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全大学生“说案明理”警示教育案例兼职诈骗

★案情通报:日结兼职,竟成“诈骗嫌疑人”

★以案说法:从“以案说法”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以案说德:从“以案说德”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以案说责:从“以案说责”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案情通报:

日结兼职,竟成“诈骗嫌疑人”

★以案说法

从“以案说法”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方式涉及交友、购物、兼职、考试、社会实践等多方面,造成了大量学生泥足深陷,损失惨重。传统的电信诈骗,如冒充熟人、谎称彩票中奖等,比较容易分辨,但大多不会以公司的名义出现,而目前大学生误入诈骗陷阱最多的,恰恰是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的“公司”,有着较强的隐蔽性,让人难以分辨。如果公司从事电信诈骗活动,在其中担任客服、财会等职务,对上述情况知情的,也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五条: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条学生不得有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为,不得从事或者参与非法和违法的社会、政治、团体、宗教和迷信活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其情节、性质和后果,给予严重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或其他法规,组织参与未经批准的大型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组织和煽动闹事,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3.张贴、投递、散发大小字报,混淆是非,制造混乱,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4.组织、成立或加入非法社会团体和组织,从事非法活动,刊印非法刊物,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5.组织开展未经批准的社会、政治活动,举办未经批准的沙龙、俱乐部等活动,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6.在校园内传播宗教或者进行宗教活动,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经教育不改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7.参与非法传销、邪教、封建迷信活动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经教育不改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8.违反学生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成立未经批准的学生团体并开展活动,出版刊物,或者以合法学生团体名义开展非法活动,或者有严重违反学生团体管理规定并造成危害后果的其他行为,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9.上述行为确系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且认识深刻、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行为的,可以给予降低一级处分等级处分。

第七条触犯国家法律、法令、法规,受到司法或公安部门处罚者,视其情节、性质和后果给予以下处分:

1.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2.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警告、罚款处罚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处罚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二、以案为鉴,牢记教训

警示一:加强法制学习,提高法律意识

本案例中的赵某、李某法律意识淡薄,对兼职的合法性、合理性缺乏正确认知,在蝇头小利的驱使下,涉嫌违法兼职。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只有人人守法、凡事依法,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稳定。因此,大学生必须接受法制教育,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学法,严格守法,主动用法,自觉护法。

警示二:合理运用法律武器,避免陷入非法兼职陷阱

近年来,兼职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除学习以外的重要部分。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出兼职,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但有的学生选择兼职,却是为了满足自己高消费的需求。大学生经济还没有独立,当父母给的生活费难以承受自我消费需求时,为了能购买高档物品,只好选择兼职来增加收入,甚至就算知道有的兼职可能不正规,也愿意因收入高昂,心存侥幸地上了诈骗分子的当。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诱骗他们通过违法方式获得立竿见影的违法收入。若想避免被非法兼职带入歧途,大学生应掌握防诈骗的法律知识,在找兼职的过程中更应当擦亮双眼,不被高薪轻易诱惑,发现兼职工作涉嫌违法犯罪要及时报警,迅速保存涉案证据,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以案说德

从“以案说德”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违法诈骗损害社会诚信体系,破坏公共秩序,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明辨是非,坚决抵制诈骗行为,做守德诚信的好公民。

一、案例中的失德表现

(一)兼职涉嫌诈骗,道德缺失

根据国家公安部统计的有关数据,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光是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所涉及的财产损失就高达353.7亿元。这353亿的背后,有多少家庭伤痕累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甚至走上绝路,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就在国家大力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的同时,赵某与李某却为了一点小利,在明知兼职工作存在诈骗嫌疑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与诈骗分子为伍。她们的行为不仅对自身造成了影响,更对学校及社会带来了危害,严重损害了他人利益,是对社会公德的漠视,也是自我道德的缺失。

(二)多人涉及欺瞒,诚信缺失

警示一:提高诚信意识,争做守德好青年

警示二:增强是非观念,切勿好心办坏事

大学生尚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阶段,缺乏社会经验,考虑事情不周全,很有可能导致有时候判断失误,好心办了坏事。本案例中的赵某、李某,希望通过外出兼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是自强自立的好事,但是由于他们的是非观念不强,又被利益所驱使,导致误入歧途。在面对纷繁众多的校外兼职时,大学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投机现象所迷惑,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力,选择合理合法又能胜任的兼职岗位。此外,本案例中的室友也缺乏是非观念,他们为了所谓的“义气”“友情”,为赵某、李某隐瞒未归寝的事实,实际上却是埋下了安全的隐患。作为大学生,应当具有是非分辨能力,在遇到同学朋友出现问题时,不应包庇纵容,要仔细辨别是非曲直,选择真正安全、正义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以案说责

从“以案说责”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一、案例中的失责表现

(一)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失责

赵某、李某作为两名当代的女大学生,首先没有尽好自我保护的责任,随意轻信他人,加入日结兼职工作,忽视了自我的安全问题。其次,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她们没有考虑到非法兼职的危害性,轻易卷入了诈骗刑事案件,为诈骗分子的犯罪行为“助纣为虐”,这也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失责。

(二)作为室友的失责

室友明知赵某、李某外出兼职未告知辅导员,当二人彻夜未归时,却仍然在撒谎隐瞒、躲避学校查寝,没有将她们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没有起到室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职责。

警示一:加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学生涉世不深、风险意识不强的弱点,或设下“陷阱”引君入瓮诈骗钱财,或以低门槛高回报的工作岗位诱骗学生上岗为自己牟利。大学生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资料,不要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住址、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手机上安装好“反诈卫士”APP,对不清楚的事宜要及时向老师沟通咨询,确保自己不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在选择兼职工作时要提高分辨能力,入职前要注意査明公司有无合法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与证照相符,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切勿有贪图高额收入的侥幸心理,避免受到诈骗分子的利用,在无意识之中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THE END
1.人民法院案例库诈骗罪案件案例汇总(二)上述客观行为足以反映出王某杰意图通过人民法院的公权力,冻结、扣划上述款项,从而骗取孙某荣垫资款用于偿还其个人债务,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法律特征。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王某杰犯诈骗罪的定罪和量刑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应当予以维持。https://www.mingdalawyer.com/show-list-896.html
2.a省“招聘转培训涉嫌诈骗”“第一案(2)电话邀约,确实存在“话术”,但话术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诈骗,话术在销售行业是普遍存在的。且J某供述,该话术是总公司提供,雷某供述,“话术”是从南京校区引进,华东大区每个校区都有“话术”,王某某电脑提取的常州校区孟某某电销话术分享也能证明(卷五P26)。且电话邀约时,咨询师均明确说明是培训,实训生(卷五P161http://www.jytlawyer.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05&id=1074
3.特大诈骗系列案中,公司员工如何争取无罪不起诉?笔者所带领的智豪律师事务所作为重庆一家专业从事刑事案件代理的律师团队,曾办理过不少的诈骗犯罪案件,更是为不少的诈骗犯罪中公司中层及底层人员进行刑事辩护工作,运用“不可罚的中立帮助行为”这一辩护观点,收获了不少的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的成功案例,现笔者根据张智勇律师团队亲身经办的成功经验和检索,对诈骗犯罪http://www.cqzhihaolaw.com/a/xingshipanli/20220626/65075.html
4.企业高管刑事风险防控(1)犯罪预防: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团法人的聘请,提供法律咨询、企业高管刑事风险防控培训、出具风险评估报告、草拟风险防控方案及协助客户建立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等。 (2)侦查阶段:接受委托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涉嫌罪名和案件情况,提供法律意见,申请取保候审,代理申诉和控告; https://njeca.org.cn/4/10253
5.法律案例风险(精选6篇)法律案例风险(精选6篇) 篇1:法律案例风险 浅谈技术入股优势和相关法律问题 2010054040015 李旭 【内容提要】 技术入股是指技术持有人(或者技术出资人)以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公司的行为。技术成果入股后,技术出资方取得股东地位,相应的技术成果财产权转归公司享有。将技术成果价值化有利于提高技术出资人的入股积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619p34e.html
6.法律咨询公司欺骗,欺诈,没有履行义务黑猫投诉投诉编号: 17375673756 投诉对象: 广东明义法务咨询有限公司 投诉问题: 不予退款,欺诈 投诉要求: 退款 涉诉金额: 2900元 投诉进度:待分配商家2.未经授权,本平台案例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3.黑猫投诉处理投诉不收取任何费用,凡以黑猫投诉名义收费的均为冒充、欺骗行为,请及时报警并与https://sx.tousu.sina.com.cn/complaint/view/17375673756/?sld=0f865ff460f00ca3a998098f04838a6b
7.最新刑法全文诈骗案例分析法律分析:有价证券诈骗罪构成既遂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关于最新刑法全文诈骗案例分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本文根据法律问答整合汇编以供参考,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也欢迎您到专业律师事务所进行在线咨询。https://www.fljg.com/xingfa/678338.html
8.16种集资诈骗案6篇(全文)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构成集资诈骗罪,上诉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一审判决定性有误。 二、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非法集资838万余元、个人领取业务费61万余元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个人吸收集资款76万余元,又将阜阳亿源公司七部集资款收入761万余元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ffqz7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