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前,去银行存定期是一种潮流,也是收益颇多的一种理财方式,一年到头,长辈们总会去银行存一次定期!
因为“定期存款”的好处是更多的,也能够帮助大家积累财富不乱花乱用,到了如今,却不是这样了。
相比较之下,部分人还是应该做“两手准备”,不单单只是局限于“定期存款”,尤其是从明年开始,更应该这样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定期存款不吃香了呢,究竟是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一、为什么定期不好了?
有关定期存款的变化,可以从两方面去描述,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今的定期利率已经不如以往了。
在此之前,我们把存款都存为定期是很划算的,尤其是在1993年左右,当时的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可是达到了12.24%!
这代表什么呢?
如果你当时存进银行20000元的3年定期,那么将会获得将近8000元的利息,本金另算的!
所以在当时存定期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存的定期本金越多,最终获得的利息可能越高。
想要图安稳的话,完全可以把大部分存款用来存定期,可比做生意稳定多了,稳赚不赔。
但是如今的情况并不乐观,银行利率已经来到了“1”时代,利率一再降低到3%以下,一年期的定期利率更是降到了1%多一点。
按照这个利率变化来存定期,最终的收益是很低的,甚至不比放在余额宝里面的利息高多少,还有拿取限制!
对于存款数额不多的人来讲,影响倒不是太大,但对于那些手里存款较多的人来说,就是个大麻烦了。
手里边的定期存款越多,越受银行利率的影响,按照这个利率来看,存太多的定期还算是“亏钱”的。
因为利率实在是太低了,存了几年下来,本金加利息也没有多少,再加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可不就是亏钱了嘛。
接下来要说的是定期存款的拿取方面,相对而言更麻烦,也更容易亏损。
银行定期存款的条条框框约束还是很多的,在存款之前就需要签合约,用来确保存款的时限以及最终的利息。
这里就严格要求了具体的定期年限,是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不少人会决定存个三年,因为利率最高。
但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一定的隐患存在,那就是之后拿取这些存款的时候不够自由,提前把钱拿出来的话,就是“毁约”行为。
受此约束之下,如若提前把钱取出来的话,利息可能会降低,现实的例子确实有一些。
有位王女士就是遇到了这个麻烦,儿子在她的计划之外,急需用钱办婚礼,但是她手头的钱不够。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把定期三年的几万块钱取出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利息降低了。
很多和王女士一样的情况,这也是让很多人所诟病的一点,如若途中急需要用到钱,必须要动定期存款的话,那么这几年的利息可能就变少了。
况且在这个经济环境之下,我们也无法保证,后续的工作收入是否稳定,以及未来是否有突发需要用钱的地方。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不难发现,如今的定期存款,并不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存款方式。
对于那些手里存款比较多的人来说,“定期存款”就是在“亏钱”,定期存款存得越多,可能亏得越多。
在经济学中,定期存款被称为是“机会成本”,意思就是,虽然它很稳妥,但是也让你失去了很多机会。
相比较那些同样有存款,并且决定分流理财投资的人来说,他们更有可能去完成财富升级。
而去做投资理财的人,可能已经实现了经济升级财富翻倍,两者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最后的结果相差甚大。
在如今这个经济环境下,以及银行低利率的事实下,明年开始,“持有定期存款的人”的我们,更应该做好两手准备。
即在存钱的同时,避免“亏钱”,丰富资产多样化,分散“投资。
简单来说就是,把手里边的存款分比例去投放,一部分可以用来“定期存款”,另一部分则可以去尝试投资理财。
这样一来,你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攒钱,一边“钱生钱”,手里的存款就动了起来,更加地灵活了!
有关投资理财也分等级,是通过风险大小去分的等级,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大家可以去根据自身实际承受能力考虑一下。
如若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并且无法面对较大的亏损风险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将自己的大部分存款用于低风险投入。
中风险的理财投资就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它们的风险等级会比定期存款高一些,但也不会过于夸张。
也是可以用来管理手中的存款的一种方式,适合一些对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人群去使用,可以适当地提高投入比例。
高风险的理财投资主要是股票、外汇、期货等,这些风险相对较高,适合有理财意识和知识以及有承担风险能力和心态的人。
这些高风险的理财投资在短期内的波动很大,有可能实现短期内的财富增加,同样有可能出现本金亏损严重的情况。
以上就是有关不同风险等级的投资理财,定期存款必然是最稳妥的一种,但是收益较小,尤其不适合存款多的人去完全执行。
随着通货膨胀的问题加剧,定期存款只可能会让手机的钱变得“更少”,应该适当地拿出一些,来进行中高风险的投资理财。
一般来说,是低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高风险两种组合方式,是比较稳妥的。
也有高风险的组合方式,即中风险+高风险对个人的理财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要求过高,不适合大部分人去执行。
三、谨慎理财也很关键
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所有人的存“定期”都是没好处的,部分人还是非常适合“定期存款”的理财方式的。
对于存款较低的人群来说,银行利率以及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就是少赚几十几百的差距,这个时候就要谨慎理财了。
由于本金过低,对未来风险的抵抗力是较为脆弱的,这个时候就不要过多地去接触理财投资产品,中风险的可以适当接触接触。
再留下部分灵活使用的钱用于日常生活和不时之需,大部分存款还是要存定期,尽可能地给自己一些基础保障。
还存在部分“攒不住钱”的人群,时常会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开销超额花费。
这个时候,定期存款就很适合他们,毕竟是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花钱的限制就更多了,钱不再是那么容易花出去的了。
也不乏存在一部分人,他们的承担风险能力也有限,所以相比较手里边的钱“贬值”,他们更难接受真正的亏损。
具体就是基金、股票的实时亏损数据,对于他们这部分群体来讲,把钱攥在手里、存在银行,才是更令他们踏实的。
所以说,对于以上这些人来说,稳固资产,从容面对通货膨胀,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必要去为了高收益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守住财也是关键。
但对于有理财意识、资产多的人来说,适当地理财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很重要,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现有资产。
简而言之,每个人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做决定,究竟是“定期存款”,还是投资理财,纯粹是看自己。
健康合理的的理财存款方式就是,要有规划有目的,不盲目地去投资理财。
结语
简单地说,如今的银行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的背景之下,“定期存款”已经不吃香了,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亏损”。
特别是对于手里存款多的人来说,这么多的钱存在银行,而不分流投资,那么后果就是,收益低,资产固定,手里的钱可能“贬值”严重。
所以正常地去分配资产和存款,部分存定期,部分灵活使用,另外的再去尝试投资理财,就可能是稳妥又可靠的管理方式。
让手里的钱“活”了起来,拥有它真正的价值,并且不畏惧通货膨胀以及银行利率低的现状。
但在此基础上,要学会理财、谨慎理财,不要盲目地投资理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