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35了,就别挑男人了!”那个还在坚持的大龄单身女,究竟在高傲什么?

因为一个相亲片段,益美君开始追一部小众纪录片。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位“油光”焕发的大哥。

他一开始就进入了疯狂秀自己的状态。

北京人。

纯北京人。

理论上讲,他其实是美籍华人。

掰着手指头展示自己,自认为对方不反感他的长相。

疯狂暗示自己是个会疼女人的人。

一顿“施法”,大哥感觉自己已经拿捏了对方。

然而坐在对面的女孩,逐渐从礼貌回应。

到尴尬。

再到怀疑人生

这些画面出自优酷自制相亲纪录片《想要问问你敢不敢》,最近火得一塌糊涂。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档节目跟那些恋爱综艺一样是在刻意制造冲突。

看过原片后就会发现,这是一部认真讨论婚育的诚意之作,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女性视角——

当代大龄单身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她们真的心比天高、目空一切?

看着看着,猎奇变成了理解,然后变成了共情。

01

她们到底想要什么?

其实,参加录制的男女嘉宾都是很正常的人。

大家都是在认真地探讨在一起的可能性。

那位被网友骂了无数遍的“油腻”大哥也很正常。

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也不少。

“抓马”的相亲就是很多人正在经历的。

正是这样的真实,让观众看到了真实的她们。

一直有个误解:

大龄单身女性都是对婚姻要求很高的人。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她们甚至都不把结婚当作一个必须要达成的目标。

她们真正的心声是:

“人生不是非要结婚才圆满。”

经历过很多之后,她们其实是最能享受孤独的那批人。

她们想明白了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懂得为自己而活。

她们更不会因为孤独随便开始一段关系,随便找个人嫁了。

有一位女嘉宾叫小白龙。

她在大厂上班,日常就是挤地铁、上下班。

她给自己定下的年度目标是“一个方案卖全球”。

节目播出后,观众都说好喜欢她这款可爱、活泼的女孩。

毕竟她连早晨化妆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出门之前还会跟宠物道别。

只是在婚恋这件事情上,她没有那么擅长。

想要一个坚定地选择自己的人,变得那么难。

外人搞不懂,她们到底想要什么,她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但她们自己心里,很清楚:

就是一个真正跟自己契合的人。

02

她们真的不是怪物

“剩女”一词,着实难听。

作为东亚人,我们都知道这个词隐含着一层“没人要”的意思。

当我们听旁人讲起某一位“剩女”,我们甚至会脑补出各种刻薄的判断。

即便,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她。

为什么要对一个陌生人恶意满满,甚至用一个“剩”字去形容她?

很可怕是不是?

但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只要她被“剩下”,无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都不完整。

毕竟她们的家人也这样认为。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证实了这一点。

她们选择相亲,有一部分压力来自家庭,来自传统观念的绑架。

另一部名为《剩女》的相亲纪录片更是直截了当地戳穿了这一谎言。

《剩女》里有三处对话,概括了很多中国女性在打压中不断妥协的一生。

第一处:

34岁的单身女律师华梅VS婚介机构的咨询师。

咨询师:

“你心目中合适的对象是什么样的?”

华梅:

“可能我的要求比较高,我觉得他应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然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要尊重女性,比如他得分担家务。”

“我说话可能稍微直接一点,首先,你不是美女,其次,你年龄真的很大了。”

“可是我觉得我的年龄还好啊?”

“你觉得你在婚姻市场上还很有优势吗?不要觉得你现在状态很好、很年轻,这都是自欺欺人。”

第二处:

一次家庭内部会议,华梅VS父母、亲姐姐。

家人联合“声讨”,明明很优秀的华梅被贬得一文不值:

“你上学上傻了?”

“你以后有病有灾,谁照应你?”

“我起五经睡半夜地干,供你上学,不就是为了你?”

“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别人问起你来,我都不知道怎么说……”

一句句裹着“关爱”的话语如同利刃刺向华梅的胸口,刀刀致命。

对此,她无力招架,只能默默承受,自我疗愈。

第三段:

盖琪VS母亲。

盖琪是《剩女》里的另一位女主,她36岁,出自书香门第,还是电影学院的助理教授。

她跟华梅一样,坚持自己的爱情理想,曾考虑不结婚、不生子,也曾跟父母抗争。

但后来,她的父亲患上帕金森不幸去世。

这件事,令她愧疚不已。

后来,盖琪不再挣扎,她听从家人安排乖乖地结了婚。

婚礼那天,妈妈对盖琪说:

“结了婚就要放弃一些东西。”

盖琪默默听着长辈的箴言,感受着他们的喜悦,不再争辩。

那一刻,她终于顺遂了父母的心意,终于完整了。

但,她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

所以,她们真的是怪物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没有传统婚育观念的束缚该多好?

她们是父母的骄傲,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是努力追求幸福的普通女孩。

她们不会被人审视,她们有自由约会的权利,她们不必带着枷锁沉重地生活。

但在特殊语境下,她们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怪物。

焦虑着、痛苦着、自我怀疑着……

选择坚持到底的华梅就是最好的证明。

短暂迷茫之后,她去到法国留学。

后来她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另一半,拥有了幸福的婚姻。

如果当初华梅听从了那位咨询师的建议呢?

那她就真的成了一个一文不值的剩女。

婚育不是终极目的。

幸福才是。

当两者倒置,结果就是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抗拒婚育。

因为在传统的婚育观念里,所有人都得在一个标准框架中成长,然后你才能拔尖,才能被优先选择。

否则你就是被“剩下”的那个。

03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

众所周知,从2022年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仍未婚育的适龄男女自然站在了传统的对立面。

其实先我们一步的日韩已经证明:

如果只是把不婚不育的男女看作“社会问题”,生育率只会越来越低。

说到底,这是一场观念的对抗。

更重要的是,当代年轻人真的很“敢”。

他们敢把不婚不育挂在嘴边。

他们敢用最青春的时光去思考爱情。

他们敢把“人生大事”暂时搁置一边,追求自己的人生。

当父母提出:

“拥有孩子人生才完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她们敢反驳:

“不希望因为想让自己的人生完整,就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当父母对此质疑:

“所以你是说,我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你不开心了?”

她们敢回应:

“我是不开心,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重复自己的人生”。

所以,提高婚育率最有效的手段不是“催”、不是“管”。

而是“放”。

看这部纪录片时,益美君也彻底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参加相亲的女孩们并不把婚育当作洪水猛兽。

她们只是想等一个爱的人。

年轻人也并不真正厌恶婚育。

他们厌恶的只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传统婚育观。

观念最终能否被改变?

我们没法预料。

但有人在尝试,有人在坚持,有人失败了,有人成功了……

当活法越来越多,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作者|青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当代青年婚育困境的多维审视年轻人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理性看待经济压力和个人发展,积极寻找合适的伴侣,勇敢地承担起婚姻和生育的责任。同时,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为经营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当代青年的婚育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https://www.jianshu.com/p/7702dcd57140
2.中国民俗学四川诗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系统讲解民俗的概念(从传统内涵到现当代学者对它的定义),重点介绍民俗的几大特征、类型和应用价值。 第一节 民俗内涵 一、民俗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民俗”“风俗”内涵 我国古言之“民俗”“民风”,几乎都是治国之需要,其眼光所注意的不外奢俭、劳逸、贞淫、忠孝、廉节、http://lm.cdjcc.edu.cn/zgms/contents/2579.html
3.当代农村青年婚育价值观现状及建议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对于当前少数民族婚育观,相当普遍的情况还是由家庭做主,导致当代农村青年普遍呈现出抵触心理。对于当前中西方文化交融,年轻人更愿意追求浪漫的爱情。 3.婚姻态度的变化 对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当代农村青年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题提出的一些建议:今代农村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7169
4.光明网评论员:生育政策影响大学生婚育观念在下一阶段,婚育结果的变化趋势将取决于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个体在婚育成本与个体发展上的压力。 这一观点是基于当代年轻人的首次生育意愿进行分析的,而当前舆论关注更多的是生育政策是否优化倾斜至多孩家庭。随着三孩政策的施行,各地方政府都在不断推出利好政策,来支持属地居民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施行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7/01/032166561.shtml
5.关于当代年轻人婚育观念与相关伦理问题的问卷家里人看法(中国传统观念,父母亲戚催着要孩子) 工作因素(特殊工作/危险工作等等)) 单纯喜欢/讨厌小孩 性取向因素(我是LGBT群体) 其他 *8. 如果打算要小孩,您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有?【多选题】 自然生育(包括刨腹产) 人工授精 借精生子 借卵生子 领养 https://www.wjx.cn/vj/QAEMGVz.aspx
6.生育的细节④当代年轻人真的不愿婚育了吗?研究试图回应社会中对于年轻人不婚不育的探讨,并分析年轻人在婚育行为与观念上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 “80后”、“90后”结婚年龄不断推迟,大龄未婚或非自愿 该研究试图了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8,CFPS 2018)的数据,CFPS收集了有关受访者的婚姻和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15497160
7.初婚人数连续八年下降,结婚率创新低,梁建章等提七大建议鼓励婚育城市高房价、农村天价彩礼等结婚成本增加,进一步抑制当代青年的结婚意愿。房子是结婚的首要条件,当前,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许多年轻人由于买不起房,只能选择推迟结婚。在部分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导致很多年轻男青年结不起婚。此外,社会竞争,就业压力和婚姻观念的变化,也挤压了人们对婚姻https://m.tmtpost.com/6058047.html
8.春节假期,被花式催婚逼疯的年轻人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婚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年轻人平均结婚年龄逐渐推迟,结婚率不断下滑,离婚率却在升高,这也导致单身群体日渐庞大。 由于受教育年限长和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很多人读完大学或硕士、博士,再进入社会工作几年就将近30岁了,结婚年龄越来越晚。 https://36kr.com/p/dp1604978012785161
9.大学生婚姻观论文(精选9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有关爱情与两性关系的书籍、电视、电影等铺天盖地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良荞不齐的内容更是让年轻人眼花缭乱。而网络作为迅速传播信息的新媒介,在让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了西方诸如“性自由、性解放、试婚”等不良思潮的影响,歪曲了大学生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up3p9vm.html
10.现在不仅女性结婚意愿低,男性的结婚意愿也来自耿向顺为什么呢?一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婚、育已经不是必需品了;二是因为婚、育的成本增加,婚育不但可能不会提升生活质量,反而可能会拉低生活质量;再一方面是因为难以遇到值得相守一生的人。婚姻制度和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变化。从古代到现代,两个人结婚的最基础动因,并不是因为相爱,而是为了组成家庭(团体),而https://weibo.com/5539703320/M3tryn3S8
11.女性研究大学生结婚意愿高于预期,但为何走向“个体式婚姻”但李婷一再强调,研究没有做严格的因果推断,《报告》还没有严格证明大学生APP的使用习惯会影响其婚育观。 这部分研究想呈现的是,在不讨论因果的前提下,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在互联网上的确出现了显著的圈层分化。https://www.hnwomen.org.cn/2022/05/25/245925.html
12.广州市婚育家庭观念调查研究报告——顶端新闻摘要: 2023 年课题组在广州市开展婚育家庭观念调查 , 结果显示 , 第一 , 受访者恋爱交友较理性 , 超过 3/4 的人有一次及以上的恋爱经历 ; 择偶 最主要考虑对方的条件 ,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健康 、人品 、收入 。第二 , 高度 认同婚姻的积极意义 , 接近七成的人认为婚姻可以 “ 互相促进 、共同成 长”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15182ED47B04C77B462963E99C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