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讲座深度剖析丨是什么在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智者不入爱河”“儿女情长什么的影响大哥走江湖”“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剧不好追?为什么一定要谈恋爱”……如今,说起恋爱,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留下这些“狠话”。

随着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和行为也在不断被重塑。比起上一辈,现在的年轻人对待婚育的态度有哪些变化?他们真的不向往爱情和婚姻了吗?

为什么要结婚?64%的人出于这个目的

“婚恋观,顾名思义包括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婚’,一个是‘恋’。传统社会很多都是有‘婚’无‘恋’,但现代社会更多是没有‘恋’就没有‘婚’。”4月8日,在湖南理工学院大会场,杨菊华首先就从婚恋观的字面意思与大学生们展开交流。

在杨菊华看来,婚恋观是两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恋爱与婚姻中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首先,就是从盲目结婚到自由恋爱,恋爱的动机从婚姻目的转变为情感目的。”杨菊华说,传统的直到掀开盖头时才知道结婚对象是谁的方式在如今的“00后”中间显然行不通了,恋爱成为了结婚的必要前提。

“但是在快节奏生活和精细化社会分工的当下,很多年轻人没有精力、不敢也不善于谈恋爱。”杨菊华说,“这就产生了第二个变化,从现实交往到‘嗑’虚拟‘CP’。”

杨菊华指出,如今不少年轻人一边渴望甜蜜浪漫的爱情,一边又困于内心敏感、恐惧,不敢去建立和维系一段现实的亲密关系。于是,在网络上“嗑CP”便成了部分年轻人获得快乐的方式,舍弃现实空间的恋爱,到虚拟空间看别人谈恋爱以达到爱情代“尝”的目的。

“互联网时代的爱情,很多都包含着理性的量化匹配标准,恋爱有一种‘液态化’的趋势。”杨菊华说,当代年轻人婚恋观念变化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由“门当户对”转变为“三观”匹配。

年轻人更加看重“三观”契合的同时,又难以完全摆脱现实条件的束缚。“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杂糅,人难免会产生焦虑。”杨菊华说。

PhotobyEvertonVilaonUnsplash

在杨菊华看来,婚前性观念的变化对于社会的婚育状况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社会,性是限定在婚姻之内的,但是现代社会,个人的生理需求不需要通过婚姻来保障的话,那么婚姻的价值就可能会打折扣。”

“由此,不难理解婚姻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杨菊华指出,传统的婚姻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简言即传宗接代,而现代婚姻更追求个体的发展与幸福。

调查数据显示,在“为什么要结婚”这个问题上,有64%的人选择个人幸福,其次选择经济互扶的有12%,而只有6.36%的人选择生养子女。

“结婚从‘天经地义’的家庭要务变成了个人选择。像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离婚等一些非传统性的婚姻行为慢慢得到尊重和支持。”杨菊华说道,就传统社会而言,婚姻、家庭是一种制度,婚姻支撑起家庭,家庭也维系着传统婚姻制度,互为因果,结婚、成家、怀孕、生育……这是一个链条,是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

“但工业革命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陪伴式爱情,两个人是否性格合适、可以彼此扶持成为能否在一起的标准。”杨菊华继续说道,而今社会进一步去制度化,陪伴甚至都不能成为婚姻的理由,个体幸福与否成了更重要的衡量标准,婚姻观念完成了从“制度性”到“个体化”的转变,“不婚不育保平安”等观念逐渐流行。

“提到陪伴,当今婚恋关系中的陪伴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杨菊华说,从过去的“夫为妻纲”到追求平等陪伴,两性共担家务、育儿等责任的理念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所倡导。

“最后,就是婚恋关系的解除方式也有所转变,从讲究‘从一而终’‘相濡以沫’到‘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杨菊华指出,现代年轻人更信仰离婚不是对家庭的破坏,而是对不幸的婚姻的解脱,两个人在一起不幸福,不如痛快分手、好聚好散。“但这也导致不少冲动离婚的‘逃跑’文化盛行,闪婚闪离的现象有所增加。”

婚恋观转变,“全职儿女”兴起

婚恋观的转变会带来哪些后果?杨菊华也给出了答案。

“最首要的就是初婚年龄会快速提高,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会持续降低。”杨菊华指出,1990年到2020年这三十年间,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由23.59岁和22.15岁转变到29.38岁和27.95岁,晚婚晚育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初婚人数自2013年后持续下降,至2020年下降了近50%。

PhotobyRomanKraftonUnsplash

“与此同时,生育观念也从‘集体化’走向‘个体化’。”杨菊华说,从生育的目的而言,过去很多女性需要靠生育来维护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生育成为一种义务,而今生育不再是义务性的社会性要求,而是个体性选择。

“从追求多子多福、早生密育、偏好生儿子转向晚育少生、底线生育和生男生女都一样,抚养方式也从自然放养转向优生优育。”杨菊华说,由此导致生育水平持续走低,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家庭的形态渐趋多样化,从‘点状’家庭转向‘网状’家庭。”杨菊华提出,现在单亲、丁克、再婚、同居、空巢、老年留守等非传统型家庭数量大幅提升,就是婚育观念转变产生的直接影响,“家庭成员布散多地,从过去聚族而居转变成一张散落的网,家人面对面的交流减少,身心陪伴、抚育和赡养的功能都会进一步弱化”。

PhotobyJoeYatesonUnsplash

“其中,家庭的养育功能则开始‘内卷’。”杨菊华说,只生一个孩子之后,这一个孩子就变得弥足珍贵,进而带来精细育儿、过度育儿和密集母职等问题,加大生育者的职育平衡压力,“尤其是女性,在平衡家庭和事业上可能面临更多难题,生儿育女的乐趣、幸福感和满足感,也随着孩子对于生育主体、国家和社会的价值降低而不断降低”。

“但是,家庭的养老功能却不断弱化。”杨菊华援引近两年来一个新兴概念“全职儿女”举例,指出现在家庭的代际关系一改过去的“反哺模式”,逐渐转变成“接力模式”。“啃老现象普遍存在,家庭存续期延长,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家庭照护人手严重‘赤字’,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对社会化经济供养、生活照护、情感慰藉的需求。”

“家庭观念正在不断淡化,从‘以家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杨菊华指出,过去,“人”为“家”存在,祖先、父母、个人、子女是一条稳固、永不枯竭的河流。“现在,很多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这种观念之下,家庭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会降低。”

“从宏观角度来看,婚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的转变,会直接导致人口结构的转变,会对人口高质量发展形成挑战。”杨菊华说。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3亿人,到2035年预计可能达4亿人,从长远角度而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后果。

辩证看待婚恋观变化,倡扬积极婚恋观

“如今我们谈婚恋观,已经不再停留在单纯婚恋、家庭的角度,而是立足于人口发展的长远需要。”杨菊华说,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正确引导年轻人的婚姻观、生育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发展,对于当代年轻人婚恋观念和婚恋行为的变化,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它有积极的因素,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杨菊华说,现在年轻人婚恋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今天对个体价值和幸福感的尊重,也是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标志。

今天,婚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去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促进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人口发展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由此,引导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美好事业,我们要从年轻人不愿婚、不想育的外因和内因入手,以真诚的态度、创新的方式,举全社会之力来解决婚育难题。”杨菊华说,一方面要从民间和官方出发,多管齐下地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根植于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传统文化中可以被继承和传扬的精华文化孕育和滋养当今社会更积极、健康的婚育文化。

THE END
1.当代青年婚育困境的多维审视年轻人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理性看待经济压力和个人发展,积极寻找合适的伴侣,勇敢地承担起婚姻和生育的责任。同时,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为经营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当代青年的婚育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https://www.jianshu.com/p/7702dcd57140
2.中国民俗学四川诗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系统讲解民俗的概念(从传统内涵到现当代学者对它的定义),重点介绍民俗的几大特征、类型和应用价值。 第一节 民俗内涵 一、民俗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民俗”“风俗”内涵 我国古言之“民俗”“民风”,几乎都是治国之需要,其眼光所注意的不外奢俭、劳逸、贞淫、忠孝、廉节、http://lm.cdjcc.edu.cn/zgms/contents/2579.html
3.当代农村青年婚育价值观现状及建议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对于当前少数民族婚育观,相当普遍的情况还是由家庭做主,导致当代农村青年普遍呈现出抵触心理。对于当前中西方文化交融,年轻人更愿意追求浪漫的爱情。 3.婚姻态度的变化 对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当代农村青年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题提出的一些建议:今代农村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7169
4.光明网评论员:生育政策影响大学生婚育观念在下一阶段,婚育结果的变化趋势将取决于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个体在婚育成本与个体发展上的压力。 这一观点是基于当代年轻人的首次生育意愿进行分析的,而当前舆论关注更多的是生育政策是否优化倾斜至多孩家庭。随着三孩政策的施行,各地方政府都在不断推出利好政策,来支持属地居民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施行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7/01/032166561.shtml
5.关于当代年轻人婚育观念与相关伦理问题的问卷家里人看法(中国传统观念,父母亲戚催着要孩子) 工作因素(特殊工作/危险工作等等)) 单纯喜欢/讨厌小孩 性取向因素(我是LGBT群体) 其他 *8. 如果打算要小孩,您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有?【多选题】 自然生育(包括刨腹产) 人工授精 借精生子 借卵生子 领养 https://www.wjx.cn/vj/QAEMGVz.aspx
6.生育的细节④当代年轻人真的不愿婚育了吗?研究试图回应社会中对于年轻人不婚不育的探讨,并分析年轻人在婚育行为与观念上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 “80后”、“90后”结婚年龄不断推迟,大龄未婚或非自愿 该研究试图了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8,CFPS 2018)的数据,CFPS收集了有关受访者的婚姻和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15497160
7.初婚人数连续八年下降,结婚率创新低,梁建章等提七大建议鼓励婚育城市高房价、农村天价彩礼等结婚成本增加,进一步抑制当代青年的结婚意愿。房子是结婚的首要条件,当前,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许多年轻人由于买不起房,只能选择推迟结婚。在部分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导致很多年轻男青年结不起婚。此外,社会竞争,就业压力和婚姻观念的变化,也挤压了人们对婚姻https://m.tmtpost.com/6058047.html
8.春节假期,被花式催婚逼疯的年轻人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婚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年轻人平均结婚年龄逐渐推迟,结婚率不断下滑,离婚率却在升高,这也导致单身群体日渐庞大。 由于受教育年限长和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很多人读完大学或硕士、博士,再进入社会工作几年就将近30岁了,结婚年龄越来越晚。 https://36kr.com/p/dp1604978012785161
9.大学生婚姻观论文(精选9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有关爱情与两性关系的书籍、电视、电影等铺天盖地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良荞不齐的内容更是让年轻人眼花缭乱。而网络作为迅速传播信息的新媒介,在让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了西方诸如“性自由、性解放、试婚”等不良思潮的影响,歪曲了大学生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up3p9vm.html
10.现在不仅女性结婚意愿低,男性的结婚意愿也来自耿向顺为什么呢?一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婚、育已经不是必需品了;二是因为婚、育的成本增加,婚育不但可能不会提升生活质量,反而可能会拉低生活质量;再一方面是因为难以遇到值得相守一生的人。婚姻制度和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变化。从古代到现代,两个人结婚的最基础动因,并不是因为相爱,而是为了组成家庭(团体),而https://weibo.com/5539703320/M3tryn3S8
11.女性研究大学生结婚意愿高于预期,但为何走向“个体式婚姻”但李婷一再强调,研究没有做严格的因果推断,《报告》还没有严格证明大学生APP的使用习惯会影响其婚育观。 这部分研究想呈现的是,在不讨论因果的前提下,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在互联网上的确出现了显著的圈层分化。https://www.hnwomen.org.cn/2022/05/25/245925.html
12.广州市婚育家庭观念调查研究报告——顶端新闻摘要: 2023 年课题组在广州市开展婚育家庭观念调查 , 结果显示 , 第一 , 受访者恋爱交友较理性 , 超过 3/4 的人有一次及以上的恋爱经历 ; 择偶 最主要考虑对方的条件 ,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健康 、人品 、收入 。第二 , 高度 认同婚姻的积极意义 , 接近七成的人认为婚姻可以 “ 互相促进 、共同成 长”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15182ED47B04C77B462963E99C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