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发展规划(2022—2035年)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为准确把握顺德区人口发展趋势性特征,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与资源环境和谐共进,实现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佛山市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佛山市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顺德区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旨在阐明规划期内全区人口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重点任务,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全区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人口发展政策、实施人口治理、全面做好人口发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期以来,较高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较低的人口抚养比为顺德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当前,顺德区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在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之际,准确把握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全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谋划好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人口现状
近年来,顺德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人口服务管理,人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全区人口发展发生新变化,呈现新特征。一、人口总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常住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逐渐减弱。根据顺德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七人普”)公报等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区常住人口总量323.56万人,占佛山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33.99%,比2010年下降0.23个百分点。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六人普”)相比,顺德区增加767389人,增长31.17%,增速排全市第二位(南海区41.66%),低于全市(32.03%)增速0.86个百分点。2020年常住人口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3,同比下降0.19。(见表1-1)
表1-12011—2022年顺德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有关数据
年份
常住总人口(万人)
户籍总人口(万人)
户籍出生率(‰)
户籍自然增长率(‰)
城镇化率(%)
2011
261.24
123.83
10.98
5.50
97.46
2012
274.41
124.79
12.82
5.61
2013
283.19
125.94
11.31
5.86
97.48
2014
291.88
127.10
11.01
5.87
97.49
2015
296.06
128.49
13.64
7.65
97.74
2016
299.01
132.13
14.50
9.20
2017
307.38
139.27
24.47
18.59
97.77
2018
317.21
145.26
18.39
13.03
97.83
2019
321.54
151.65
14.40
9.81
97.92
2020
323.56
155.49
8.80
98.61
2021
326.94
158.91
11.40
6.60
2022
321.44
162.43
10.90
5.60
98.62
图1-12012—2020年顺德区常住人口增长数及增长趋势
单位:万人
户籍人口平稳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户籍制度改革、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吸引了一批外地人口,但全区户籍人口数远低于常住人口数。2020年,户籍人口155.49万人,比2015年增加27万人,其中机械增长人口比重为76.48%,户籍人口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2,同比下降0.26。2015年以来,户籍人口出生率除2017年最高达到24.47‰,其他年份均保持在14.4‰—18.4‰之间,均高于2015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前的13.64‰,说明2016年实施的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效果(见图1-2)。但近年来,户籍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明显下降。2022年,户籍出生率返回2011年的水平,户籍自然增长率返回2012年的水平。
图1-22015—2020年顺德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有关数据图
图1-32010和2020年顺德区常住人口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单位:%
表1-22010、2020年各镇(街道)人口分布情况
单位:人、%
地区
人口数
比重
2020年
2010年
增幅
全区
3229090
100.00
大良街道
517952
16.04
16.40
-0.36
容桂街道
573581
17.76
18.24
-0.48
伦教街道
233180
7.22
7.49
-0.27
勒流街道
294185
9.11
10.24
-1.13
陈村镇
205414
6.36
0.86
北滘镇
377354
11.69
10.97
0.72
乐从镇
359186
11.12
10.54
0.58
龙江镇
309993
9.60
9.00
0.60
杏坛镇
194876
6.04
0.17
均安镇
163369
5.06
5.75
-0.69
第二节问题与挑战
第三节发展机遇与形势
从人口发展态势看,顺德未来人口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增长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5年,顺德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规模都将呈现持续低速增长态势。到2035年,常住人口将增加22.65万人(下限19.53万人,上限25.99万人),达到344.09万人(下限340.97万人,上限347.43万人);户籍人口将增加24.68万人(下限21.58万人,上限28.08万人),达到187.11万人(下限184.01万人,上限189.03万人)。户籍人口增长率将大于常住人口增长率。(见表1-3、表1-4)。
表1-32022—2035年顺德区常住人口数量预测
单位:人
均值
下限
上限
3214400
2023
3236518
3236100
3242516
2024
3258679
3248869
3260668
2025
3280908
3268886
3296769
2026
3302326
3287869
3315256
2027
3324643
3311618
3337672
2028
3348672
3320609
3358869
2029
3364268
3341216
3381712
2030
3378638
3365432
3402636
2031
3392966
3378682
3431986
2032
3416632
3396682
3442165
2033
3428576
3408685
3461566
2034
3433565
3418879
3469697
2035
3440878
3409676
3474349
表1-42022—2035年顺德区户籍人口数量预测
1624297
1658343
1638348
1666365
1683686
1664668
1696652
1709382
1689635
1723369
1733568
1706366
1751567
1754261
1737271
1776365
1770308
1749291
1792624
1783678
1765676
1803635
1806926
1786819
1827116
1823676
1801688
1846261
1838589
1816569
1856332
1851763
1832526
1872726
1862008
1840109
1890271
1871136
1846216
1905209
第二章主要思路与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要积极响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科学把握人口发展的重大趋势性特征,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主线,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及趋势,进一步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主线,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主旨,以人口有序流动为依托,综合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持续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为顺德区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全面提升顺德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和贡献度,提供坚实人口基础和持久动力。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发展目标
引导人口适度增长,以有序流动、科学分布、结构优化、均衡发展为导向,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加速转变。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成,人才红利机制建设成效明显,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分布和流动更加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在全市前列。到2035年,人口均衡发展态势全面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全面提升。人口总量适度增长。实施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适度提高生育水平,不断增强人口吸附能力,有效提升外来人口集聚能力。到2025年,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28.09万人,2030年达到337.86万人,2035年达到344.09万人。户籍人口2025年达到170.94万人,2030年达到180.69万人,2035年达到187.11万人。从总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十五年顺德区各镇(街道)的人口发展也是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见表2-1、表2-2)
表2-12020—2035年顺德区人口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
万人
322.91
328.09
337.86
344.09
户籍人口
170.94
180.69
187.11
人口结构
出生人口性别比(户籍)
100
111.80
109.80
108.50
107.00
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
75.09
72.12
68.68
64.64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6.87
8.16
10.94
15.55
人口质量
平均预期寿命
岁
82.35
83.45
84.35
85.1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0.40
11.60
12.50
人口分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98.80
98.90
99.00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98.77
98.95
99.05
表2-22020—2035年顺德区各镇(街道)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发展指标
2020年(七普)
51.80
52.62
54.17
55.03
28.37
30.56
31.89
32.42
57.36
58.09
59.70
60.57
25.84
27.89
28.96
29.96
23.32
23.66
24.29
24.58
10.53
11.96
12.79
13.11
29.42
29.92
30.70
31.13
13.00
14.58
15.79
16.43
20.54
20.71
21.86
22.26
10.62
11.67
12.52
13.20
37.74
38.38
39.41
40.38
16.64
18.56
19.58
20.10
35.92
36.50
37.57
38.49
14.35
15.76
16.46
17.20
31.00
31.50
32.62
33.33
11.86
12.98
13.82
14.45
19.49
19.93
20.51
21.04
14.43
15.85
16.78
17.52
16.34
17.03
17.28
9.85
11.13
12.10
12.72
第三章建立健全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尊重婚育社会价值,大力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共担婚育、文明婚育,完善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大力提升生育支持服务水平。
第一节积极优化生育政策
第二节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第三节构建生育友好社会环境
专栏1积极创建国家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
第四章提升全生命周期人口质量
专栏2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控
全面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龄婚育,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推动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致畸危险因素和家族遗传病史筛查。宣传施行计划怀孕前3个月至怀孕后3个月增补叶酸。探索设立孕妇学校,宣传孕产育知识,提升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及医疗保健活动参与配合水平。孕13周前为孕妇建档并首次产检,孕期至少产检5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孕末期胎儿监护,落实住院分娩。建立多学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急救小组、产儿科协作及会诊转诊等机制,保障母婴安全。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母婴传播和地中海贫血综合防控措施。对早产儿实行专案管理和袋鼠式护理。为0—6岁儿童免费建立保健手册,提供健康检查,包括新生儿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建立健全新生儿出生缺陷及儿童致残性疾病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大力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适时合理添加辅食。
高度重视生育力保护。加强生育力保护、保存,优生优育等概念知识的宣传推广,提高全社会生殖健康素养和优生优育知识水平。倡导鼓励适龄婚育、科学规划生育和自然分娩,有效阻断乙肝与性传播性疾病等的母婴传播。对有再生育要求的高龄夫妇,提供一体化、高品质生育力保护和优生优育服务。加强对育龄妇女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谨慎婚前婚外性行为,讲究性卫生,掌握科学避孕和紧急避孕知识,减少意外怀孕和流产伤害,降低性病感染率等。及时发现和正规治疗妇科疾病,及早干预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实施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加强对男性生殖健康教育,倡导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健康生活方式。重视男童性别意识培养和担当意识、责任感养成,从源头上减少性别倒错和性心理障碍发生。加速发展生殖、冷冻等医学学科,为癌症康复患者、不孕不育等群体健康生育提供技术支撑。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疾病治疗前进行生育风险评估,探索治疗后针对性生育力恢复。
第二节提升全人口健康素养
第三节提升全人口综合素质
第四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第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稳步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第一节大力推动健康老龄化
专栏3打造顺德适老化转型升级工程
第二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三节丰富养老服务新业态与新模式
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养老服务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开发老年人旅游业,探索旅居养老新方式。以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结合顺德本地优势,促进“养老+”业态加速发展,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需求。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积极采取“互联网+”的科技手段,推进养老机构资源数字化及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同时重点推动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工作。加快完善社区老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优化养老服务的供需对接。鼓励“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养老服务。对于养老资源相对贫乏的社区,充分利用会所、老年活动中心、员工餐厅等硬件设施,增加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探索“物业+养老”的落地模式。
第六章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心城区和中小城镇社区人口协调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促进人口分布与顺德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推进产城人融合互动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共生。
第一节推动城镇人口合理有序集聚
第二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三节推动区域人才交流协同发展
第七章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面对家庭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式、新趋势和新要求,顺德区将不断优化完善家庭服务政策体系,提升家庭服务水平,扩大家庭服务供给力度,增强家庭自我发展能力,构建新时代婚育文化,促进家庭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节增强家庭服务能力
第二节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第三节建设新型家庭文化
专栏4实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程
一、婚前辅导。开发婚前辅导课程,提供婚前心理评估或心理辅导、婚姻心理调适建议和婚前法律咨询等服务,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二、婚姻家庭关系辅导。开展婚姻质量及家庭关系评估、婚姻家庭冲突调适、情感危机处置和亲子关系指导等内容。对经过评估,可以继续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当事人,辅导帮助其正确理性面对婚姻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掌握经营婚姻、化解婚姻危机的技巧。三、离婚调适辅导。提供离婚原因分析、心理调适、再婚评估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减少离婚对孩子及家庭成员的伤害,更好地适应离婚后的生活。
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本规划由区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要强化规划实施综合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实施机制,强化要素支撑,注重监测评估,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人口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健全促进全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领导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加强责任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落实方案,做好衔接协调,不断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保证规划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节健全实施机制
建立健全促进人口发展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完善生育支持、人才引育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持。充分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在生育支持、老年照护、健康促进、家庭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强化对未来人口变动的研究和预测分析。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统计和共享工作,实现人口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和综合集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人口信息服务。加强正面引导,深入开展人口区情、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的宣传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引导形成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尊老敬老等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节强化要素支撑
完善促进人口全面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公共财政投入和支出结构,切实落实对人口生育、养老托育、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体系,引导企业、家庭、个人等加大对人力资本、养老、托育的投入力度,健全良性循环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人口发展工作队伍建设,强化人口发展服务、管理、信息等方面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基层人口工作力量,加强人口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培训,将婴幼儿照护、老年护理服务等急需且紧缺领域人才纳入培训规划,努力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基层人口发展服务力量。
第四节注重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可量化考核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和人口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成效及时进行总结。组织对人口中长期规划执行情况、重大政策的动态跟踪监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执行情况对规划进行适时修订调整,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促进全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