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9日讯“2021年底的时候,当时我干专职司机,林某某联系我,让我帮她代持几家公司,她承诺每代持一家每月给我2500元佣金。我觉得她是我妻子的堂妹,不会有问题,佣金也可以补贴家用,就答应了,没想到竟被坑了。”犯罪嫌疑人曾某某在供述中说出了被引入歧途的教训。
曾某某口中的林某某就是全国首起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首要犯罪嫌疑人。2024年4月27日,平度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林某某、何某某等14人提起公诉。9月份,法院对该案集中开庭审理,近日已宣判。
歪主意打在网络平台“富余票”上
“我原来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代理记账,因为这个缘故认识了S地的林某某。2021年2月,林某某在Q地也注册成立了公司。2021年底,她告诉我有大量进项票,想分拆为几个公司,让我帮她陆续收购了5家空壳公司,并变更了公司法人和名称。”谈及如何逐步成为林某某的重要“合作伙伴”,犯罪嫌疑人何某某供述称。
2023年2月,侦查机关接到行政机关移交线索,部分公司完成换壳后,大额集中从网络平台公司开具进项发票,其与上游公司无资金往来,与下游公司的资金往来多为即出即进,有重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2023年3月14日,林某某、何某某等6人到案,2023年4月20日被批准逮捕,就此全国首起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逐步揭开面纱。
自行补充侦查打开案件“突破口”
大数据思维让空壳公司“脱壳”
就这样,“林某某团伙”“何某某团伙”通过实际控制的14家空壳公司,从网络直播平台公司大额集中开具“信息技术服务”发票对外虚开,价税合计达4.44亿元,偷逃税额高达2000余万元。在办理过程中,检察官发现,注册、购买空壳公司是虚开发票的主要载体,虚开企业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是虚开的主要方式,上下游公司间资金即出即进是虚开的主要掩饰方法,显然空壳公司的生存空间就是滋生虚开发票的犯罪土壤。平度市检察院对林某某、何某某等人提起公诉后,将推进“空壳公司”治理正式提上日程,监督行政部门实地查看了公司的经营、纳税、社会保险缴纳等情况,最终锁定Q地的8家公司均为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