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严“限塑令”实施一周贪方便“习惯”何时“可降解”?

■广州一奶茶店提供的塑料吸管,其外包装上写有建议顾客少用吸管的字样。

专家认为,限塑要从源头管控,从政策上鼓励

早在2008年6月1日,全国范围内开始正式实施“限塑令”,各地各大商超开启塑料袋“有偿使用”模式。少则一毛,多则一元,“限塑令”实施的12年间,的确让不少消费者在使用前“三思”了一下,但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这一成本敌不过“方便”二字。

广东省发改委提到,广东省塑料产业的产量、产值约占全国的16%和26%,位居全国首位,但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塑料技术和产能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为此,广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该“限塑令”自今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被称为广东版最严“限塑令”。

上述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那么一周过去了,广州的实施情况如何呢就此,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区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发现农贸市场、超市的免费塑料袋成了“消耗大户”,尽管如此,有部分商家纷纷响应政策,开始提供可降解购物袋,并取消了塑料吸管。

■统筹:新快报记者何生廷

■采写:新快报记者何生廷吴晓娴沈逸云

■摄影:新快报记者李小萌

免费塑料袋使用量大有超市每天消耗上千个

在超市,稻谷杂粮、水果蔬菜、肉食海鲜等陈列在货架柜子里的食物,只要不是提前包装称重并打上价格标签的,都需要市民自行挑选称重。这意味着手撕塑料袋成为了刚需,而一般需要称重的散装商品旁,都会放着一大卷的连卷袋,即手撕保鲜袋。在走访观察中,新快报记者发现,对于结账时需要自费购买的塑料袋,有不少市民已形成了“惯性思维”,能不用塑料袋便不用,不过对于这些连卷袋却“相当大方”。

9月6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龙口西的一家百佳超市,观察到市民在挑选蔬果时,一般只用一个保鲜袋即可,但一旦挑选肉类,便会比较“大手大脚”些。现场有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进入生鲜区后,先撕下来两三个保鲜袋,再前往猪肉区挑选猪骨——一个保鲜袋套手,避免脏手;另一个保鲜袋则用来装猪骨;待工作人员称重后,再将这袋猪骨放入一个新的保鲜袋中。这么算下来,这位阿姨买一份猪骨,前后共耗费了3个保鲜袋。

而即使面对包装完整的袋装冰鲜鸡,不少消费者都会因为它是从冰柜里拿出来的,而在外面再套上一层保鲜袋,避免融化带来的水珠。

■相比结账时需要购买的塑料袋,超市里免费的连卷袋更受“欢迎”。

相比结账时需要购买的塑料袋,免费的连卷袋备受“欢迎”。在越秀区的一家胜佳超市,超市店员介绍,顾客很多是周边社区的居民,部分人会自备环保袋,或者拉着手推车,但由于连卷袋是免费的,消耗量比较大,有些人还会顺手多扯几个回家。

“他们是顾客,我们也说不了什么,每天要用掉八九卷袋子。”店员有些无奈地说。以每卷200个袋子计算,这个超市每天要消耗掉上千个连卷袋。此外,除了购物袋和连卷袋,超市里用到的塑料制品还有用于装生鲜的泡沫箱、包装绳和分装水果、蔬菜的塑料盒。

随后,记者走访了棠下金佳生活超市、客村沃尔玛,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不少见。

电商生鲜包装常过剩

已有商家用纸袋代替

在此次广东版“限塑令”中,多次提及电商、外卖、快递等新兴领域,这几方面无疑成为重点限塑对象。对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透露,据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广东省外卖、快递、电商等行业消耗的一次性塑料袋、塑料包装、塑料餐具等合计达到55.5万吨,近三年年均增长达16%。

“我买4个黄桃,每个先用泡沫网装着,再放在透明塑料盒里,盒外面再套一个保鲜袋,最后再一个塑料袋。”市民陈女士平日里喜欢在某电商平台买菜,但对于部分生鲜蔬果的“过分”包装并不赞同。“虽然感觉平台是怕商品磕碰致坏,但这样的包装真的太浪费了,拆出来一堆垃圾,消费者处理起来也麻烦。”

此外,外卖、快递越来越成为塑料制品的“消耗大户”,目前大部分外卖餐饮企业,在配餐时为了保证菜品的完整性以及方便配送,会在外包装使用塑料袋。据新华社报道,公开数据显示,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在2000万以上。以每单使用1个塑料袋计算,年使用塑料袋超过了70亿个。

不过,也有消费者向新快报记者反映,“限塑令”实施后有餐饮商家的外卖包装已悄然“升级”。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常点的某家面食连锁餐饮品牌,以往小食炸鸡排是用塑料袋包装好,放在面盒上。而最近一周点外卖,发现塑料袋改成了纸袋。“虽然纸袋一闷容易有股味道,而且容易渗油,但这样更环保些,也不错。”

■肯德基的点餐台上放着宣传牌,提示冷饮不再提供吸管和杯盖。

塑料吸管逐渐“隐身”

纸吸管成饮品店新宠

从去年起,星巴克试点纸吸管,引起一轮热议。而今年以来,其线下门店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推广纸吸管。9月6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龙口西的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发现点冷饮时,店员并不会提供纸吸管,而是建议直接开盖喝,但顾客可按需自取。同时,该店提供打包饮品和食物的包装,均为纸袋。

记者走访多家网红奶茶店发现,大多数的包装仍沿用着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吸管,一个订单有多杯饮品的,还得再加一个塑料托底。某网红奶茶店的打包方式颇为讲究,先用一层薄膜把塑料杯装着的奶茶包起来,贴上封贴,再装进打包的袋子里。这家店的一款主打产品,还是以桶装水瓶为卖点。

奶茶界“网红”喜茶,亦在外卖时提供了多样选择——下单时顾客可选择纸吸管或常规吸管。记者在天河北路的一家喜茶店看到,店内贴有说明告知顾客推广纸吸管,外卖包装袋也改为带有保温功能的编织袋。然而,放置吸管的桶内摆放的却是塑料吸管,店员解释称,这是由于当天店内的纸质吸管使用完了。记者看到,喜茶提供的塑料吸管包装上,写明“少使用吸管更环保,无加料产品可通过杯盖小口或开盖饮用,无需吸管”的字样。

而对于麦当劳、肯德基两大连锁品牌,也纷纷推出相应的措施。6月30日起,麦当劳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家餐厅的堂食及外带率先实施停用塑料吸管,消费者可通过新型杯盖直接饮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饮。

记者走访天河一家肯德基时,发现点餐处旁立着一块牌子,写明“不用吸管或杯盖也能美美喝一杯”,表示冷饮不提供吸管和杯盖,如有需要请向店员询问。该店店员告诉记者,多数顾客拿到餐食会问为什么没有吸管杯盖,一旦解释后大部分顾客都表示支持。如果得知用餐顾客中有小孩子,则会主动提供杯盖和吸管,“怕小孩子喝饮料时洒出来,造成不便。”不过记者发现,该店内有个顾客自助打包区,里面放置着纸巾、纸袋,装食物、饮料的两种塑料袋,喝热饮的吸管,塑料勺子等,可以随时拿取,并无限制。

■广州多家超市表示,已备好了可降解的购物袋和纸质吸管。

声音

菜市场摊主:顾客要一个塑料袋,不可能不给

自2008年推出“限塑令”之后,这么多年过去,大型商超采取自费购买塑料袋的方式之后,“限塑”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走访过程中,新快报记者发现农贸市场仍是使用塑料袋的“重灾区”。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告诉新快报记者,在此前的调研中,他曾跑过多个农贸市场,发现市民买菜情况跟10年前一模一样,“一把小葱给一个袋子、两个大蒜给一个小塑料袋,买下来能用掉六七个塑料袋。”

在天河区东南街菜市场,家禽、蔬菜、海鲜、熟食、粮油等生活食品均有提供,每到早上、下午买菜高峰期,人来人往的。在购买了多样菜品之后,不少市民手里都拎着白色、蓝色、红色等多个不同颜色塑料袋,装着不同类别的东西。

对于免费给塑料袋的做法,有多名摊主均表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暂时做不到不给塑料袋。一家卖鱼摊的摊主对记者说,对于鱼、虾等这些生鲜,还有腥味,“刚杀好的鱼,不用塑料袋装,怎么卖出去”

而在客村一家农贸市场,一家卖蔬菜的小摊主有着同样的看法,他说,对于“限塑令”的实施,他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变化,“顾客买一把青菜,肯定得用袋子装啊,拎的东西多了,想多要一个,也不可能不给。”他说,之前有在新闻上看到要实施“限塑令”,不过在摆摊的时候,没有人找他说过这事,他也就不放在心上。至于为何不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摊主给出的理由是:“那个贵一些,使用效果也不是很好,我赚的利润更薄了。”

行动

有超市称:预计两个月内全面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有消费者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州永旺超市在新“限塑令”颁布前便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与普通塑料袋相比,这类塑料袋更柔软细腻,且富有弹性,但与此同时,价格也更贵——小号塑料袋每个0.9元,大号塑料袋每个1.3元。

他表示,这种可降解购物袋的成本要比原先的塑料袋高10%,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因此更换新购物袋之后,售价还是维持0.2元不变。

至于连卷袋和塑料盒,李先生表示,一方面是新规没有要求,另一方面,暂时还没有找到适合的替代品,因此没有替换的计划,“既要符合标准,又要有承重力和韧度,最主要是厂家能生产出合适的替代产品比较少。”

1.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2.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3.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5.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6.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

7.不可降解塑料袋

8.一次性塑料餐具

9.一次性塑料吸管

备注:细化标准将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更新调整。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用于特定区域应急保障、物资配送、餐饮服务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

●专家分析:

政府部门做好政策宣传,适当给予企业财政补贴

“限塑令要分门别类地弄,从源头上管控”

对于“限塑令”,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深表赞同,认为塑料的滥用问题确实给整个生态链造成了威胁,“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不限塑是不行的。”夏学民告诉记者,目前要解决的不是不用塑料,而是让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来代替,如可降解塑料。

在夏学民看来,农贸市场的塑料袋问题一直是难题,因为农贸市场销售的是初级农产品,其销售行为与包装行为同时发生,“市民买菜过程中,该拿的塑料袋还是拿了。”夏学民说,何时能做到在农贸市场全覆盖可降解塑料袋,这意味着“限塑令”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夏学民认为,塑料袋管理难,在于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建议新一轮的限塑令要分门别类地弄,从源头上管控,对于塑料生产企业做一些政策导向,引导向新的方向发展。”

此外,当有部分塑料企业在转型过程出现了亏损,政府可以考虑适当给予财政补贴,“毕竟这是为了维护大的环境效益。”夏学民说,在市民使用这一方面,政府部门同样要做好政策宣传,鼓励循环使用塑料袋。

●委员建议: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让市民明白塑料袋的危害

“有色塑料都含添加剂,里面的铅会渗透到食物中”

为此,他建议,将要求更高的“限塑令”自上而下落实到行业污染链条各层面,建立生产厂家、电商平台企业、用户末端等全行业链条责任清单,加大处罚和疏导协同管理措施,要从源头和流通过程中全面解决外卖、电商、快递等新业态所带来的新的广州“白色垃圾”问题,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白色污染”的责任。

同时,要鼓励绿色环保替代方案的开发,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再生塑料资源企业投入和税收优惠,使其能够在市场中生存。让“白色污染”的塑料袋、饭盒等在市场中找到再生替代品。

董文提到,对于政府部门方面,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限塑”工作广为人知,在推行中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并不断完善。

THE END
1.市集为什么看着都很眼熟?网友疑惑:进入复制粘贴的“跑量”阶段?!编者按:上海的夜经济为整座城市带来的蓬勃与繁荣,市集这种古老的商业形式被认为是兼具“时尚感”和“烟火气”的存在,但当每搞一个活动必搭配一个市集的当下,让市民有更佳的赶集体验、让摊主有更好的摆摊收获、让集市经济能更良性地发展,市集也要做出特色成为关键。新闻晨报·周到推出“难寻的特色市集”系列报道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4360845280388012&wfr=spider&for=pc
2.摊主见卖菜大爷吃烤焦的饼,暖心送上一块猪头肉,并把大爷的菜全部买摊主见卖菜大爷吃烤焦的饼,暖心送上一块猪头肉,并把大爷的菜全部买下来2024-11-25 10:03:48 新知速报 上海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新知速报 2953粉丝 天下大事小事,你想看的我都有 00:17 高校当众销毁香烟,学校:禁止学生在宿舍https://www.163.com/v/video/VZGTBLSQT.html
3.69位摊主,与你荒年有庆丰年庆2024市集摊主一览丰年庆2024,我们收到了90多份摊主报名,在经过多轮的电话联系、线下走访后,今年最终有69位摊主参与丰年庆市集。 他们包括来自两广以及全国的生态小农,广东本地小农,传统、健康方式制作食品的摊主,环保材料制作的日用品和百货,推广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M0NTEyMQ==&mid=2652075928&idx=3&sn=bfbc57190d2f66c96fcf4fe8c2de2971&chksm=bd3cb5968a4b3c805d19a7e3a39f304ee0e588852a14654ac9f4c584bcd6390db1665822079f&scene=27
4.食品摊贩的定义是什么?食品摊贩的定义是什么? 问:食品摊贩的定义是什么? 答:是指商品交易市场或者固定店铺以外,在划定或者临时指定区域内摆摊设点,销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或者现场制售食品的经营者。https://www.zhuhai.gov.cn/cgzfj/gkmlpt/content/3/3685/mpost_3685920.html
5.除了插画也有卖文创饰品和食物,一般都是摊主自己做的,在国庆去了好多集市这个是31间的插画集市,到12号都可以去逛,集市上有好多优秀的插画师,小卡片啥的都超可爱,买了个海报,打算卧室里贴着,感觉元气满满的样子哈哈哈。集市有室内和室外两部分,除了插画也有卖文创、饰品和食物,一般都是摊主自己做的,在31幢逛完后,也可以去52幢看看插画展,那边还有一个很有质http://www.yohomars.com/yohomars/TblFreshInfoRest/freshInfoDetail/456295?app_version=3.4.0
6.2024年1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食品安全动态标法舆情动态官方通报;“农妇卖150份粉蒸肉判赔5万”案有了新进展;多家乳企回应“袋装奶包装南北差异”;“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引关注;知名阿胶品牌广告违法被罚11万;“欺诈宰客”事件频发;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关注;“盒马线上订单加收1元包装费”引关注;王海称知名直播间带货西梅汁检出泻药 各方回应;“车厘子价格跳水http://info.foodmate.net/news/show-175030.html
7.大马热心摊主不忍隔壁新摊贩生意无人问津!好意帮对方宣传,呼吁据悉成功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顾客,其中还包括了当地顾客,同时还有来自雪兰莪、霹雳或槟城的顾客慕名前来~ 他对民众们的支持表示很感动,准备了 800 份的香蕉薄饼也在短短的 4 小时就卖光! 图片来源:TikTok / @apitzaidi_ 此视频目前累计了超过 700 万次的点击率!许多网民被这名摊主的举动所感动,认为他没http://www.moretify.com/2022/11/%E5%A4%A7%E9%A9%AC%E7%83%AD%E5%BF%83%E6%91%8A%E4%B8%BB%E4%B8%8D%E5%BF%8D%E9%9A%94%E5%A3%81%E6%96%B0%E6%91%8A%E8%B4%A9%E7%94%9F%E6%84%8F%E6%97%A0%E4%BA%BA%E9%97%AE%E6%B4%A5%EF%BC%81/
8.石器时代食物现在还有卖?长得像鸡头还有个美丽传说中工民生石器时代食物现在还有卖?长得像鸡头还有个美丽传说 8日,家住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纱帽街的毛先生,在当地薇湖路菜市场买菜时,看到一摊主正在卖一种长得像鸡头的植物果实,果实上面还粘着小浮萍。摊主说,这种果实可以吃。毛先生问:“这究竟是什么植物的果实呢?”https://www.workercn.cn/32851/201808/09/180809220107568.shtml
9.西安两早点摊主给油条添加泡打粉被判刑还得在媒体上道歉早点摊主[摘要]华商报10日A05版报道了两个早点摊主在油条的面粉里添加泡打粉,铝残留量分别达到标准的10倍和6倍多两起案件于8月9日开庭。昨日,莲湖区法院对这两起案件宣判,两个摊主分别获刑并支付惩罚性赔偿金。 华商报10日A05版报道了两个早点摊主在油条的面粉里添加泡打粉,铝残留量分别达到标准的10倍和6倍多两起案https://news.hsw.cn/system/2018/0811/1013791.shtml
10.一斤卖到45元,西安人喜爱的这种菜价格回落依然贵,你尝鲜了吗?4日早晨,在西安市城南的一个早市上,多个摊位都摆着香椿。深红色的香椿被用皮筋扎成小捆儿,放在菜摊上售卖。一位摊主说,她的香椿是云南那边的,售价是40元一斤,一小捆的价格大概是十几元。另外一位摊主介绍,他家的香椿是四川的,价格略便宜,35元一斤。 https://m.gmw.cn/2021-03/04/content_1302148178.htm
11.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多糟糕?前菜:谁给了三鹿往奶粉里放三聚氰胺的胆子??www.zhihu.com/question/35688621/answer/2560896275?utm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44571/answers/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