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论文关键词:安东尼·吉登斯“双重解释学”结构化理论针对性局限性

论文摘要:阐述了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针对性,认为他的结构化理论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其结构化理论所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吉登斯的理论缺乏某种系统性,给人的印象是众多概念的堆积,这些概念所形成的命题没有内在的必然性。他赋予了“结构”及“结构化”概念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含义,但没有说明这两个概念在内容与形式方面何以能够统一。

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可以说是一位划时代的社会学理论家。他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启发人们从新的视角来审视个人与社会、能动与结构之关系,在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取向,即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吉登斯不满于传统社会学流派对上述关系的割裂,认为在生活世界中社会系统与个体行动是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互动,在社会学理论中不应将它们割裂开来。

一、结构化理论的针对性

要认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双重解释学”。“双重解释学”是吉登斯关于社会学元理论问题的一种表述,其基本涵义是:社会科学观察者必须从解释学角度掌握生活的各种描述,然后将这些描述转化成社会科学的话语范畴,这些话语范畴同时也为普通的行动者解释与掌握,并重新纳人到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

吉登斯深刻地探讨了作为结构化理论前提的社会学元理论的核心问题,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批判了社会学中从孔德到涂尔干等人形成的“自然主义”和“功能主义”倾向,在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等问题上,提出了“双重解释学”。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广泛的批判、借鉴其他社会学流派以及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双重解释学”划清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异,指明了社会科学的实践内涵及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紧密的互动关系。

与自然科学的“技术性”应用比较起来,社会科学的发现似乎只具有较少的原创性。但吉登斯认为,这并不能说明社会科学较之于自然科学不重要,相反,正是因为社会科学具有本质上的实践性品格,所以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某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因为它参与到了社会生活的反复不断的建构过程中。比如没有社会科学“主权”、“民主”等现代概念,现代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针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或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学理论中两个相互对立的方法论研究取向。秉承孔德“社会物理学”研究理路,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应当而且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他称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社会事实”(socialfact)。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以及社会性。而在吉登斯看来,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及其理论传统,对社会学来说本身就是错误的,它们仅仅是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在社会学领域里的一种深层反映。因此,这样的社会学方法论必然无法解释、说明和把握社会的真实结构,必须用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去超越上述方法论的对立。

二、概念建构和理论批判的结果

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中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这一过程与他的“双重解释学”思想是有内在呼应的。

吉登斯提出了结构的二重性,进一步阐明了结构和人的能动之间的互相生成的关系。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在这种社会实践之中,结构实现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因此,结构并不是对人的行动的一种制约,它更多的表现为某种使动性。可以看出,吉登斯是试图重新界定结构的概念,以“二元化”来代替“二元对立”,以实现社会学方法论中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统一。

吉登斯认为,不应该将行动看作是分散的实体。理性、动机和意图等,不是互不联系的单个行为的总和,而是一种不间断的行动流,一个我们不断地加以监控和理性化的过程。反思性指“持续发生的社会流受到监控的特征”,反思性展示了实践将能动者与结构、主体与客体联结起来的过程。人的行动是有意图的,但结果却并非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意外后果也是行动的结果。而正是存在着意外后果,才使得社会的再生产与系统的再生产有了存在的意义,保证了社会与系统生产的非复制性,同时也可以解释人类历史不断演进与社会的变迁。因此“能动行为”和“行动”的问题就在吉登斯的整个分析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谓社会再生产,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系统再生产则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吉登斯希望用这两者来化解微观和宏观的对立。系统整合的机制是以社会整合的机制为前提的,时空的伸延与扩展将二者联结起来。

在吉登斯看来,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行动者具有反思能力,社会整合就是建立在行动者的反思性监控与互动的例行化、区域化的基础上的,行动的例行化与区域化保证了跨越时空条件下社会互动的有序完成。吉登斯认为.在前现代社会中,由于时空的有机统一以及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统一,使得系统整合从属于社会整合;而在现代性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扩大化,产生了时空分离以及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民族国家的兴起。在吉登斯看来,宏观社会结构的力量使得系统整合成为可能。

总之,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不褪色的规则和定律。

THE END
1.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精选6篇)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结构化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种理论的介绍与阐释, 缺乏深度, 表现为一种“褒大于贬”的趋势;二是国外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 富有深度, 表现为一种“贬大于褒”趋势。这两种趋势均反映研究的非中肯态度, 或者说肢解了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文本完整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z157tdk.html
2.吉登斯结构化理论.ppt吉登斯结构化理论.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主讲:文军 教授 第四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一、结构化理论及其特征 二、对结构化理论的评价 三、现代性及其后果 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 ,与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迪厄齐名,是当代https://m.book118.com/html/2019/0829/5004313024002122.shtm
3.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一蓑烟雨任平生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在书中,吉登斯主要论说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27/18/129429_4492078.shtml
4.如何理解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这也是吉登https://edu.iask.sina.com.cn/jy/3vJDBN5zA9X.html
5.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建构模式研究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建构模式研究,结构化,结构二重性,实践,反思性,建构模式,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社会学理论界的“社会结构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的自主性”之间的“二元对立”的困境,吉登斯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并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8065612.nh.html
6.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Gardensusedbythestructureofthe吉登斯的全球化观3) structuration theory 结构化理论 1. The structuration theory is original theory of Anthony Giddens. 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最具原创性的理论,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本体论研究。 2. This paper adopts Anthony Giddens Structuration Theory to explain descriptive findings in previous researchhttp://dictall.com/indu/355/3545401DDA7.htm
7.第223页第六章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这样,吉登斯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行动“流”图式。他通过这种图式表明,人的有意图的行动始终受到意外后果和未被认识到的行动条件的制约。此外,行动者的身体和生理能力也是行动的前提条件和局限,兼具能使和约束的属性(enabling and constraining)。 引自 第六章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33299253/
8.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本书是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纲领,也是吉登斯*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在书中,吉登斯对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契领式的总结,论述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https://m.kongfz.com/item/62464770/
9.2024云南大学社会学考研806社会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2)理性化的悖论。韦伯的理性化理论与哈贝马斯的发展;三种世界领域的划分;双向理解模式。 (3)系统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概念;生活世界理性化;“系统”概念;生活世界殖民化。 11、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结构化理论。以结构二重性代替二元论,结构二重性的涵义;反思性的行动“流”;例行化的日常生活与本体性安全;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15408.html
10.《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当当河北博库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大纲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最新《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大纲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25638379.html
11.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txt下载(英)安东尼·吉登斯/著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本书在反思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对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作者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结构化理https://www.zwdus.com/53/284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