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调查教育观更新天津的孩子出生越晚“...

本文原标题:《今晚调查|教育观更新天津的孩子出生越晚“读书”越早》

原创:张译丹

近年来,童书市场增长迅速。京东平台的销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童书下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5%,“亲子共读”图书的搜索量比2017年提升了29%,购买“亲子共读”类图书的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4%;当当网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童书销售码洋同比增长50%,而过去两年间童书销售一直保持着60%的高速增长。

如今,很多家长不仅忙于为孩子选购暑期读物,也认认真真地执行“陪娃读书”的亲子活动日程。来自天津妈妈网的调查数据显示,“阅读从出生抓起”已经成为人们身边越来越常见的现象。

而受访家庭中半数宝宝的年龄集中在3岁至6岁,37.50%的宝宝处于0岁至3岁,12.50%的宝宝年龄在6岁以上。宝宝年龄偏小、家长相对年轻且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消费水准,让本次调查结果更贴近城市居民生活。

随着早教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子女的阅读教育。调查显示,56.25%的孩子在1岁以前就开始阅读了,35.00%的孩子在1岁至2岁之间开始阅读,5.00%的孩子在2岁至3岁之间开始阅读,仅有3.75%的孩子是在3岁以上才开始阅读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JamesHeckman)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曼曲线”,即关于教育投资回报与年龄关系的曲线。该理论认为,0岁至3岁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最高,3岁至4岁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有明显下降,此后基本遵循年龄越大、教育投资回报率越低的趋势变化。“赫克曼曲线”在教育学和经济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它主要论证的观点是:越早投资孩子的教育,反馈越理想、收效越显著。

在拥有图书的数量方面,68.75%的孩子拥有50本以上的图书,17.50%的孩子拥有20至50本图书,8.75%的孩子拥有10至20本图书,5.00%的孩子拥有10本以下图书。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受访家庭不为孩子购置课本之外的读物。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孩子们的“精神储备”硬件基本充足。

在孩子的阅读意愿方面,从最低分0分,到最高分5分,受访家庭反馈的平均得分是3.88分,孩子对阅读的态度较为积极,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升。

闹闹今年3岁半,已经认识过百个汉字了,能够独立阅读一些基础儿童绘本。他的母亲陈女士对此感到骄傲,同时又有些不快:“我先生的工作比我轻松,但他不爱读书,也不爱陪孩子读书,日常就嘴上夸我有文化、有耐心,把教育孩子的事情都塞给我了。”

陈女士说,小孩子思维活跃,闹闹在读书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问东问西,又要吃零食又要喝饮料。她稍加阻止,就会换来其他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姥姥、姥爷频繁打断孩子的阅读,塞零食给闹闹吃;爷爷、奶奶不仅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说“妈妈怎么不知道心疼孩子呢”,还背后说“咱们闹闹脑子好,不用死读书”。对于老人们“拖后腿”的行为,陈女士心急如焚:“我真是吵也吵过,闹也闹过,现在能自己带孩子就自己带,可一旦孩子去了老人那里,我说的话就全都不顶用了。”

在“陪读”过程中,陈女士还发现一件让自己“闹心”的事——妈妈费心费力,孩子并不珍惜;爸爸不管不问,反而成了“好爸爸”。“有时候我想让闹闹多读一会儿书,他想要下楼去玩或者看动画片,就故意气我。童书里有些是夸爸爸好的,他挑出来要我读。我也是越读越生气,爸爸(要是)那么好,怎么不陪你读书呢?”

即便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兴趣,零岁“开读”的孩子们显然还不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家长“陪读”就显得至关重要。谁是一个家庭中为孩子“陪读”的主力呢?

从陪伴孩子阅读这件小事上,侧面展现了儿童养育问题的现状与困境:妈妈压力过大,爸爸“缺位”陪伴,这样的分工结构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同时也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男性角色榜样,进而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性格养成、应对事情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老人“陪读”的参与度偏低,反映出老人带孩子过程中容易存在溺爱过度、缺少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等问题,长期与老人共同生活的孩子在阅读能力和经验方面容易落后于同龄人。

此外,孩子自主阅读占比超一成,展现了早期教育的可喜成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和数字化阅读技术的发展,也为孩子独立阅读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陪孩子阅读的频率方面,60.00%的受访者每天“陪读”,22.50%的受访者维持着每周2~3次的“陪读”安排,11.25%的受访者偶尔陪读、没有规律,3.75%的受访者有每周陪读一次的习惯,2.50%的受访者从不参与陪读。

莉莉的妈妈是亲子论坛的活跃网友,还通过朋友圈搭建童书转售平台。

“我觉得大多数家长都走过相似的阶段。一开始我们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买童书,买得多、看不完。有些书买了想要等孩子到年龄后再读,结果忘记了;有些书还没来得及读,孩子就长大了。造成浪费后,我们才注意到孩子的兴趣点,看孩子喜欢什么再买什么,可又担心孩子的兴趣单一。家长们互相交流,别人家孩子在看什么,自家也不能落后。”莉莉妈妈说,自己也在其他小朋友家长的推荐下买了很多欧洲绘本,最常阅读的还是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诗歌绘本。

“我先喜欢上金子美玲的儿童诗,有时会背几句。莉莉跟着我学,但她比我背得用心,也背得快,我夸她,她就更喜欢背诗了。”

需注意的是,早期阅读的主体仍是孩子。如果选什么书、怎么阅读都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孩子的参与热情就受到局限和压制。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单向沟通并不能代替双向交流,家长应引导孩子充分表达、积极提问、主动阅读乃至自发传播讲解,才算在互动中完成阅读的使命与任务。

家长们为孩子选择童书的依据依次是:孩子的兴趣和能力(31.31%)、自己的判断和期望(28.79%)、大众传媒的介绍(24.75%)、同事和朋友的建议(13.13%)、老师要求(2.02%)。

THE END
1.“80后”“90后”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调查研究的方向发展;"80后"家长与"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各有长处,也各有短板;"80后"家长与"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时代背景的反映,同时也受制于家长个人层面的因素;"80后"家长与"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超前教育、过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难以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为等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GN202140003.htm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篇以行动践行美德   于虽然对当时的场景,田瑞说的轻描淡写。但看到落水女孩,他没有半点犹豫,奋不顾身的舍己救人。即使明知不会游泳,也要竭尽所能。这瞬间的动作,源于他内心的品质。他用行动向我们证实了90后的人性光辉,彰显了见义勇为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熠熠生辉的正能量。 https://www.gsau.edu.cn/info/1278/6818.htm
3.我们的孩子该如何被呵护为了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学校做好配合,陈孝花老师采取了家长课程的形式,对家长做好辅导。课程从家长教育理念转变、亲子沟通技巧等方面入手,通过角色扮演、心理训练等方式,让家长和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进而明白自己在生活中担任的角色,彼此理解,共同成长。 http://www.jyb.cn/rmtzgjyb/202306/t20230627_2111060897.html
4.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精选十篇)“90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现实中法律意识淡薄, 漠不关心时事和经济文化运行规律, 忽视了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动态, 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 自身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着重指出: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nt9v03.html
5.教育好家长才能搞好家庭教育这一届家长,挺难。 以80后、90后为育儿主力军的家长正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家庭教育困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焦虑。《2019中国父母孩子成长焦虑白皮书》显示,91.5%的父母对孩子成长各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超过六成的父母每天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上。 https://m.gmw.cn/2021-08/31/content_1302523825.htm
6.大调研,我们在行动我们在调研中遇到的大多数家长,都对父母课堂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愿意学习运用更切近现实的理念、更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式教育。 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指出,父母应学会与孩子共情,善于捕捉并感知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同理心引导孩子表达感情或意见。当他们有负面情绪时,也不要https://www.zjds.org.cn/jzjd/4123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