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882万,结婚683万,大学毕业生比出生人口都多,这些残酷的真相,揭示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最近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大家总是围绕这些问题讨论:‘要不要生孩子?
结婚还有意义吗?房子还能买得起吗?
然而,当我看到那些令人震惊的数据时,真的是难以置信!
曾经理所当然的生活轨迹,为什么如今变成了我们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重压?
Part1从“多子多福”到“独自为生”
中国2024年出生人口882万人,相比2016年的1786万人,骤减近一半。
出生率的骤降背后,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痛苦与挣扎。
我有个朋友,和丈夫的月收入加起来大约一万块钱。
一次我们聊起为什么不打算要孩子,她苦笑着说:“我们俩的工作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如果生了孩子,肯定得有一个人停下工作,或者只能做些最基础的工作。
更别提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基本花销、上学后的补课费和学区房了。
我们已经在社会底层拼命挣扎,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又怎么忍心把一个无辜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让他遭受同样的磨难与不公?
Part2结婚率:从“必需品”到可选项
结婚曾是人生的必然步骤,但如今却变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负担。
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锐减至683万对,远低于2013年的1347万对,婚姻。
在经济压力、裁员潮和就业困境的双重打击下,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负担结婚所需的成本。
高昂的彩礼、房贷、婚礼费用以及孩子的养育成本让婚姻变得不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如今,千百万新毕业的大学生正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许多公司进行裁员,职场竞争愈加激烈。
就连基础的生活都变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承担婚姻的经济压力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年轻人选择将婚姻推迟或者放弃,专注于先“成就自己”。
这种思维的转变,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婚姻”和“生活”的重新定义。
——婚姻不再是必选项,能活得自在、过得有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Part3房价:从“财富神话”到“沉重负担”
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人积累的财富,大多来自房地产的升值,而非实际收入。
许多家庭手里随便两套房,就能拥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产。
因此,当他们消费时,内心会有一种稳固的底气,尽管他们并不真正富有——他们更多的是依赖于房产升值带来的财富感。
然而,这些房产如果没有合理的租金回报,或者没有有效的收入支持,实际上它们并没有为持有者创造实际价值,只是在通过买卖差价“存换手”。
比如,一套房子买入200万,卖出600万,卖家拿走的,不仅仅是现金,而是年轻人未来30年工作和收入的积累。
更糟糕的是,如今这些房子本应升值的预期,却突然变得不再可靠。
——那些本以为几年后能卖出高价的房子,竟然没有人接盘,年轻人购买
时的“财富梦想”也随之破灭。
Part4大学文凭:从“社会精英”到“当代牛马”
曾几何时,大学文凭意味着脱颖而出,是步入社会精英阶层的通行证。
然而,如今的大学生,不仅没有改变命运,反而成为社会压力的“背负者”。
2024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79万,而高考报名人数突破1342万,大学生数量飙升,但出生人口却持续下降不足900万,人才过剩的局面愈发严峻。
与2000年相比,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了13倍,而出生人口减少了50%。
过去,考上大学意味着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大学文凭是成功的代名词。
但如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面对的却是送外卖、做快递、开滴滴等低收入工作。
曾经被视为高薪工作的白领岗位,如今已成了少数人的奢望。
许多年轻人怀揣着大学文凭,却不得不接受月薪三四千的现实,面对高的
房价和生活成本,毕业后的他们不再是“精英”,而是成了打工的“牛马”。
Part5写在最后
曾经,大学是免费的,小学是免费的;房子是便宜的,结婚生子是生活的理想轨迹。
而如今,大学文凭不再是通向成功的金钥匙,房子不再是温暖的港湾,结婚生子也成了一种奢望。
为何我们这一代,注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挣扎?
正如乔布斯所言:“你不能只靠别人给你画的图,去走自己的路。”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不再有选择的余地,或许,这条路本身,早已不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