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论文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论文

摘要:“90后”大学生为1990—1999年出生的中国公民,这一代人大都较强调个人价值、个性,本文通过家长认知程度不高、家长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学生缺乏沟通意识、教师重视程度不高,对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教育目标一致、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对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又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构建教师家长交流平台、开展家校活动、构建思政教育管理制度、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对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之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进行教育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推动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需要转变家长与教师之间教学意识,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工作,保障思政教育运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一、“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

“90后”的群体属于比较有个性的群体之一,因为“90后”这代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其中“90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过度溺爱孩子,使得很多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较深,独立性较差。尤其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开始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就逐渐开始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脱离父母的依靠,生活变得较为散乱,还有些学生比较自私自利,在集体生活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考虑。还有些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有可能会受到一些负面消息的影响,导致思想道德素质下降。第二,还有的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疏于对孩子的教导与关爱,再加上“90后”孩子大多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有些孩子会较为孤僻自卑,到了大学以后,依然无法敞开心灵,很好的融入大学生活中,与集体和社会出现隔阂。这类学生通常也会内心较为脆弱,无法承受学校以及就业方面的压力。这都是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导致“90后”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二、“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面对“90后”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的不足,我国高校就要为此做出努力,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做好这一方面,首先可以了解清楚“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二者的教育目标一致、可以呈现出相互促进与互为补充的关系。

(一)教育目标一致

(二)相互促进

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时,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对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时,需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心理,进而在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时,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帮助学生提高思政综合素养。第二,由于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政品德,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与思政教育结合到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意识,发挥出其中的教育意义,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

(三)互为补充

“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具有互为补充的关系,进而在分析这一内容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整理。第一,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难度较高、系统性较强,应用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教学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达到把控大学生思政能力发展方向的目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第二,从学校、家庭环境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把控,家长、教师能够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政意识变化情况,为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了解“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时,能够了解“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第一,90后在成长中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现阶段网络科技不断发达,90后获取信息、交流、交往的方式都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在准确把握之后应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满足思政教育需求。第二,由于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而将思政与家庭融合分析,能够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文化影响,推动教学工作运行发展。

(二)找到问题根源

“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分析时,能够找到学生思政问题的根源,第一,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在对思政与家庭融合分析时,可以了解学生品德、性格的形成方式,教师在应用这一方法了解其中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性格等。第二,教育专家通过研究了解到,学生的在校表现能够直接反应出家庭环境、教育方式,进而在教育中对思政、家庭教育进行分析,能够提高教育有效性,推动教育工作运行发展。

(三)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

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时,由于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在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分析时,能够使这两种教育方法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推动大学生健康发展,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

四、“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认知程度不高

现阶段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家庭教育时,存在家长认知程度不高的问题,第一,部分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了解到家庭环境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应用“重智轻德”的方法教育,部分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高,但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步入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第二,部分家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课堂教学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识不高,难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二)家长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

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时,存在家长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的问题,第一,由于大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为学校、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的影响,虽然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其对思政教育方法了解不足,部分家长应用的教育方法与学生思政综合素养培养需求存在差异,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愿意配合教师进行家庭教育,但缺乏沟通交流平台,家长与教师应用的教育方法难以相互配合,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思政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三)学生缺乏沟通意识

在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中,存在学生缺乏沟通意识的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由于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与教师、家长沟通意识不高,没有寻求教师的帮助,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向家长反应学生在校表现的方式,进而学生的潜意识中较为排斥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政培养有一定的影响,难以培养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

(四)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中,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将学生作为思政教学主体,教师没有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思政心理不够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按照学生的心理进行构建,难以到达预期的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了解程度不高,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构建出综合能力较高的教学方式,甚至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五、“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进行“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时,为了提高融合的有效性,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由于部分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改善这一个现状,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需要教师为家长讲解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意义,并与家长加强联系,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为学生思政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部分家长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思政教育不重要,为了保障思政教育稳定发展,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重要,为了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需要教师合理把控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保障思政教育运行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三)开展家校活动

为了提高“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性,需要开展家校活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人们的思政意识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进而为了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需要教师定期开展家校活动,提高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保障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融合到一起,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另外,在开展家校活动时,教师能够了解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根据这一需求构建思政教育策略,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稳定运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由于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为学校、家庭,进而家长、教师的思政行为表现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需要教师、家长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思政意识,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

(四)构建思政教育管理制度

六、结论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教学时,为了提高融合的有效性,满足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需要教师先对现阶段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构建教学方法,发挥出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学生思政心理,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江涛,翟雨翔,党小勇。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以及95后大学生的思政意识[J]。教育现代化,2018,5(11):118—119。

[2]吴喜兰。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分析和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1):65—66+71。

[3]周洲。“南风效应”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OL]。艺术科技:1。

[4]祝文锦,段晓允。基于网络背景下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农家参谋,2017(22):115—116。

[5]梁金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探讨——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05):20—23。

THE END
1.“80后”“90后”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调查研究的方向发展;"80后"家长与"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各有长处,也各有短板;"80后"家长与"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时代背景的反映,同时也受制于家长个人层面的因素;"80后"家长与"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超前教育、过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难以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为等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GN202140003.htm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篇以行动践行美德   于虽然对当时的场景,田瑞说的轻描淡写。但看到落水女孩,他没有半点犹豫,奋不顾身的舍己救人。即使明知不会游泳,也要竭尽所能。这瞬间的动作,源于他内心的品质。他用行动向我们证实了90后的人性光辉,彰显了见义勇为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熠熠生辉的正能量。 https://www.gsau.edu.cn/info/1278/6818.htm
3.我们的孩子该如何被呵护为了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学校做好配合,陈孝花老师采取了家长课程的形式,对家长做好辅导。课程从家长教育理念转变、亲子沟通技巧等方面入手,通过角色扮演、心理训练等方式,让家长和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进而明白自己在生活中担任的角色,彼此理解,共同成长。 http://www.jyb.cn/rmtzgjyb/202306/t20230627_2111060897.html
4.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精选十篇)“90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现实中法律意识淡薄, 漠不关心时事和经济文化运行规律, 忽视了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动态, 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 自身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着重指出: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nt9v03.html
5.教育好家长才能搞好家庭教育这一届家长,挺难。 以80后、90后为育儿主力军的家长正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家庭教育困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焦虑。《2019中国父母孩子成长焦虑白皮书》显示,91.5%的父母对孩子成长各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超过六成的父母每天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上。 https://m.gmw.cn/2021-08/31/content_1302523825.htm
6.大调研,我们在行动我们在调研中遇到的大多数家长,都对父母课堂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愿意学习运用更切近现实的理念、更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式教育。 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指出,父母应学会与孩子共情,善于捕捉并感知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同理心引导孩子表达感情或意见。当他们有负面情绪时,也不要https://www.zjds.org.cn/jzjd/4123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