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专论191201作业及答案远程函授教育试题考试答案智金宝资料库

1、下列哪种刑法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2、罪刑法定原则最早见于()。

A、1215年英王签署的《大宪章》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D、1810年《法国刑法典》

3、我国刑法第13条中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构成犯罪,但不应受处罚B、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刑罚处罚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但是免予刑事处罚

4、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5、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独生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其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6、危害社会的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

A、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B、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C、任意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D、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7、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

8、王某系公安局干部。一日该局有一名干部因病住院,王某被派夜间护理,夜间,有值班护士大喊:“有坏人,还有枪!”王某被惊醒,看到一个未佩带任何标志的人拿着枪,正在追赶另一跑进医院急诊室的人,王某刚醒,精神十分紧张,误认为是犯罪分子来行抢,当即命令急诊室所有人卧倒,并用自身佩带的“五九”式手枪当场将二人打死,事后查明,拿手枪的是该院保卫科干部刘某,被追赶的是盗窃分子周某,本案中王某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D、故意犯罪

9、某甲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89年7月1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A、1989年7月1日至1992年6月30日

B、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C、1989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

D、198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10、假释适用的对象是(???)

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11、甲与别人勾搭成奸,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

A、属于故意犯罪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而不构成犯罪

C、不构成犯罪D、属于意外事件

12、某甲与某乙有仇,欲置某乙于死地。某甲趁某乙熟睡,用性能良好、子弹上膛之手枪对准其脑后贴近射击。某甲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13、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继续唆使狗。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黄某砸伤,黄见头部出血后慌忙逃走。刘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D、对象错误

14、甲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15、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构成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均不构成犯罪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16、特殊预防是指()

A、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B、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过去所犯的罪

C、特殊形式的一般预防

D、预防犯罪分子向其他人传播犯罪方法

17、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A、只能附加适用B、只能独立适用

C、可以独立适用D、不能独立适用

18、王某因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人民法院在量刑时考虑到王某又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王某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不久又犯交通肇事罪。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和后罪数罪并罚

D、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19、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A、管制的犯罪分子B、拘役的犯罪分子

C、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20、甲犯某罪,应处3年有期徒刑,法定最高刑为7年,对甲的追诉时效是()

A、5年B、10年C、15年D、终身

21、甲系A国公民,某年夏天在我国旅游后,乘坐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回A国,在飞行途中,甲因琐事与邻坐乙(我国公民)发生争吵,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按:()

A、A国刑法处理B、我国刑法处理

C、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处理D、国际刑法处理

2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

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业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24.在下列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中,属于所有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

25、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A、14500元B、12500元C、9500元D、4000元

26、冬季某日,爆炸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饭盒是其同事盛饭的饭盒,并把它放在炉子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

27、甲、乙两人合谋抢劫,经过事先调查,趁被害人丙的丈夫外出之机,晚间闯入丙家。进屋后,由乙将丙押至一间空屋看守,甲到其他房间收劫钱财。乙在看守丙的时候,见屋内无人,突起歹念,遂将丙强奸。对强奸行为()。

A、甲、乙两人共同负责B、乙两人共同负责,但对甲应从轻处罚

C、由乙一个人负责D、甲、乙二人共同负责,都为主犯

28、甲为杀害乙,将炸药包放在乙睡的床下,并在夜晚引爆炸药包,致使乙被炸死,同时家中3人被炸伤,乙及邻居家房屋被炸毁。对甲应()。

A、以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数罪并罚

B、从一重处罚,系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

C、从一重处罚,系想像竞合犯

D、属于连续犯

29、王某曾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刑罚执行了4年后,王某又在狱内犯故意伤害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0年,按照刑法数罪并罚的规定,对王某应在下列哪一幅度内决定应继续执行的刑罚。()

A、22—12年B、20—12年

C、18—10年D、20—10年

30、被害人王某(女)向公安机关控告孙某在2年前强奸了她,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而未予立案。之后不久,孙某因犯盗窃罪在刑事拘留期间交代了曾强奸王某的事实。对孙某所犯的强奸罪应适用(???)

A、时效中断B、不予追诉

C、根据认罪态度决定是否追诉D、时效延长

31、王某为报复,夜晚点燃大队部的房子。点燃后,又反悔,叫人来救火,但因火势过猛,房子被烧毁。王某的行为()。

A.是犯罪中止B.是犯罪既遂C.是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

3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执行。

A.法院B.监狱C.社区矫正机构D.基层群众组织

3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4、售货员李某结婚急需钱,一周内三次窃取自己经管的现金数千元。其行为属于()。

A.连续犯B.继续犯C.牵连犯D.吸收犯

35.王某唆使自家的恶狗咬张某,张某将王某打成轻伤。张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行为B.正当防卫C.紧急避险D.故意犯罪

36.拘役的期限为()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A.半个月B.1个月C.2个月D.3个月

37.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38.王某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考虑其有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考验期满内,王某又犯交通肇事罪,但在考验期内未被发现,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未过追诉时效)。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处理()。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D、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39.孙某误把张二当作张三杀死,孙某应定:()

A、故意杀人既遂B、过失致人死亡

C、故意杀人未遂D、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

40.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41、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积蓄很少。下列判决符合刑法规定的是()

A.甲法官以被告人积蓄很少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乙法官以被告积蓄很少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42、不属于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的是()

A、特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B、犯罪行为

43、下列行为中,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周某吸毒后驾驶车辆

B、吴某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时把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撞死

C、钱某带邻居小孩到山里打猎,与小孩走散后,钱某不以为意,便独自回家了。小孩在山里迷路,一天以后才被人们找到,幸好没有造成伤亡

D、李某向他人饭盒里投毒,他人发现饭菜有异味儿而把饭菜倒掉,没成造成任成任何危害结果

44、下列情形中,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15周岁的甲聚众斗殴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丁入室盗窃,窃取财物价值2500元

45、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46、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求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孙某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亲自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47、某甲和某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罚,未到现场。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不构成犯罪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48、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第四年,再次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二年零九个月有期徒刑。人民法院不能对王某适用()

A.减刑B.缓刑

C.假释D.数罪并罚

49、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

50、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A.遵守监规监纪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

C.确有重大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

51、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以下哪类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A、外国旅游者B、我国大学的外籍教师

C、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参赞D、我国的外国留学生

52、当由我国开往A国的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与C国公民乙发生斗殴,甲用刀杀死了乙,对甲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D、非我国刑法的管辖范围

53、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

A、复杂客体B、简单客体

C、同类客体D、一般客体

54、我国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18周岁B、16周岁

C、14周岁D、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55、下列不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

A、公司、企业B、机关、团体

C、事业单位D、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

56、甲企图杀乙。某日晚见乙的房间有人影晃动,便瞄准射击,结果将在乙家做客的丙打死。甲的行为属于()A.客体认识错误B.手段认识错误C.对象认识错误D.法律上认识错误

57、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A.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B.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C.对想像竞合犯应“从一重处断”D.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

58、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A.半年B.1年

C.2年D.3年

59、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A.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C.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D.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60、假释适用的对象是()??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

1、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才能适用中国刑法()。

A、犯罪地的法律也予以处罚

B、依照中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C、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

D、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犯罪

2、下列情况中属于无意识或者无意志的行为,因而不可能构成犯罪的有()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B、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C、人受到诱惑的行为D、人在身体受到暴力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3、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20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5、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甲与赵某共谋共同杀苏某,但赵某因病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苏某

B.乙在境外购买了毒品、钱某在境外购买了淫秽物品,二人共谋同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丙发现某商店失火,立即叫孙某:“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孙某便和丙一起到失火地点窃取商品后各自回家

D.医生丁为杀害仇人王某,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李某发现后请丁改正,丁说:“那个家伙太坏了,让他死了算了。”李某没再吭声,按丁所开处方用药,导致王某死亡

6、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中的“公共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公共安全指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B、不特定指没有特定的侵犯对象或目标

C、不特定可以是对象不特定,也可以是结果不特定

D、多数指使较多的人感受到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有危险时,即危害公共安全

7、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包括()

A.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

B.非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

C.国有公司、企业的经理

D.非国有公司、企业的经理

8、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应当以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

C.应当以聚众斗殴罪加重处罚

D.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9、下列行为中,构成包庇罪的有哪些?()

B、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

C、包庇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

D、旅馆业、饮食服务业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组织卖淫、嫖娼活动时,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

10、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A.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国有企业使用

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私营企业使用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自然人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的

11、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现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A、追究刑事责任B、不追究刑事责任

C、从轻、减轻处罚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12、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引诱参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3、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A、甲某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B、甲某犯以故意伤害至人死亡被判处无期徒刑

C、甲某犯强奸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14、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15、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对累犯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得宣告缓刑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16、下列行为中,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有()

A、张某明知自己的信用卡已经作废,但仍持该卡消费6万余元

B、李某使用虚假的身份证骗领信用卡后,用该卡购买价值3万元的裘皮大衣一件

C、赵某在使用信用卡购物时,发现卡内余额不多,遂透支了5000元

D、某日,孙某拾得刘某的信用卡,发现密码就写在卡上,遂以刘某的名义使用该卡消费8万元

A、甲和乙构成绑架罪B、甲和乙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和乙属于共同犯罪D、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18、下列关于伪证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伪证罪的主体要求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只有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才可构成该罪

B、伪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隐匿罪证的,都可以构成该罪

C、伪证罪只可能发生于刑事诉讼中,对于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不可能发生伪证罪

D、伪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中

19、下列行为中构成医疗事故罪的是()。

A、医生赵某因急于下班,对患者丁某未认真检查即说没有问题,让丁回家休息,造成丁某病情恶化,导致双耳失聪

B、药剂师钱某在配药时心不在焉,错将应当给秦某的药给了铁某,幸亏当时被铁某发现,否则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D、个体医生马某在给胡某拔牙时,使用的钳子未经消毒,造成胡某创口感染而引起败血症,6个月后死亡

20、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A.挪用扶贫款物归个人使用,超过3个月未还

B.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走私活动

C.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股票交易活动

D.单位决定挪用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进行经营活动

2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罚人道原则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2、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23、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4、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25、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累犯()

A、前罪或后罪其中之一不是故意犯罪

B、在前罪判决执行中又犯新罪

C、前一故意犯罪执行完毕后5年内发现原判决漏判了另一故意犯罪

D、在前罪缓刑期间又犯新罪

26、下列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窃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其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B.捡拾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资料而擅自披露,给其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C.明知对方窃取他人的商业秘密而购买和使用,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D.使用采取利诱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27、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

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因不忍心杀夫而自杀身亡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28、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29、下列哪些情形应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论处?

A.甲采用密码破解手段,非法进入国家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国家机密

B.乙因与单位领导存在矛盾,即擅自对单位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修改操作,给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造成严重的混乱

C.丙通过破解密码的手段,进入某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其朋友的银行卡增加存款额10万元

D.丁为了显示自己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本事,设计出一种计算机病毒,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

30、甲、乙均为吸毒人员,且关系密切。乙因买不到毒品,多次让甲将自己吸食的毒品转让几克给乙,甲每次均以购买价转让毒品给乙,未从中牟利。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D.甲只是帮助乙吸食毒品,《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3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32.对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国外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处罚。

A.从轻B.减轻C.免除D.从重

33.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三次受贿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3万、5万元

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

34.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35.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犯罪,李某()。

A.与王某构成共同犯罪B.应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C.是教唆犯D.是间接实行犯

36、甲某走私香烟被缉私人员发现,为逃避抓捕,驾驶船只猛撞缉私艇,致使两名缉私人员掉入海里受轻伤。甲某的行为构成()。

A、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B、妨害公务罪

C、故意伤害罪D、过失伤害罪

37、保险事故的()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A、鉴定人B、证明人C、财产评估人D、当事人

38、下列行为依法不构成妨害公务罪的有()。

A、甲的儿子因犯罪正在被依法审判,甲到法院上大吵大闹,并扬言要打法官,使法庭审判无法进行

B、某公安人员下班后在回家路上,遇流氓行凶,遂上前拘捕,却遭到乙的阻挠、威胁

C、某民事案件判决后,在法院执行判决时,败诉方当事人采用暴力手段,抗拒法院执行

D、某工商税务工作人员甘某正在市场收税,丁因前天被罚款,因而上前缠住甘某不让其收税,甘某说明自己正在依法执行职务,让丁走开。丁不但不听,反而用拳殴打甘某,将甘某打成重伤

39、1999年12月,甲教唆乙(1984年10月出生)与一名痴呆妇女强行发生性关系,甲在一旁观看取乐,但其本身并未与该痴呆妇女发生性关系。乙回家后,被其父发现异常,随后追问出实情,将乙捆绑后送至当地公安机关。乙到案后说出行为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本案中,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构成强奸罪B、不构成强奸罪

C、构成强奸罪的教唆犯D、应当从重处罚

40、某县人民法院儿科医生张某,某日晚上在医院值夜班时喝酒,恰好有一个妇女因婴儿上吐下泻而抱婴儿来医院急诊,张某酒兴当头,胡话连篇,不给婴儿检查,反而说婴儿保证没有大问题,让妇女第二天再抱婴儿来看病,结果第二天凌晨,婴儿因严重脱水而死亡。依据《刑法》的规定,张某()。

A、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医疗事故罪

B、其行为已经构成了玩忽职守罪

C、其犯罪心理是过失

D、其犯罪心理是间接故意

41、下列哪些选项成立不作为犯罪?()

A.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

B.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

C.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1岁的女儿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

D.司机丁意外撞倒负完全责任的行人刘某后,没有立即将刘某送往医院,刘某死亡。事后查明,即使司机丁将刘某送往医院,也不可能挽救刘某的生命

42、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A、能犯未遂B、实行终了的未遂

C、不能犯未遂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43、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44、甲、乙二人站在山顶,见山下有一老人,甲指着老人对乙说:“你说将这块石头推下去能否砸到他?”乙说:“会有那么巧吗?试试。”于是二人合力将石头滚下山,刚好砸死了老人。关于本案,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对老人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甲、乙对老人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甲、乙对老人的死亡具有过失

D、甲、乙对老人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45、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的原则有()

A、限制加重原则B、吸收原则

C、相加原则D、模糊概算原则

46、下列哪些情形属于非法经营行为()

A.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经营许可证或者批文的

B.出版、发行非法出版物的

C.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的

D.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

47、拐卖妇女的犯罪人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以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并罚

B.以拐卖妇女罪定罪

C.以强奸罪定罪

D.以拐卖BD妇女罪的加重法定刑处罚

48、下列行为中,构成强奸罪的有()。

A.甲男是乙女的上司,甲引诱乙与其发生性关系

B.甲男明知乙未满十四周岁而与乙发生性关系

C.甲男谎称为乙女治病骗乙女与其发生性关系

D.甲男是乙女的姘夫,后乙拒绝与甲保持姘居关系,甲以公布姘居事实相要胁,迫使乙与其保持性关系

49、公司职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把本单位的资金用于个人建房。他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的条件是()。

A.他不是从事公务的人

B.挪用资金数额较大

D.案发时尚未归还挪用的资金

50、下列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有()。

A.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

B.拐卖妇女并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

C.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并将伪造的公文用于诈骗的

D.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

51、关于刑法的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在我国国内犯贪污罪,逃到国外,根据属人管辖,我国可以管辖

B.从我国驶往国外的列车,即使进入外国境内,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我国有管辖权

C.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如果是轻罪,可以不予追究

D.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

A.蒋某的行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不构成犯罪。

B.即使蒋某的行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其仍可能构成犯罪。

C.蒋某对造成小区停车场内汽车损坏的结果持放任的心理态度。

D.蒋某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小区汽车损坏,所以属意外事件。

53、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被人殴打、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下,防卫行为虽然造成了重大损害的客观后果,但是防卫措施并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B.对于犯罪故意的具体内容虽不确定,但足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行凶”。行凶已经造成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紧迫危险,即使没有发生严重的实害后果,也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

C.单方聚众斗殴的,属于不法侵害,没有斗殴故意的一方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D.在民间矛盾激化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轻微人身侵害的行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54、甲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执行6年后。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甲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既可以假释,也可以减刑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55、我国刑法规定的罪过形式包括:()

C、过于自信的过失D、认识错误

56、下列情形可以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A、破坏铁路轨道致乘客多人受伤死亡的

B、在人群密集处驾车撞人致使多人伤亡

C、制、输坏血、病毒血致使多名患者染上恶性传染病

D、在公共场所向人群开枪

57、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犯罪。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C、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D、恶意透支的

58、关于妨害司法活动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利用本单位的条件,组织、强迫他人卖淫的,构成组织、强迫卖淫罪。

B.乙教唆王某实施盗窃行为,王某盗窃财物后,甲又收购王某所盗窃的财物的,乙只成立盗窃罪,而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C.李某为了制作标本贩卖牟利而盗窃尸体后,丙窝藏该尸体的,丙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丁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所得的机动车而修改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的,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59、甲某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其见公安民警受人尊敬,遂购置了假警服,自称是某公安局正科级干部,先后以找对象为名骗取多名女性的信任,与其发生两性关系,并骗取现金1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某构成招摇撞骗罪B、甲某构成诈骗罪

C、对甲某应当从重处罚D、对甲某应当加重处罚

60、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应具备()特征。

A、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B、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

C、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

D、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三、判断题

1.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2.根据《刑法》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据此,行为人伪造美元,并运输他人伪造的欧元的,应按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

3.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

4.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触犯侮辱罪。

5.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

6.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7.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侵占罪。

8.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9.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乙某构成不作为犯罪。

10.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围观者构成故意犯罪。

11、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丙构成不作为犯罪。

12、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3、甲(十五周岁)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成立犯罪。

14、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15、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17、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

18、甲15周岁时携带凶器抢夺他人财物价值3万元;17周岁时抢劫他人财物价值2万元。甲的犯罪数额是5万元。

19、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20、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21、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丙构成不作为犯罪。

22、丁走私武器时以暴力抗拒缉私。此情形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

23、《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虽未明文规定侵犯财产罪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侵犯财产罪,依然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24、医生明知是未成年人,虽征得其同意而摘取其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

25、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

26、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27、甲(十五周岁)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成立犯罪。

28、因贩卖而持有毒品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29、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30、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

31、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32、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33、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他纸张,制作成假币的,属于变造货币。

34、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35、乙收受贿赂15万元,将其中3万元作为单位招待费使用。乙的犯罪数额是12万元。

36、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乙不能假释。

37、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38、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并不从中牟利的,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39、丁走私武器时以暴力抗拒缉私。此情形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

40、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41、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42、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43、甲(十五周岁)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甲的行为成立犯罪。

44、扒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

45、丙与抢劫犯事前通谋后代为销售抢劫财物,丙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46、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同时犯罪。

47、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48、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属于变造货币。

49、丙第一次诈骗6万元,第二次诈骗12万元,但用其中6万元补偿第一次诈骗行为被害人的全部损失。丙的犯罪数额是6万元。

50,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

51、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从轻兼从旧原则。

52、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纯正的不作为犯罪和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两种。

53、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54、举动犯之举动可以是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也可是着手时的举动,是行为犯的一种。

55、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分子。

56、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57、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七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九年。丙服刑六年时,因有悔罪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58、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59、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60、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方法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

四、填空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________及刑罚当罚性。

2、刑法是规定________及其法律效果的法律规范。

3、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国船舶或者__________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4.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刑法意义上_____自己行为的能力。

5、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_________,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利益的行为.

6、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______________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

7、间接故意是_______危害结果发生,对危害结果采取听之任之,顺其自然的态度。

8、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___执行.

9、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______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10、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______________,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1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___________、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12、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包括以下三种形式:刑法典、单行刑法及________。

13、文理解释是对法律条文的_______进行的解释。

14、____________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15、对任何人犯罪,在________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________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17、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_______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8、________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9、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_________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减刑由执行机关向__________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_______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________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3、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_________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造成不法侵害人损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24、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_______,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一种犯罪未完成形态。

25、刑法第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____________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26、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______处罚

27、__________是指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罪数形态。

28、__________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况的行为。

29、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律规定应当撤销缓刑的事由,原判刑罚就________的一项制度。

30、我国刑法典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_______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31、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_____________相适应。

32、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取___________原则。

33、疏忽大意的过失,指_______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34、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了____________的损害,是避险过当.

3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_____________处罚

36、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__________,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37、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_________,但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除外。

38、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__________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39、减刑,是指被判处____________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40、为___________,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41、刑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刑法典、_________及附属刑法

42、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__________,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4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__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4、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_____________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6、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47、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_____________,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

48、伪证罪是指在________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49、我国刑法当前规定有5个亲告罪: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____________。

5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_____________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是叛逃罪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______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52、不作为是指的___________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的行为。

53、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_______________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54、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_____________,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55、犯罪中止,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

56、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58、______________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是叛逃罪。

59、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而______________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6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__________________的,是受贿罪。

五、简答题

1、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

2.简述紧急避险的成立要件

3、简述特别自首的成立条件

4、简述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5、什么是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

6、简述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

7、什么是教唆犯?对教唆犯如何处罚?

8、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

9、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0、犯罪既遂形态包括哪些类型?

11、我国刑法关于死刑适用的规定

12、简述绑架罪的构成要件

13、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14、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

15.简述不作为的成立条件。

16.简述侵占罪的构成特征

1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18、简述正当防卫的要件。

19、简述牵连犯的特征

20、简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21、简述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22、简述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

23、简述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

24、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行为具体表现有哪些?

提示:付款后前半部分作业,后半部分答案,如答案显示不全,请下载PDF文件查看,PDF答案文件在答案部分标题下面。

THE END
1.以爱之名诈骗百万,情场骗子获刑十年钟兴刚律师团队李某不服一审判决,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婚恋诈骗与其他类型诈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犯罪分子擅于利用被害人基于恋爱关系对另一方产生的信任和关心,骗取被害人钱财,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被害人常常陷入犯罪分子布下的爱情迷雾,最后遭受情感创伤与财产损失的双重打击。 https://lawyers.66law.cn/s2a142327f7077_i1491797.aspx
2.三门峡:重婚之后疯狂诈骗数罪并罚领刑四年三三门峡市陕州区检察院经调查认为:蔡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仍与他人结婚,应当以重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处罚金。一人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2024年7月4日,该院依法向陕州区法院提起公诉。8月30日,陕州区法院作出如上判决。蔡https://www.hntv.tv/rhh-2301037568/article/1/1863896292204183554
3.夫妻合谋诈骗网恋对象10万元双双获刑人民币诈骗【#夫妻合谋诈骗网恋对象10万元双双获刑#】12月7日,据江西法院发布,被告人付某在网络上塑造单身女性“何某”的身份,与被害人敖某互加微信,并与敖某聊天。期间,被告人何某(付某的妻子)明知付某欲对敖某实施诈骗,仍听从付某安排,与敖某进行视频、语音通话,获取敖某的信任。敖某与“何某”逐步在网上确立“恋人http://k.sina.com.cn/article_6418480627_m17e923df303301e0bi.html
4.以为自己坠入“爱河”其实掉进“甜蜜”陷阱法治殷都检察行(第案发后,三名犯罪嫌疑人主动交代了犯罪行为,积极退赃,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在值班律师的见证下自愿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6月21日,检察机关将此案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认为,检察机关的指控成立,量刑建议适当,予以采纳,依法作出判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M2MzUyNQ==&mid=2651484156&idx=1&sn=5fa3c3d0e1389b0b2e8655cb99df752c&chksm=81f1b575a7c08ddf3c5b365176f3273aaaf4a001945b4e1581489ed065f03a7facd450fc3a4f&scene=27
5.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性案例汇总(第116批刑辩律师10.指导案例61号关键词: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援引法定刑 情节特别严重 11.指导案例62号 关键词:合同诈骗 数额犯 既遂 未遂 12.指导案例63号关键词:强制医疗 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 13.指导案例71号关键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14.指导案例87号关键词 :假冒注册商标罪 非法经营数额 网络销售 刷信誉 https://www.wuzui.cn/Article/6736.html
6.最新版诈骗罪改判为非法经营罪之成功案例汇总(2021年)犯罪上诉人案例:石某、黄某诈骗再审刑事判决书 案号:(2020)苏0214刑再1号 裁判理由:被告人石某、黄某违反国家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从事期货交易的代理活动,属非法经营期货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经营罪,且系共同犯罪。本案公诉机关认定各被告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证据尚不充分,公诉机关认定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8UQFB70521JUKV.html
7.警惕“情人节”变“情人劫”,检察官提醒谨防婚恋诈骗小编盘点了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婚恋诈骗常见的几类案件,希望广大网友能够引以为戒。 案例一 谈恋爱吗?好看的“越南新娘”那种 来自云南的杨小甲投靠嫁在灌云县南岗镇的亲戚,意欲谋取一份工作。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大龄青年李某请托其介绍对象,正愁赚钱无门的杨小甲觅此“商机”,便马不停地赶回老http://www.jszf.org/yasf/202005/t20200521_4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