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大彭国第一任国君。彭姓始祖,又称篯铿、彭铿,陆终第三子。彭祖被封于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大彭镇),子孙以国为氏。彭祖国名即大彭,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唐虞封国,传数十世八百岁而灭于商。被庄子称为:“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时人,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遂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死明矣”等传说。
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汉代史学家韦昭在《国语·郑语》注中说:“彭祖,大彭也。”可见彭祖寿八百指的是大彭氏这个国家存在了八百余年,《竹书纪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如今眉山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墓园、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内有石雕的寿星彭祖肖像,室外陈列八卦图案,历历在目。此外,徐州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原文】
适饮食则得道也。吾先师初著九节都解指韬形隐遁尤为开明四极九室诸经,(明抄本遁作首,尤作无。《抱朴子·内篇》《遐览篇》有《九都经》、《蹈形记》、《隐守记》、《节解经》。又《仙药篇》引《开明经》,《御览》六六七引《有四极明科经》、《指教经》。本文有讹脱颠倒处,疑当作《九都》、《节解》、《指教》、《韬形》、《隐守》、《无为》、《开明》、《四极》、《九灵》诸径。)万三千首,为以示始涉门庭者。”采女具受诸要以教王,王试之有验。殷王传彭祖之术,屡欲秘之。乃下令国中,有传祖之道者诛之,又欲害祖以绝之。祖知之乃去,不知所之。其后七十余年,闻人于流沙之国西见之。王不常行彭祖之术,得寿三百岁,气力丁壮,如五十时。得郑女妖淫,王失道而殂。俗间言传彭祖之道杀人者,由于王禁之故也。后有黄山君者,修彭祖之术,数百岁犹有少容。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以为彭祖经。(出《神仙传》)
【译文】
“好死不如赖活着”,求生是人的本能。长生不老多么让人向往的一件事情,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万人之上的帝王了。
古代的帝王一个个都想长生不老,一生孜孜不倦的寻找着长生不老之术。纵观历史很显然没有那个帝王是成功的。历史上第一个狂热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应属秦始皇了,他是第一个称帝的第一个狂热追求长生不老药的,秦汉时期岐黄之术已逐渐成熟,炼丹之风盛行,其中以徐福最为出重,秦始皇让他炼制长生不老药,可是炼制长生不老药必须有药引子,而这药引子必须是凤凰血,于是秦始皇就加派人手在全国各地找寻凤凰的下落,不过找没找到就不用说了。
徐福是有些本事但是长生不老药到底有没有,他比谁都清楚,不过为了能保住性命也只好胡扯了,但是也有个度,徐福比什么都清楚万一药拿不出来,那是掉脑袋的,不过他也有办法,他会忽悠,他向秦始皇建议选五百童男童女东渡仙岛为始皇帝求取仙药,其实这只不过是个幌子,是个逃命的方法。虽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当时的海外大陆王朝管不着,徐福知道秦始皇要杀他,东渡仙岛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不过追求长生不老药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反而愈演愈烈之势,长生不老药的开拓就是从始皇帝开始。
汉武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他的宫殿里也有炼丹的宫殿,时常吃一些所谓的仙丹,不过吃仙丹没有一个长命的。结果本来可以正常活到自然寿终,长期吃所谓的仙丹没有几个活过几年的。不过尝试仙丹死亡率极高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帝王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唐朝被人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吃过所谓的仙丹,特别是李治在位时期,那是最崇拜岐黄之术,几乎每天都吃仙丹,不过没几年就驾鹤西去了。
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确实是有长寿之人。长寿之星之所以长寿,这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秘大法
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李云清,就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但无确切史料考证。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岁,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李云清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煮水后泡茶饮用。“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清云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在我国传说的寿星中,彭祖活了八百岁,是位最长寿的老人。彭祖,姓籛名铿。彭姓的始祖,是中华民族共同始祖轩辕黄帝的第八世孙、颛顼之玄孙、陆终之三子。他自尧时举用,历经夏至殷末,八百多岁,娶四十九妻,生五十四子,封于彭城,以国为姓,故称彭祖,是位大名鼎鼎,誉满华夏的圣贤人物。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是中国历史第一长寿之人,留有养生著作《彭祖经》。
彭祖是否真活了八百岁实难考证。不过,根据《国语》和《史记》的记载,彭祖是确有其人的,而且以长寿著称。晋代医学家葛洪撰写的《神仙传》中还特别为彭祖立传。书中说彭祖在殷末时已活过七百岁不老,殷王特请他介绍长寿之道。
彭祖在华夏历史上载誉为“上古大贤,道家先师,中华寿神,气功开源”。彭祖是圣人眼中的圣人。毛泽东1952年到达江苏徐州接见当地领导干部时说:“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夫子就非常推崇他,庄子、荀子、吕不韦等都曾论述过他,《史记》中对他有记载,屈原诗歌中也提到过他。大概因为他名气太大了,到了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竟把他列入仙界。”可见,在两千多年前彭祖的地位就非常显赫了。在哲人看来彭祖为得道之人,为集上古养生术大成之人。诸子百家尽管学术思想不尽相同,但多引彭祖为据,以增强其立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彭祖不但长寿,而且还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彭祖经》的养生之道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医疗保健实践记载。其大致内容可分为彭祖摄养术,彭祖导引术,彭祖服气术,彭祖房中术等和彭祖烹调术几个方面。
彭祖是一位美食家。相传他因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即今江苏省徐州市)。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彭祖也被世人称为烹饪的祖师爷。
彭祖彭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鼻祖。他还善于气功(即导引术)。彭祖追求“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境界,是中国最早的古代健身术。远古时期洪水泛滥、阴多滞伏,故多寒热之病,于是他发明了引导术,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为保健养生的好方法。他把吐纳行气和形体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寿引导行气术”。庄子在《刻意》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荀子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可见,他们都把彭祖当成了气功术的开山鼻祖。
彭祖是最早的性科学大师,他主张“阴阳各顺”,反对“纵欲”,也反对禁欲,注重房中术,他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他强调既不禁欲也不纵欲、要适可而止,他认为有了和谐的夫妻生活才能增强人的精神活力。彭祖甚至大胆地提出了“气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性补”的观点,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男女性爱的系统理论和经验总结,还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的男女性爱经验与理论的集大成者。
《神仙传》上的说,彭祖“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惟从养生沾身为事。”他喜欢多做运动来强身健体,通过自我修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而且在思想上淡薄名利。传说周穆王曾请彭祖做大夫,但他不愿做官,800岁后便不知去向。他不慕虚荣、不受功利思想束缚,殷王赏赐的数万金都被他悉数捐给了贫苦人民,以救济他人为悦,可见其心地善良、心胸宽广。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这种情绪恬静而达观的思想修养,为他的长寿奠定了基础。
彭祖开创了养生文化,是养生文化始祖,他在导引术中主张以人为本,反映出“天人合一、人为关键”的哲学思想观念。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与“天”--天地万物必须和谐相处;而“天”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意识,人却有灵魂,可以自主调控,调控自己的思想言行,调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调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调控标准是“合一”,也就是和谐的统一。彭祖“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就是在“天人相应”之中的养护生存,在大自然的润泽中顺时延年。
长寿学研究专家萧振禹认为,彭祖长寿文化的根源是建立在人体自身和谐,及人与外界相和谐的的基础上,核心就在于一个“和”字。彭祖的养生之道主张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顺应四时节气,使身体舒适安,注重劳逸结合,衣着求适不求华髦,男女生活饮食合理调节,并说:“凡此之类,譬犹之水,用之过当反为害也。”养生文化是彭祖文化的核心。养生之道的基本思想是严格按养生的规律养生,自然会达到养生的目的。例如,春、夏、秋、冬,是自然界的规律,生、老、病、死,是人的发展规律,这都是不可违抗的必然规律,人们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养生,就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如果采取不适当的手段,追求成神成仙,获得长生不老,企图万寿无疆,就会适得其反,丧失健康,甚至会缩短寿命,提前死亡。
清朝长寿之星李云清,还有继彭祖之后的无数个长寿之星,他们的养生之道无非是对彭祖“天人合一”的养生文化继承和发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发现的,可以认知的。研究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挑战有限的人生,发挥生命的极限;尤其是在当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快节奏生活坏境里,倡导淡定于心,从容于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这正是我们今天发掘彭祖文化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
二:《彭祖经》与科学养生
三:彭祖养生经
(转自《高旦彭氏族谱》之《彭祖养生语录》)
(一)养生术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
久言笑则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气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沈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诘骂则胆伤,阴阳不交则疮痱生,房室不节则劳瘠发。
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勿极饥而食,食戒过多;勿极渴而饮,饮戒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矣,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勿出大汗,勿醉中骤奔,勿饱食走马。勿多语,勿生餐,勿强食肥鲜,勿沐发后露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极温而春有狂疫,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勿露卧星月之下,勿饥监尸骸之前,勿睡中摇扇,勿食次露头,勿冲大热而饮冷水,勿凌甚寒而逼炎炉,勿淋浴后而迎猛风,勿汗出甚而便解衣,勿冲热而便冷水淋身,勿对日月及南北斗大小便。勿于星辰下露体,勿冲霜雾及岚气。此皆损伤脏腑,败其神魄。五味不得偏耽------志士君子,深可慎焉!犯之必不便损,久乃积成衰败。
--彭祖《摄生养性论》
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资,幽闲娱乐,不致思欲之惑,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悦视听,所以导心也。凡此皆以养寿,而不能斟酌之,反以速患。古之圣人,恐下才之子不识事宜,流遁不还,故绝其源,故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已人道当食甘旨,服轻丽,通阴阳,处官秩耳。骨节坚强,颜色和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长在世间,寒温风凉不能不能伤,鬼神众精莫敢犯,五兵百虫不敢近,嗔喜毁誉不为累,乃可为贵耳。人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常至百二十岁,不及此者伤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加之可至四百八十岁。尽其理者可以不死。
--《神仙传。彭祖》
(二)导引术
一、解衣被,卧,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
二、伸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三、挽两足趾,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利九窍。
四、仰两足趾,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声。
五、两足内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之气。
六、踵内相向,五息,止。短股除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
七、掩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令人明目。
八、张胫两足趾号,五息,止。令人不转筋。
九、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疼。
十、外转两足,十通;内转两足,十通,止。复诸劳。
--《彭祖谷仙卧引法》
(按:上十节导引术,后发展成八段锦等保健功。练者须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序号为编者所加)
(三)服气术
常闭气纳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运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其神,不须针药炙刺。凡行气欲解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取汗,汗出辄周身则解矣。
--彭祖谈服气术,引自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按:导引闭气以攻所患的气功疗法,沿袭至今。彭祖最早使用。)
春日早起之后,弃水,澡漱,洒齿,泃,被发,游堂下,逆露之清,受天之精,饮水一杯,所以益雠也。
--古医书《引书》载彭祖语
(按:彭祖服气术,即气功疗病术,是从大气、日光中吸取营养的办法。)
四:彭祖养生功
1、彭祖谷仙卧引法:
第一节:宽衣解带,仰卧床上,双手轻托后腰尽力上下展腰并深吸气;继而腰、手放松伴随呼气,如是反复5次。此式可固肾气去消渴、和阴阳。
第二节:脱鞋静坐,双腿前平伸,伴缓吸气。继而徐徐俯身向前,两手挽双足趾伴轻轻呼气,同时松手慢慢将身体后仰平卧,如是反复5次。此式可引补中气,去疝癖,利九窍。
第三节:放松静坐,两手臂置于体侧,意守足底涌泉穴片刻。然后脚趾用力伸直再尽力向后勾,同时吸气。继而全身和足趾放松同时呼气,如是做5次。此式能去脊痹、偏枯;并致耳聪。
第四节:放松仰卧,双脚尖内扣十趾相对,同时吸气;再外旋伴十趾复原伴缓呼气,亦做5次。此式可引心肺气,祛咳逆。
第五节:放松仰卧,双腿外旋,双足跟相对并吸气,然后两腿复原伴呼气,反复5次。此式可除五脏之邪气,能利肠胃健脾阳。
第六节:静卧于床,左腿平伸右腿弯曲并轻压于左小腿上,缓缓呼吸5次;再右腿平伸左腿弯曲轻压右小腿上缓缓呼吸5次。此式宣肺气去风邪并醒脑明目。
第七节:仰卧。两足分开略宽于肩,双足十趾尽力伸张伴吸气;随后十趾放松还原同时呼气,反复5次。此式可舒筋活血,化瘀止痛。
第八节:仰卧。双小腿抬起弯曲呈双手抱膝式,并用力压向胸部同时吸气,然后两手放松,两下肢略上抬同时呼气,反复5次。此式止腰痛。
第九节:放松静立,双腿、双膝由内向前、向外、向后反复绕圈;胯部放松伴轻轻绕动,边绕边缓呼吸5次。此式能治诸痨。
第十节:面朝东盘膝而坐,双手握拳屏息片刻;再将两臂侧平举伴两掌外推,并缓缓呼吸5次;然后两掌掩耳并以十指轻揉颈脉。此式可明目治头风。
十式已毕放松静卧,意守丹田片刻即可收功。
2、彭祖卧式养气术
彭祖卧式养气术有四个特点。
一是“僵(仰)卧”,采用卧姿。人直立行走后,四分之一躯体在心脏之上,而血液受重力场影响白然下流,于是只有靠心脏加压向上部输血,加重了心脏负担,脑部供血往往不足,诱发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而下肢静脉回流困难,使老年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骨胳,尤其是腰膝垂直负担过重,致使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过早老化,腿脚不便。卧姿可以克服人体与重力场的矛盾。
二是“静心”。由呼吸诱导入静,不仅形无所劳,而且“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
三是“闭气”和“吹峋”。可增大肺活量。提高氧气利用率,增加血液含氧量,加大内脏按摩,强化脏腑功能,改变血液酸碱度,增强肌肤弹力,遇使出汗驱寒。“吹响”可彻底排浊,不同吹法有不同功效。
四是“胎息”。闭气是有为导引,胎息是无为境界,特征有三。一是无人无我,入静入定,“识神”休息,“元神”活跃,人体进入最佳自然调控状态;二是“后天”口鼻呼吸徽弱,“绵绵若存”,心律减慢,新陈代谢减缓,处于最佳节能状态;三是“先天”体“呼吸”功能强化,如脑电频率接近地磁频率而谐振而接收地磁能量,处于最佳开源补“气”状态。
安徽彭子祖传江苏金才修订
一、彭祖圣迹经
追根溯源,吾本“元”生。混沌之初,本元已存,先生天地,后生物、人。天地与我同元,万物与我同根,人人与我同体,自当博爱众生。鸿蒙济判,阴阳剖分,两仪合和,万物生成。人天同源,交媾相生;人天同律,相应共存。自当人天和谐,以人为本;中庸平和,方能阴阳平衡。此即人天大道,乃吾灵魂之根,亦吾智慧之本。
人本有源,切莫忘本。伏羲女娲,中华之根;吾祖黄帝,文明所生。颛顼创历,世代传承。始祖籛铿,黄帝晜孙(第八代)。尧舜禹汤,皆出一根。百姓一家,万民同根。务必爱我华夏,携手共生。
人生有缘,因果相生。西域鬼方公主,东方黄帝玄孙,民族和亲,郑地成婚。女嬇怀孕,三载不生;陆终忧虑,抑郁丧生。伟哉女嬇,破腹而生。母恩浩荡,生命之根;人生在世,莫忘感恩。一胎六人,手足俱存;各有支脉,同出一根。世事变迁,难免矛盾,切莫同根相煎,必须援手同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岁蒙难,始祖籛铿,流离西域,一百余庚。贫病羸弱,探索养生。变革饮食,发明烹饪,羊方藏鱼,至今留存。尧帝病危,献上雉羹;霍然而愈,封于彭城;姬姓之人,指地姓彭。开发彭地,挖井筑城;与舜佐尧,天下大顺;修性调鼎,楷模堪称。尊为彭祖,多代传承。继承仓颉造字,探索汉字发明,首阳参拜石祖,留下骨刻奇文。
吾祖有德,子孙兴盛。大禹治水,艰难万分。彭祖彭寿,谋划襄成。夏禹感慨不已,封伯建国大彭。西河武观叛乱,彭伯彭寿出征。马到成功,武观归顺。夏桀无道,万民愤恨,商汤革命,彭考助成。灭夏建商,有功之臣,继续称伯,大彭犹存。多次平叛,忠心耿耿,克邳有功,降服姺人。改革鼎新,以民为本,维护一统,保障民生,祈求和谐发展,此乃彭氏本分。
福兮祸伏,祸兮福生。恐功高震主,难以安身,乃不问政事,傅道传承。教士为政,教民谋生;缀以德行,育才育人;有扬有抑,中庸平衡。盘庚欲迁都中兴,有赖吾末代老彭,假借天意,占卜促成。殷王不安,蓄谋调任,被调入朝,“守藏”名分,大彭氏国,悄然不存。智囊首领,占卜颇准,创造甲骨之文,成为首代文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巧妙造字,内蕴深沉。尔可破解密码,体会本真:人天和谐,以人为本;国际和谐,以国为本;官民和谐,以民为本;社会和谐,以公为本;人际和谐,以仁为本;家庭和谐,以爱为本;身心和谐,以心为本;阴阳和谐,以化为本;智慧双运,以智为本。全面追求和谐,是我文化灵魂,必传万世,天下昌盛。
盛极必衰,衰极必盛。殷王武丁,多次垂问,讨教秘诀,企图长生。告以至言而不信,授以道术而不行,竟欲独占吾术,阴谋发兵灭彭。吾心事前发觉,精心安排族人,隐姓埋名,成为流氓(meng,民)。东南西北,促进民族融合;撒播种子,多种文化萌生。思念始祖女嬇,流沙之西存身。
尔等门人,有幸相逢。其后之事,暂且莫问。记取吾言,可以传承。吾之灵魂,祈望永存。
二、彭祖养生经
曾有采女问道,传之七分;后有王乔问术,授之三成。吾今传尔,至本至真。
益寿之法,但(只)莫伤身。人生一世,日有傷損,日须修補,日日养生。养之得宜,常至百二十庚。稍复晓道,可度二百四十余春。人不知道,多方伤损,血气不足,经脉不顺,肉理空疏,髓脑虚损,体已先病,故为外物所乘,若本充实,岂有病生?
养生道术,要有星准。不求成仙,失其本真;莫图永生,违道难成。不事诡异变化,不可蒙骗世人。道德高尚,智慧绝伦,健康长寿,造福天人。老而不衰,手脚灵顺;老而不呆,思维畅顺;老而不顽,节操犹存;老而有为,造福他人。此为“真人”,超过“贤”“圣”。
性命双修,修性为本。修性方能保养其身,得道方可成为真人。效法天地,阴阳和顺。若不顺中庸和平之道,须臾亦可丧生。
应天顺时,四时养生,冬温夏凉,所以适身。然夏不欲极凉,冬不欲极温。寒温失節,皆所傷身。天不失其動,地不失其和,物不失其生,而能久存。人不能法天地,竟減衣绝食,自取死病,愚之过甚。
修性及于起居,莫“大”莫“至(极)”,莫久莫“甚”。盖大喜伤心,乐极生悲;大忧伤肺,呼吸不顺;大思伤脾,消化无能;大怒伤肝,大惧伤肾。大醉、大喜、大怒、大温、大寒、大劳,皆会伤生。至乐、至忧、至畏、至怖、至屈、至躁、至奢、至淫,皆会伤生。久坐、久立、久卧、久行,皆会伤生。甚饥、甚渴、甚思、甚虑,皆会伤生。是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食戒过多,飲戒过深。食饮有节,起居有恒。不欲甚劳,不欲甚逸。至极至甚,百病之根。
修性理应修行,积善方能成德。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偏不倚,中庸平衡,人际和谐,无气可生,乐善好施,春天永存。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餍饫,以致聚结之症;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淫之惑;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身体虚損;驰骋遊观,弋猎原野,以致發狂招祸;谋得战胜,兼弱取乱,终于祸及自身。行影响汝心,心影响汝身,一言一行,皆当谨慎。
服药饮食,亦以养生。五谷杂粮,养生之本;蔬菜水果,辅助养生;药物疗疾,药膳和身。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用之过当,反而伤身。服药过当,用药过猛,中毒伤身;偏食嗜好,强食肥鲜,终会伤生。五味可口,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
妙在导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动静相兼,形神相亲。或于草原平地,仿生导引,燕飞鹰翔,鸟伸熊经,猿据鱼凫,鸱顾兔惊,游龙戏凤,松骨舒筋,蛇屈龟咽,通络疏经。或于旷野山林,空气清新,虎啸龙吟,扩张胸襟,手舞足蹈,舒展身心。或于起床之前,按摩导引,跪坐搓掌,拭目浴颜,提耳梳头,摩搦全身,搓摩脚底,叩齿咽津。或于每日清晨,庭院向阳,服气导引,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或于每日闲暇,密室避风,坐卧自定,排除杂念,入静入定,开发潜能,有益身心。如若時氣中冷,深深吸气,然后闭气,反复进行,直至微汗,祛除风寒,汗出而安心。如若疲倦不安,或卧或坐,细长呼吸,心想其身,真气运行,起于头顶,至于脚心,头面九窍,五脏四肢,犹如体中云行,寻(不久)即体泰,气和而心平。如若身有疾患,以意引气,行气攻病,头痛念头,足痛念足,聚精会神,绝不分心,两个时辰,或能缓解疾病。尚有六字妙诀,言传身教尔等。
男女之窍,生死之门,因之而生,随之而损。天地相生,男女相成,花好月圆,延年益生。抚爱以导引,夫妻得和谐,抑扬其通塞,节宣其宜适,事中闭气,事后补气,也可以益寿健身。然当爱精养神,切莫淫乱伤身。若乱人伦,亦乱心神;淫为过分,如刨墙根。勿目淫秽,以免乱神;如若难忍,竖起阳根,可坐跽握固(握紧拳头),深长吸气,督脉溯流,细长舒气,任脉下行,还精補脑,反复导引,自可消停,心静而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