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资料图片
从四个维度了解家长的家教观
本次调研在宁波市6个区共随机抽取144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涵盖城市公办学校、农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作为样本,有效样本为83994个。本调研所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主要包含发展观、儿童观、教育观、成才观四个维度,了解家长对儿童如何发展、遵循何种发展规律、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对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对于何为人才、如何培养子女成为人才的认知等。
我们从以上四个维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1—5分赋值,分值越高代表家长的教育观念越科学,分值越低则代表观念越落后。调查显示,宁波市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整体较为合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总体来看,四个维度中家长的教育观得分最高,平均分值为4.547,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家长会尽己所能提供孩子上学的机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注意方式方法等,体现了家长尊重孩子的受教育权,并且能根据儿童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发展观得分最低,平均分值为4.147。有5.1%的家长不认为孩子应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各自的特点来发展,有7.2%的家长认为孩子各阶段的发展之间没有联系。这说明部分家长不了解不同孩子之间具有差异性,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以及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儿童观的平均分值为4.384,成才观的平均分值为4.278。
一是母亲的家庭教育观念水平明显高于父亲。样本分析显示,家长的发展观、儿童观、教育观、成才观的得分均与家长的性别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表现在母亲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均值水平都要显著高于父亲,说明宁波市家庭中母亲的家庭教育观念水平高于父亲,母亲的教育观念更加科学化。这种情况也可能与当前很多家庭中父亲缺位孩子养育有关系。
二是“80后”“90后”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优于“70后”及更年长的家长。调查还发现,家长教育观念水平的高低与父母年龄有关。具体表现为,在发展观、教育观和成才观三个维度上,“80后”家长的得分均值最高,说明“80后”家长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观念更先进、更现代化。在儿童观方面,“90后”家长的得分均值最高,其次是“80后”家长,再其次是“70后”家长,这说明“90后”家长的儿童观相对更科学。
三是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最优。数据分析表明,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水平与孩子就读的阶段有关系。孩子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家长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最高。孩子就读于初中的家长在发展观、儿童观、教育观和成才观上的得分最低。原因可能为:一是学前阶段孩子的家长大多是“90后”,他们的教育观念相对更科学;二是学前阶段孩子还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
有针对性地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此次调研给我们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很多启示,比如要结合时代特征看待我国家庭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要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和环境来进行分析和提供服务等。为进一步优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学校、社区、政府各方也需要共同努力,针对不同情况的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一是家长要自觉学习,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责任意识,看到家庭家教家风对孩子成长的深刻影响,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只有努力掌握丰富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并有效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父亲要意识到父职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和成长,和母亲一起同心协力为孩子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二是学校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水平,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念。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和指导能力、家校沟通能力等。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支持家长学校的建设,统筹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数字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主阵地的作用。
(作者林志标、叶柯单位系宁波开放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童星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本文系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宁波数字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研究”[2022YZD0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