坛上,广东邦普副总裁余海军表示:“我们看到上万吨的拆解水平在上升,但是能耗水平并不是下降”。
余海军提到,在产业链条中,真正碳的贡献和能耗主要在材料方面,有三重压力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成本上升。第一,自身可控范围内能做的节能降碳,所有环节加在一起降碳不到10%,还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第二,几十万吨的项目带来的高能耗指标,是踩在新能源赛道的问题;第三,在双碳热度下,绿电会变成新的稀缺资源。
在回收效率上,还有些回收渠道和能耗问题有待解决。但宁德时代通过邦普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在长远看是实现锂资源自由的重要举措。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预计到2050年,全行业动力电池的一半材料将来自于报废电池的循环利用。未来几年大量动力电池退役,届时行业政策制度逐渐完善,邦普的回收产业链上预计会释放更加充足的电池材料供宁德时代资源化应用。
更大层面,邦普的电池循环利用体系,无疑是宁德时代“降碳”方面的重要布局。
“在降碳方面,我们名下的全资子公司邦普也在积极布局我们的回收网络,目前在国内基本占比达到50%,回收全国第一;海外回收系统方面,邦普在印尼布局回收公司,是印尼首家从事废旧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资源回收的一个企业。”宁德时代供应链及运行体系总裁曾嵘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