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洞察用户需求?来看这篇超全总结!优设网

甲方爸爸开发了一款产品,委托你进行包装推广,但是甲方对于设计将要解决的需求并没有明确定义,或者只给出了行为层的建议,好比「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balabala,甚至发来带有魔幻主义色彩的参考图,上来就要求出几版方案先看看,这些场景在服务中小、初创型企业时十分常见。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无视甲方的奇葩要求,凭着自己的经验干?还是给钱就是“爹”,顺着甲方的偏好干?怕是都难有好结果。对于设计师,这是“自讨改稿”,毕竟你连将要解决的问题都不清楚,自然无法有效的论证“设计为什么这么做”,这就相当于把方案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非专业的甲方。而甲方如果思维跳跃“很有想法”,你就有改不完的稿子了。对于甲方,则可能买回一堆“无用品”,毕竟方案出街后面向的用户其实是甲方的客户,靠设计师和甲方拍脑袋本身是舍本逐末,解决不了问题,用户才是真“爹”。

so,不论是从设计正确性角度,还是双方利益角度来看,以主观为意志的设计行为都是不明智的,并且很可能落得一个“双输”的结局。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计师上升到产品思维的高度,与甲方沟通推进,乃至于进一步的用户调研。

一个面向市场的产品,被制造出来一定是为了满足市场上某一类用户的需求缺口,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而设计是为产品赋能的角色,所以在确定设计将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产生洞见的过程中,一定是围绕「用户需求」为中心,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点,你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搞明白用户需求呢?

磨刀霍霍不误工,在介绍具体的方法论之前,首先你得知道用户需求都有哪些。人的需求通常可以分为“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两大类,分别由左右脑管控。

功能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外在具体需求。

情感需求,则是与之相对的,隐性的、抽象的内在心理层次需求。

比如这家火锅店的服务太周到了,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喝一杯星巴克,体验到白领小资的情调,穿上这套西装,让我感觉自己像明星模特。情感需求同样重要,它是“右脑”驱使,用户情绪上的需求。

李叫兽曾在《十四天改变计划》课程中的产品战略模块细分出了十类用户需求

这些同样可以归纳为“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两大类。

让我们依次看看吧。

A1-低价

所谓低价,是解决了“用户曾经因为价格原因无法获得的,现在可以获得了”的需求。

比如我们身边各种无节操的促销活动

拼夕夕动不动的砍一刀

拼夕夕一言不合就轰炸的红包

这些都是切中低价需求的设计,low不low且不说,但它们是卓有成效的。反之如果把一个促销页做成买不起的样子,那注定是个失败的设计。毕竟,商业设计从来不是自我陶醉的艺术创作,而是在不同情景下让消费者内心与行动上买单。

A2-性能

性能,解决的是“满足用户对某项功能追求”的需求,比如Intermarché橙汁:

深泽直人的仿生包装

通过对产品包装的色彩、造型,甚至工艺质感上的直观呈现,来表达产品“原生态”的特性,帮助商品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脱颖而出,大大增加产品售出的机会。

A3-便捷性

便捷性,解决的是“降低非货币成本”的需求。比如亚马逊:

再到联邦快递:

A4-可达性

可达性,是解决“获得过去难以获得的某些东西”的需求。比如数码相机:

在胶卷相机时代,拍完了照片得洗出来后才能看到拍的好不好,而数码相机的设计,让你可以实时看到拍摄后的样子,达到了以前达不到的功能,解决了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

美图秀秀:

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苗条,更美丽。以前只有设计师经过专业学习才能P出好看的照片,现在普通人也可以轻易地对自己的人像实现美化。同理,都是“可达性”的需求切入。

A5-降低风险

降低风险,是解决“降低本次消费带来风险”的需求。比如神州专车:

用滴滴、Uber打车,你可能会遇到黑车黑司机,之前也闹出过这样的新闻,神州专车则捡大品牌的漏,通过自营车辆专门解决打车过程隐患的风险,解决的就是“降低风险”的问题,在对外推广中也都是在强调专业和安全。

以上是功能性需求,那么情感需求呢?

B1-高端

所谓高端,切中的是马斯洛需求模型中的尊重需求“身份认同”。比如小罐茶:

我给朋友送礼希望摆上一盒茶叶,朋友就知道这茶很贵,不需要解释也能体现我对朋友的重视,自然就需要稳定价格和品质的品牌。小罐茶则抓住了茶类的这一空白地带,顺利打入市场,设计的调性同样都是围绕这一策略服务。

B2-定制化

定制化,解决的是“满足用户特定功能与体验”的需求。比如柠檬盒子:

B3-新颖

新颖,是解决“消费者对过去陈旧市场不满,追逐潮流”的情感需求。比如味全每日的拼字饮料:

通过包装的货架创意呈现,与消费者形成互动,最终形成社交媒体自传播,上市后每个月的销售额都有同比40%的成长。

Milgrad牛奶:

二厂汽水:

去年夏天的老牌新造,成功逆袭成为网红品牌,年销近三个亿。这些都是从情感性需求“新颖”的角度切入。

B4-过程体验

过程体验,是解决了“消除用户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的需求。比如海底捞:

餐厅高峰期经常人满为患,排队体验差。海底捞则会在你排队等待的时候,提供免费美甲、护手、零食...等等各种周到服务,赢得了口碑传播。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海底捞的标志也是用了一个打招呼的气泡Hi,来强调服务为先的品牌定位,解决的是情感需求中的“过程体验”。

B5-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解决的是“帮助用户成为更理想的自己”的需求。比如Odorono止汗剂:

通过这些案例你会发现,设计其实有很多种“玩法”。讲这十点的意义,一是启发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思考多个角度可能性,先把思路做多,而不是只局限在通过设计强调产品的某一功能特点,接着着眼于形式,那样很可能我们一开始的切入点就没找对。另一方面,让大家对这两类需求有更具体的认识,你会发现这些“玩法”都是基于用户需求而存在,不是直觉或玄学,更不是毫无章法的创意。设计是基于严谨思考推理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的问题无非归纳为:用户的理性的“功能需求”与感性的“情感需求”这两类。

那么应该如何发现用户到底有怎样的需求呢?支撑依据是什么?固然不是靠甲方拍脑袋,更不是靠设计师拍脑袋,而是靠“用户调研”。

想想看你都接触过哪些调研方式?常见的调研方式包括问卷法、后台数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等。这些调研方式前两者属于“定量型”,后两者属于“定性型”,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与优缺点。

定量型调研侧重于“广度”,是通过大数据,量化用户的行为偏好。包括:

后台数据法

通过产品APP或者平台的后台,来提取用户操作数据,获取用户的选择偏好。举个例子,比如你将要设计某个电商详情页,那么你就可以提取该电商平台的后台数据,通过品类下关键词的搜索词频,来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作为设计方向的指导依据。具体可以参考南孚充电宝详情页的设计过程。

这种调研方式的优点,是能快速获取到用户真实的显性需求,缺点是受限于互联网产品或科技类产品。所以对于小众产品,一般会采用第二种定量调研方式。

问卷法

对覆盖用户以问卷的形式采访,也是最常见的调研方式。问卷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扩散。比如你可以通过目前的主流问卷平台:问卷星、金数据、腾讯问卷等渠道来取样,获取到大量的基础反馈数据,缺点是获取到的信息深度十分有限,基本只能获得自己预设范围内的反馈,毕竟,大部分用户根本不关心你问卷的填空题。

整体而言,定量性调研只能获取到用户行为层面的显性数据,对于用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是没有答案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定性型调研来配合。

定性型调研侧重于“深度”,是聚焦少量人群,洞察行为背后真实想法的方式。包括:

访谈法

针对某一类问题,与少量不同的目标用户约谈,通过沟通,挖掘他们行为背后更深层的情感需求。

举个例子,比如肯德基曾经推出了一款特价咖啡,为了从主要竞争对手星巴克手中抢夺顾客,当时访谈了很多用户,调查他们选择或不选择星巴克的原因。这一过程发现购买星巴克的大多数人是为了星巴克提供的附加价值,如第三空间、品牌体验等,包括发现很多人喜欢拿着星巴克的杯子自拍;而不买星巴克的原因是认为咖啡本身太贵,原料不具有性价比。

那么具体来说,访谈的过程中有哪些要点呢?

问原因、问细节、问感受。你为什么觉得它好?你觉得它好在哪里?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这些追问能帮助我们挖掘到用户行为背后,更深层的想法与价值观是怎样的,这也是定量调研无法触及到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用户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或者不愿意说。所以在用户访谈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对方说出来的需求,还需要去观察用户没有说出来的需求,这里就涉及到第二种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

什么是观察?观察不等于“看”,而是调用你的眼睛、耳朵,以及所有感官去感知,并用心去揣摩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

举个例子,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当年在做产品调研的过程中,经常会找小区楼下和老头老太太聊天,询问他们:如果有一个便宜但很好的保健品你会购买吗?不会,如果更便宜呢?还是不会。

那么应该如何来观察呢?其实可以有很多角度:

自己作为用户试用一遍产品,就相当于“换位思考”一遍,记录自己整个过程的使用感受,优点是能获得直观的反馈。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你的体验不一定和其它用户是一致的,毕竟每个人的认知和偏好是不同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只能作为参考和验证方向。

用户有时候会“说谎”。就像史玉柱问老人是否买保健品他们回答“买不起”,但显然不是真买不起只是抠门不愿意买。再比如你问人为什么会买几万块的奢侈品,他的回答大概率是向精致的做工致敬,而不会说是为了身份认同。亦或者,用户可能会给出受限于自身认知的答案,好比如果在过去时代,你问用户理想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它可能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面对这些情况,你就需要抽丝剥茧,揣摩用户行为背后的用意,而不是执着于具体回答。

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会注意到某个产品或设计中体验不好的地方,他们往往只会认为“它们本身就是这样的”。你能想象旅行箱的轮子,是在旅行箱发明之后的200年后才加上的吗?在这之前他们都使用推车来运输行李箱。所以,你可以观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采用变通方式,有没有“两波三折”的过程,或者是否有“蹩脚”的行为,来判断某些不合理的地方,捕捉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而当我们通过这些调研方法,拿到一堆庞杂的数据,又该如何高效的利用这些数据产生洞见,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设计呢?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萃取用户需求,转化成具体的解决对象,帮助我们产生创新想法。

关于萃取需求,主要给大家介绍两个实用的方法工具。

1.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工具,它是建立在用户调研的结果之上,通过找到优先级比较高的需求,虚构出“典型人物”,来代表和还原一群人的行为特征。

目的一是“总结”,将用户调研的结论,用更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帮助团队更好的了解用户,促进共同决策。二是“移情”,建立与用户的同理心。帮助我们从用户视角出发,更好的领会对方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这就像打仗前,在地图上勾画敌人的行军路线,帮助我们催生策略与洞见。

怎么做用户画像?

第二步,提炼出用户需求的共性,将调研数据合并同类项,提炼出那些覆盖面广,权重最高的几个共同点需求。

第三步,将画像具象化。

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演绎用户需求和用户特征。

一般来说,一个用户画像包括:

前两个是显性数据,通过定量型调研就能拿到,最后一个是定量性与定性型调研综合的结果,也是画像的核心。

举个小栗子,南孚充电宝的电商详情页设计,经过前期后台数据调研,和用户访谈。得知用户购买充电宝的动机有:外出旅行需要;出门逛街需要;商务出差需要。用户对充电宝的特征和偏好有:希望容量大,够用;希望体积迷你,方便携带;希望是大品牌,更安全有保障。

那么我们就可以勾勒出一张用户画像,如下所示:

这样一张画像就完成了。当然一张画像只能代表一部分群体,不能代表全部类型的用户,所以按照调研需求,可以分别勾勒出多张不同的用户画像。具体数量取决于想要覆盖的人群。比如还可以有:王小丽38岁,公司高管,经常旅游······周小芳22岁,大学生,喜欢逛街·····

在确定了用户画像之后,再给大家介绍第二种启发创作思路的工具:“用户触点地图”。

2.用户触点地图

所谓用户触点地图,也叫服务蓝图,或者用户旅程地图,也就是研究用户是怎样与我们的产品&服务发生接触的,一共有哪些接触点,每一次会接触有怎样的体验?将这一连串接触点像地图一样呈现出来,从而帮助我们汰劣留良。

海底捞在这方面做的就特别好,它将用户从进店到离店的整个体验过程,细分出了N多个接触点,从进店、带位、点餐、用餐、结账、甚至上洗手间,都面面俱到的顾及客人需求,你排队不耐,给你擦鞋、美甲,你用餐时担心头发沾上味道,给你发圈,你孩子哭,给你带娃······

而用户触点地图在其中的意义,则是一个有效的整体体验规划工具。通过触点地图的绘制,你可以知道用户在各个环节下,在想什么、要什么、有什么感受,帮助我们提炼出待改善或是创新的机会点,完善整体体验。

怎么绘制用户触点地图

如果在这之前就针对这一过程,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绘制了用户触点地图,那么你就能很大程度避免这些误区。这也是绘制用户触点地图的主要意义。

最后再啰嗦一句,用户触点地图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整体认识,避免踩雷,还能帮助我们找到关键节点,更合理的分配资源。这里涉及到一个诺奖级别的配套知识点“峰终定律”。

所谓峰终定律,指的是人们在经历了一次事件后,只会记住两个因素,一个是事件的高潮,即为“峰”,还有一个是事件的结束,即为“终”。这一定律在服务体验中经常被用到。

比如在宜家的购物流程中有很多负体验,迷宫般的路线、有时还得自己搬运产品。但是看到精致优雅的产品,以及结束后的1元冰淇淋,会让我们觉得整体的体验还是不错的,愿意下次再来。正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和结尾带给我们的体验是正峰值。

这给到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任何商业以及设计行为,能调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可以通过在关键节点与结尾,制造正峰值,达到资源的更大化利用。

比如在很多日本的设计上都有这样的小巧思。蘑古力零食:

吃完以后,盒子最里面写着“无论何时,都请再来享受一刻小憩”。

拉面馆餐具:

喝完最后的拉面汤才看得到碗底写着“谢谢”。顾客对店主肯定的同时,也获得了店主的感谢。

这些都是对用户终值体验的提升,用户甚至可能会因为这些小彩蛋而留意,成为回头客。这些何不是精妙的设计呢?

设计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我们要懂得利用社会上已被证实的方法论,避免行为的盲目性。这比单纯的从速成派大师那里学一些水面上的术,重要太多了。

设计不是玄学也不是直觉,它是有逻辑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而调研则是洞察用户需求与创新之源。

关于「如何洞察用户需求」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分析了用户的需求有两类,一类是“功能需求”,它是表面的、理性的,另一类是“情感需求”,它是深层的、感性的。功能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低价、性能、便捷性、可达性、降低风险;情感需求包括但不限于高端、定制化、新颖、过程体验、理想自我,这些都能启发我们思考不同方向的可能性。

其次,介绍了两类基础的调研方法,分别是“定量型”与“定性型”。定量调研侧重于广度,如后台数据法、问卷法,能帮助我们获得大量显性数据;定性调研侧重于深度,如访谈法、观察法,能帮助我们捕捉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些也都是洞察用户需求的基本功。

最后,我们介绍了两种萃取用户需求的工具,分别是“用户画像”与“用户触点地图”。用户画像是提炼用户关键需求,虚构出具体人物来代表一类人群,是一种可视化的用户需求总结方法,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切换视角,与用户同理共情,催生创新想法。用户触点地图是细分出用户接触产品的各个环节,帮助我们汰劣留良,发现机会点,以及更合理的分配资源。

THE END
1.市场洞察消费者偏好与未来趋势市场洞察消费者偏好与未来趋势 一、市场分析报告范文模板的重要性 市场分析报告是企业策略制定和决策支持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理解目标市场,识别机遇和挑战,并指导产品开发、营销活动和资源配置。因此,一个高质量的市场分析报告范文模板对于任何行业都至关重要。https://www.wd0aacz6.cn/xing-ye-ke-pu/220967.html
2.品牌推广中的消费者洞察分析计划.doc品牌推广中的消费者洞察分析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以品牌推广中的消费者洞察分析计划为核心,本次工作计划旨在深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与喜好,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品牌推广策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数据收集:通过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的基本信息、消费习惯、品牌偏好等数据。二、数据分析:运用数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2900058.html
3.洞察消费嘲需求,打造属于品牌的社交圈互动广告高峰论坛沙龙官宣本次圆桌讨论汇聚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助理教授 苏文、得物社区明星热点运营总监顾超、泽霖瀚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泽霖、群邑中国市场营销与传播总经理 赵林娜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围绕品牌的社交属性,共同探讨拆解与探寻品牌如何洞察消费场景需求,打造属于品牌的社交圈。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481N5T05502ZGU.html
4.如何洞察出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时刻如何洞察出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时刻 前面一段时间学习了很多关于体验设计的理论知识,讲得很系统,你可能觉得做起来会比较复杂,但思维通了,做局部改进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今天我们讲讲如何利用六个关键时刻去改进用户的体验,从而让用户爱上我们的产品。 其实不管是软件上的体验改进,还是实体店体验改进。思路都是一样的。https://xie.infoq.cn/article/432fe8766fa2d59eb083e99f5
5.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叮叮知鱼品牌人性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恨,都是创意的养料,一个引发消费者共鸣的好创意,能够瞬间吸引用户对品牌的好感. 就像b站的一支《后浪》的创意tvc,靠着慷慨激昂的文字,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热血,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也让b站更加夯实了在3亿年轻用户心中的地位. 来自对人性的洞察,就是想到好创意的"不二法门". 2.4写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yNTkwOA==.html
6.一文讲透传播主题「消费者洞察」:在这个"女汉子"盛行、女人被要求家庭、事业、爱情面面俱到的时代,现代女性有别于传统女性,她们亟需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情感上的暖,心理上的懂得"。 「品牌角色」:丸美作为眼部护理大师(品牌定位),将此洞察演绎为“眼神”,以梁朝伟3分钟《眼》戏,用眼神给所有女性写一封温暖的情书。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75695-1.html
7.李叫兽:没有大量预算,如何做消费者调查?这就是很多数据驱动的调查——以广泛地收集数据为方式,目的就是证实一个观点,或者就是更加盲目地看看“我们有多少北上广消费者”、“我们有多少女性消费者”,最终得不到想要的洞察。 但不能因为一种方法非常通用和常见,就认为它是正确的。实际上这种调查对目前快速变化的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创业公司,参考意义https://36kr.com/p/1721232064513
8.央视市场研究(CTR)洞察报告 CTR荣获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委员会多项年度殊荣 2024广告节CTR重磅分享合辑:蓄力稳增长 创新向未来 一年被上亿中国家庭购买,25家快消公司中新秀竟是TA 了解更多 联系CTR 查找CTR北京所在地 北京总部 T +8610 8201 5388 F +8610 6236 2416 A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5号 点击查看详情 查找CTRhttps://www.ctrchina.cn/
9.“内生力量,增长逻辑”2024FBNB新食饮大会圆满收官!产品上我们首先是基于消费者洞察,研发了越来越多的日常化和生活化的产品,当然也包括一些餐桌食品等多场景的健康产品。渠道方面摒弃掉了过去比较刻板的装修风格,打造千店千面,线下门店不仅仅是交易场,也是一个社交空间、文化空间、体验空间。品牌营销方面,我们看到所有的企业都很努力,会做非常多的营销事件,无论是参加https://www.iyiou.com/news/202410101079584
10.荐读基于文本数据的消费者洞察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消费者需求下面以母婴行业的纸尿裤品类为例,给大家介绍介绍如何基于文本大数据做消费者洞察。 1)确定目标群体,抓取相关数据 在纸尿裤市场,虽然用户是 0-3 岁的宝宝,但真正的消费者是妈妈群体,而且妈妈们从孕期开始就会关注纸尿裤,所以孕期妈妈到宝宝 1 岁的妈妈是我们的目标分析用户。为了获取目标用户的线上言论,笔者通过爬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880348/article/details/112688173
11.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洞察报告.pptx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洞察报告制作人:来日方长时间:XX年X月目录第1章概述第2章地区分析第3章产品类型分析第4章消费者人群分析第5章总结与建议01第1章概述引言本报告深入研究奢侈品市场的定义与范围,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分析,以及研究目的与意义。奢侈品市场是指在高价位和高质量的基础上,提供独特、稀缺和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21/620124223101012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