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882万,结婚683万,大学毕业生比出生人口都多婚姻文凭高校毕业生

出生882万,结婚683万,大学毕业生比出生人口都多,这些残酷的真相,揭示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最近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大家总是围绕这些问题讨论:‘要不要生孩子?

结婚还有意义吗?房子还能买得起吗?

然而,当我看到那些令人震惊的数据时,真的是难以置信!

曾经理所当然的生活轨迹,为什么如今变成了我们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重压?

Part1从“多子多福”到“独自为生”

中国2024年出生人口882万人,相比2016年的1786万人,骤减近一半。

出生率的骤降背后,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痛苦与挣扎。

我有个朋友,和丈夫的月收入加起来大约一万块钱。

一次我们聊起为什么不打算要孩子,她苦笑着说:“我们俩的工作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如果生了孩子,肯定得有一个人停下工作,或者只能做些最基础的工作。

更别提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基本花销、上学后的补课费和学区房了。

我们已经在社会底层拼命挣扎,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又怎么忍心把一个无辜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让他遭受同样的磨难与不公?

Part2结婚率:从“必需品”到可选项

结婚曾是人生的必然步骤,但如今却变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负担。

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锐减至683万对,远低于2013年的1347万对,婚姻。

在经济压力、裁员潮和就业困境的双重打击下,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负担结婚所需的成本。

高昂的彩礼、房贷、婚礼费用以及孩子的养育成本让婚姻变得不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如今,千百万新毕业的大学生正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许多公司进行裁员,职场竞争愈加激烈。

就连基础的生活都变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承担婚姻的经济压力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年轻人选择将婚姻推迟或者放弃,专注于先“成就自己”。

这种思维的转变,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婚姻”和“生活”的重新定义。

——婚姻不再是必选项,能活得自在、过得有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Part3房价:从“财富神话”到“沉重负担”

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人积累的财富,大多来自房地产的升值,而非实际收入。

许多家庭手里随便两套房,就能拥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产。

因此,当他们消费时,内心会有一种稳固的底气,尽管他们并不真正富有——他们更多的是依赖于房产升值带来的财富感。

然而,这些房产如果没有合理的租金回报,或者没有有效的收入支持,实际上它们并没有为持有者创造实际价值,只是在通过买卖差价“存换手”。

比如,一套房子买入200万,卖出600万,卖家拿走的,不仅仅是现金,而是年轻人未来30年工作和收入的积累。

更糟糕的是,如今这些房子本应升值的预期,却突然变得不再可靠。

——那些本以为几年后能卖出高价的房子,竟然没有人接盘,年轻人购买

时的“财富梦想”也随之破灭。

Part4大学文凭:从“社会精英”到“当代牛马”

曾几何时,大学文凭意味着脱颖而出,是步入社会精英阶层的通行证。

然而,如今的大学生,不仅没有改变命运,反而成为社会压力的“背负者”。

2024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79万,而高考报名人数突破1342万,大学生数量飙升,但出生人口却持续下降不足900万,人才过剩的局面愈发严峻。

与2000年相比,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了13倍,而出生人口减少了50%。

过去,考上大学意味着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大学文凭是成功的代名词。

但如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面对的却是送外卖、做快递、开滴滴等低收入工作。

曾经被视为高薪工作的白领岗位,如今已成了少数人的奢望。

许多年轻人怀揣着大学文凭,却不得不接受月薪三四千的现实,面对高的

房价和生活成本,毕业后的他们不再是“精英”,而是成了打工的“牛马”。

Part5写在最后

曾经,大学是免费的,小学是免费的;房子是便宜的,结婚生子是生活的理想轨迹。

而如今,大学文凭不再是通向成功的金钥匙,房子不再是温暖的港湾,结婚生子也成了一种奢望。

为何我们这一代,注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挣扎?

正如乔布斯所言:“你不能只靠别人给你画的图,去走自己的路。”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不再有选择的余地,或许,这条路本身,早已不再平坦。

THE END
1.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降调查报告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青年网络、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并实施了“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本次调查为全面评估新时期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SRH)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改进我国青年政策与健康福祉提供了资料支持。 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88634355.html
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篇)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781624.html
3.风笑天1.《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应用社会学导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 3.《生育政策调整中的生育意愿研究》(独著),科学出版社,(2021) 4.《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六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http://www.zgxy.gxnu.edu.cn/2022/1009/c6105a248423/page.htm
4.2022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参考课题(通用9篇)他们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十年如一日,最终不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3.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调查研究 4.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学生们在一周时间里利用课余时间记录了比较完整和准确的实验数据,再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形成了一些科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sjjocfr.html
5.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敏曾在写《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给家暴妇女支持小组打电话求助的女性,遭受家庭暴力事件最短的是3年,最长的是40年。 而根据加拿大的研究,当一个遭受家暴的女人终于决定报警时,她此前遭受暴力的次数,竟然平均达到35次! 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6.东北三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2020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28,2022年全国人 口已进入负增长时代。生育水平低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年轻人,尤其是育龄妇女的 生育意愿低;因此,提高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促进人口适度增长已成为全社会必 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东北三 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6/7201005154006046.shtm
7.光明网评论员:生育政策影响大学生婚育观念光明网评论员:今天(7月1日),有媒体援引了学术期刊《妇女研究论丛》2022年第3期所刊发文章的观点称,从2021年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最终获得9775份有效问卷)来看,虽然大学生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还是温和而渐进的,短时间内还无法动摇婚姻与生育的制度性基础。在下一阶段,婚育结果的变化趋势将取决于公共政策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7/01/0321665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