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杨国荣:从价值取向看儒学的现代意义儒家民本

儒学;人禽之辨;文野之别;现代价值与意义

荀子像

一、“人禽之辨”和“文野之别”

以人与动物(禽兽)的分别为指向,“人禽之辨”主要在于把握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对儒学来说,人不同于外在对象,更不能与物等而同之,“人禽之辨”即以此为前提。这一看法与道家有所不同,道家以自然为本,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往往倾向于模糊人与物的区分:从万物一齐、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的观点出发,道家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这一观念意味着泛化自然原则,使之成为普遍的价值取向,其内在旨趣是强调天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并未根本不同。相对而言,儒家以“仁道”为基本的价值原则,要求从人的视域考察世界,并肯定天地之中,人最为贵。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自然原则侧重于以天观之,儒家的仁道思想则以确认人的内在价值为内涵。孔子在解释何为“仁”时,即以“爱人”为其核心;《论语·乡党》中有马厩失火、孔子急切地问“伤人乎”,而“不问马”的记载,这一关切也体现了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肯定:马固然也有价值,但它们归根到底乃是为人所用,亦即其价值包含工具或手段意义。只有人才本身即目的,故关切之点应放在人之上。

董仲舒像

孟子像

二、人类文明与价值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罗兰夫人像

按其本义,“民主”有其积极意义,确是个“好东西”,但在今天被片面化的扭曲形态下,“民主”已成为西方获取“话语权”、打压所谓“非民主”国家的意识形态工具,在此背景下,应当回归人类文明这一传统儒学所肯定的主流价值,以此涵盖民主、维护社会共同体。从引申的意义上说,在政治领域,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文明高于民主。这一口号并不否定民主,而是将其涵盖于文明之中,由此,广大人民既可以获得话语权的主动,也可以避免狭隘的阵营划分,真正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价值。

本文作者著《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三、儒家仁道更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价值

本文作者杨国荣教授

作者:杨国荣,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THE END
1.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免费参考共5篇百科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一) 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华传统文化研习活动后,我的内心满是震撼与感慨。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蕴藏着无尽的智慧与魅力,初次系统性接触,便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它浅薄的认知。 诗词歌赋是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的纯真质朴,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http://bk.rawanfa.com/bk/202412/t20241210_65210.shtml
2.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读后感 如果说有一本书对我今后研究生专业选择影响很大的话,那一定是阿西莫格卢所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影响用“震撼”一词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这本书对我的政治经济学带来近乎颠覆的理念冲击。文中最主要的两个对象——包容性制度和汲取性制度在我没通读全文之前还https://zhuanlan.zhihu.com/p/683113074
3.国家安全利益范文12篇(全文)二、南海争端对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影响 (一) 南海争端挑战我国领土安全利益 所谓领土安全, 其内涵是指领土与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威胁, 领土不被占领、不被分裂、不被分割或兼并;其外延包括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管辖权不受侵犯和威胁。[1]由于南海争端涉及到六国七方, 且各方都提出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2cfniwk.html
4.《父母规》原文注解及读后感《父母规》集古圣先贤之教与中西方家庭教育,合传统文化与教育学、心理学、亲子学之要义,涵盖教子成长之胎教、育婴、启蒙,学习、处世、婚恋、事业各个层面,在语法格式上与《弟子规》、《三字经》相似,采用三字一句,两句或多句连意,阅读轻松,浅显易懂。 https://www.meipian.cn/29syqijg
5.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读后感文化、 权力与国家__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读后感 《文化、 權力與國家 : 1900-1942 年的華北農村》 讀後感 《文化、 權力與國家 : 1900-1942 年的華北農村》 (CULTUR, POWER, AND THE STATE——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9) 一書是美國學者杜贊奇(PRASENJIT DUARA) 的精心力作。 在這本書中, 作者http://m.doc88.com/p-6061907484065.html
6.《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读后感然而,由于该时期中国社会的其他社会力量发展薄弱,社会的多元化程度很低(比如与封建时期的欧洲和古希腊相比),由战争而催生的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发展最终均为国家所控制;国家权力的一元独大为儒法国家(Confucianism - legalist state)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并限定了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https://m.dushuqun.cn/article/q_5808.html
7.海权论读后感(通用6篇)历史证明, 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乃至国力的兴衰与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以及航海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1.3 美国 门罗主义是美国从内向国家向外向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马汉的海权论都属于美国盛年期的大洋战略。这一时期与中国目前的国力上升阶段有几分相似。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r075kmz.html
8.产品技术和管理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营销学教授,材料学领域的知名学者Richins认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给人们带来的抚慰与快乐,完成新任务的高效与便捷,以及炫耀性消费赢得的他人的尊重。”这就是主观价值,因使用和拥有一项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的好处,即为客户带来的个人意义。https://blog.csdn.net/xpp02/article/details/84148788
9.伟大的国家才有伟大的货币——《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2我周围有一位朋友就特别信奉这些东西,我凭直觉、常识和逻辑觉得他是错的,但自己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也反驳不了他。看到翟东升教授的这本《货币、权力与人》,眼前一亮,很多概念的阐述那么清晰。上次关于这本书写过一次读后感,但这本书内容极为丰富,没有写完,今天再摘抄一些内容。强国家和强经济 首先关于政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072615699619283&wfr=spider&for=pc
10.《中国制度面对面》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https://www.xuexila.com/guanhougann/c540285.html
11.文艺复兴前的基督教国家观与实践——读《基督教史》有感而这一次曾经的修道主义者回到了城市,在抗争阿里乌派皇帝的干涉同时,对正统派的国家观进行了新的塑造。他们认为教会事务是独立与世俗国家的,亦即教权独立于王权。随后这些修道主义者的观点也影响了帝国教会。 教皇格拉修斯一世在494年致东罗马皇帝的信中写到“这世间主要被两种权力统治,即神圣的教权与王权”,这被https://wethinker.blog.caixin.com/archives/149302
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精神文化为基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使命,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立足校情,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风格和完善的学校文化体系,使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凝聚力显著增强,努力创建文化品味高的书香校园,环境优雅的绿色校园,创建国家级“绿色https://fuzhong.nwafu.edu.cn/xxgk/zcfg11/91f57c2d509741e396d05cef777afca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