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受害者不做附和者不做冷眼旁观者!女检察官云端教你如何防欺凌

8924f9d53f8241a1a36fbbf21a585a23411184052022-05-3116:25:46/a/20220531/8924f9d53f8241a1a36fbbf21a585a23.shtml

唐顗,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现任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法治副校长,是江苏省检察机关第三届未成年人检察标兵、江苏省检察机关优秀法治巡讲员,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开展的以“防治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转发。近期开设法治教育云课堂“一唐课”,让青少年随时随地接受法治教育。

哪些行为属于学生欺凌?

学生欺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园欺凌。唐顗说,作为法治副校长,她在中小学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宣讲的时候,差不多每所学校都有孩子跟她说:“我们班没有人打架,没有校园欺凌。”其实,这是对学生欺凌的一个很常见的误区。打架斗殴,只是学生欺凌的冰山一角。

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所以,学生欺凌可不仅仅是拳打脚踢,可以用五个字来归纳学生欺凌的类型:

一是打,受到殴打、被别人用肢体暴力恶意攻击。

二是骂,被恶意取笑、嘲弄、侮辱、讥讽、贬低。

三是毁,被故意损坏书本、衣服等个人物品或财物。

四是传,在网上被恶意传播谣言、诋毁、人身攻击。

五是吓,被恐吓、威胁、逼迫,被故意无视、被联合起来排挤。

学生欺凌的危害有哪些?

唐顗曾经办过这样一起案件,一名女生在初中时遭遇校园欺凌,经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因为这段经历,她误以为,软弱会被欺负,只有结交坏孩子才能自保。后来,这位欺凌的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将一名无辜的未成年人殴打致伤。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有统计,青少年犯罪中,55%曾经有过欺凌或被欺凌的经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欺凌都会导致犯罪,学生欺凌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成绩上受影响,日常生活在暴力的黑影之下,会导致孩子认知功能受损,比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业成绩一般都会大幅度地下降,乃至一些孩子因为遭受比较严重的伤害,迫不得已逃课,转学,甚至辍学;

其次,是生理上的症状,比如无缘无故的头疼、胃疼、失眠、做噩梦等等;

最后,会发生心理上的变化,孩子会由乐观变得悲观和敏感,表现得患得患失,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自闭症或者抑郁症。

对于欺凌者,他们较为冲动且情绪化,具有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激怒。经常欺凌同学会导致他们在群体中受到排斥,长此恶性循环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成长道路上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如何防范学生欺凌?

唐顗建议,对于学生,应做到“三不”,即:

不做受害者

不做欺凌者

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

同学们上学时不要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前往偏僻场所尽量结伴同行。和同学要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地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不幸遭遇校园欺凌时,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勇敢地说不,寻找机会逃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

对于欺凌者来说,要学会善待同学,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无权侵犯他人的尊严。通过欺凌他人取乐无法让你得到真正的友谊,一不小心还会落入犯罪的深渊。

如果你是旁观者,不要在旁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校园欺凌的帮凶;要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向被欺凌者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向老师、警察求助。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并且任期最长的老师,防范校园欺凌,广大家长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榜样无敌”,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相处中通过非暴力方式多和孩子沟通;

二是“培养爱好”,要培养一些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避免让孩子收看大量暴力内容的电视、电影,玩一些暴力的游戏等等;

四是“家校联络”,家长要与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确认学校是否对校园欺凌的行为有所处置或处置是否得当,必要时可以和学校共同矫治。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今后的防欺凌系列微课中,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欺凌问题,邀请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THE END
1.“妈妈,我被同学打了”,聪明的妈妈的做法比“打回去”更管用父母所以通常会第一时间让孩子打回去,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带着孩子找到欺凌者,为孩子造势让孩子打回去。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激发更深一层次的矛盾,比如会遭到对方家长的报复、会导致霸凌者心理异常而被起诉、会因为下手重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赔偿、孩子会遭到对方长期的“惦记”等等。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507A3H055616ZD.html
2.不做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外,还有一类被卷入欺凌事件的群体,即旁观者,他们目睹了欺凌事件的发生,这个群体人数众多,他们对欺凌的态度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欺凌事件的走向和发展。 芬兰著名校园欺凌研究专家Salmivalli根据旁观者行为特点将其分为:欺凌助推者、煽风点火者、局外者和保护者。欺凌助推者http://sf.qdu.edu.cn/sbpc/info/1027/1100.htm
3.校园欺凌事件中“让旁观者不再旁观”之策略从参与欺凌事件的对象角色来看,校园欺凌事件的主体主要包括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旁观者往往被认为是那些在现场目睹欺凌事件的经过但没有直接“参与”事件的人。在欺凌事件中,教师通常关注更多的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而忽略旁观者。事实上,旁观者作为欺凌事件中一种重要的隐性力量,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会影响欺凌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10/t20231025_2111107978_wap.html
4.远离校园欺凌教案(通用17篇)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暴系统。 远离校园欺凌教案(通用17篇)2 校园暴力事件,从来都不曾淡出过视野,每个成年人在学校的经历中,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受,有些是被欺凌者,也有欺凌者,更多的是旁观者,一部《少年的你》,以极其细腻的手法描述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在带给观众感观刺激的同时,也https://mip.wenshubang.com/jiaoan/2546935.html
5.杜绝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旁观者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被欺凌者。他们不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者,但目睹或听闻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校园欺凌行为中处于旁观的位置。 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旁观者可能采取三种行为:“作为”、“不作为”、对欺凌行为起哄。“作为”是指及时为受欺凌者提供支持、帮助和保护;“不作为”是指拒绝为受欺凌者提供https://mip.ruiwen.com/wenxue/banbao/298917.html
6.校园欺凌事件中,对受害者的界定,是一个需要审慎打量的命题。显见C.校园欺凌事件中,其实没有真正的旁观者 D.学生时期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校园欺凌的根源”文段并未提及,属无中生有,答案锁定A选项。B项和C项对应文段“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受害者还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https://v.huatu.com/gktk/RKQO.html
7.关于校园霸凌,你应该知道的事!(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别忘了 还有法律在保护着“你” 部分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zMyODU0Mg==&mid=2247535245&idx=2&sn=4cf2ba587f59e877a12e996185012144&chksm=ebb16d3ee29007b651bf6cacacdd3761e229b82c4a89454ffd9fdba454283ca9a70d4971a74f&scene=27
8.幼儿防欺凌教案(通用17篇)幼儿防欺凌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防欺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防欺凌教案 1 目标: 1.正确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 https://mip.jy135.com/jiaoan/926047.html
9.父母在防治校园欺凌中做好这样的5个角色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些反常表现时,就需要提高警惕,通过聊天等形式向孩子了解情况,并及时向教师了解情况、进行沟通。 四、父母应当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在一个欺凌事件中,无论孩子是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旁观者,父母都需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 1.孩子未遭受欺凌。https://www.meipian.cn/3jq0n6fg
10.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材料(精选8篇)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42n8ybc.html
11.《legalhigh2013SP》:校园欺凌受害者缘何成“孤岛”(胜者即是葛峰(新浪微博:@frankcj)近年来,国内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有研究显示,由于未成年人的思维和人格教育还不成熟,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受害者多是那些身处校园,却如同海中“孤岛”一样的孩子。这些受欺凌者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因为体型与其他孩子不同、性格比较内向、或是家庭背景欠佳等原因,被同学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1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