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岱翰教授身体力行,强调养生要吸取中国文化和中医养生的精髓,注重养德、养神、养精、作息遵守四时之序、均衡膳食顾护脾胃。细节要注重“静养”、“恒动”、“和谐”、“治未病”四个方面。
养德接受及吸收儒家“德仁修养”,“仁者寿”的养生理论,注重修身养性。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长寿。也崇尚道家谓“返璞归真”养生哲学。提倡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教授说,“我认为,对生命现象的功能、感觉是‘形而上者’,不可数的,而内脏的结构是‘形而下者’,看得到的,可以用现代医疗手段检查清楚,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对这种看不到的功能状态的调养,也即古人崇尚的‘神调’。”坦然面对,乐观享受人生。
养精、养神与养气周岱翰指出,《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讨论人如何长命,知道养生道理的人,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起居饮食有规律,就能享受其寿命;但现时的人生活没规律,劳逸不结合,过于放纵,耗尽其精力。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就产生各种疾病。《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养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勿使太过,才能使全身的阴阳得以平衡,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养生注重养气,“动形以达郁”,人之精气血脉以通利流畅为贵,若郁而不畅达,则百病由之而生,《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由于现代社会物质发达,人们往往摄入营养过多而不常运动。这种好逸恶劳与肥胖、糖尿病关系密切,后两者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过劳耗神,没有劳逸结合同样能够引起疾病。周教授坚持步行、爬楼梯、慢跑步,骑单车。
均衡膳食,顾护脾胃周岱翰的身体极好,又精通“食疗”之法,他强调医师要均衡,少吃肉食,多吃粗粮,不要过分迷恋健康食物。三餐规律,少吃零食,戒烟酒,不喝碳酸饮料。
爱吃苹果他一年到头雷打不动要吃的“宝贝”,其实就是最平常不过的苹果。不管是进口“蛇果”,还是国产苹果,只要是苹果,多年来每天吃两个苹果成了周岱翰最固定的一个生活习惯,现代人在平常饮食中摄入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从而造成大多数人的体液都呈“酸性”。以往人们体力劳动较多,这些酸性体液可以通过汗水排出体外,但是现代生活方式较少“出汗”的机会,酸性体液就会不断在体内堆积,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乏力。水果中数苹果含有的营养最为齐全,有各种维生素而糖分少,其中最关键是含有的钾离子可以中和酸性体液中的酸根,从而降低体液中的酸性。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苹果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偏爱白粥受到周岱翰偏爱、天天不离的另一种食物是热白粥。诗翁陆游写有“食粥”诗:“世人各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道家强调,“欲要长生,肠中常清;欲要不死,肠中无渣”,现代饮食习惯多吃难消化的东西,只会加重肠胃负担,白粥是最易消化又振奋肠胃的食品。因此,他一日不能离之。
辨证喝茶喝茶看似轻松平常,但如何喝得对“症”,增进健康,其中却有大学问周岱翰认为,茶是一种很好的休闲保健饮料,其药用功能也不可小视。正如《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一记载虽然详细,但要真正喝出健康,最好辨清自己的体质和证候再选择适合的品种为宜。绿茶刺激胃肠,胃溃疡患者不宜;红茶漱口可防感冒和蛀牙;乌龙茶提神效果最明显;铁观音空腹喝容易醉茶;普洱茶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勤梳头““发宜常梳”。气血调和输养都要靠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传导。经络遍布全身,气血也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其中,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周教授一年四季头发总是梳妆的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