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颜晓峰: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颜晓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少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过去中央开过很多的全会,但是关于专门研究法治的全会,关于专门作出法治的决定,这是第一次。我们大家在座的都很年轻,十几岁,二十来岁,那我们要把这“法治”这两个字牢牢的印在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基本的坐标,一个基本的准则。

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分几个问题把四中全会包括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给大家做一个概括介绍。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第一个问题我们想讲一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决定》的意义。第一个问题就叫做推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今天的《解放军报》在座的看到没有?看到的举手,今天的《解放军报》。没有看到!这说明你们现在报纸上午到了还没有看到,那今天《解放军报》有一篇采访,第七版《热点观察》就这个标题。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去看一看今天《解放军报》第七版《推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首先我们讲这个之前,我们说为什么要有法治,我们可以举例子。前几天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他到安徽看了一个“六尺墙”的旧址,那这个六尺墙有的同志可能知道是古代的一个故事,就是两家为盖房子为三尺墙的宅基地发生争执,大家很多都从农村来的知道,宅基地是有边界的,是有产权的,是自家的土地。

所以发生争执了,这个说这半尺宅基地是我的,你不能往前盖,那个说这个是我的,我要往前盖,所以就发生争执了。好,这就是在社会当中我们经常要遇到的各种利益纠纷。怎么办呢?几种方式咱们可以看,有一家他采取的方式就是到京城里找关系,他们家有一个亲戚在京城里做大官,写了封信送到京城,希望京城做官的这个亲戚给他们说情,或者替他们摆平这件事,利用你的权力,利用你的影响力把对方那家压下去让我们占了这三尺墙。好,就是解决利益纠纷开始想到的是利用关系、利用权力这个方式,这是一种方式,或者简称就叫做人治的方式,找人。那做官的这个亲戚眼界比较宽,心胸比较开,他收到这封信,他就觉得我家亲戚求我了,我在这个问题上我一定要给我家亲戚长脸,我一定要显示我家的人在家乡不能受欺负,我得一层一层地跟下面打招呼,让你们替我摆平这件事情。

结果他采取一种方式,写了一封信,或者说写了一首诗,给家里捎过去了。这首诗叫做:“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又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好懂好记,什么意思呢?算了吧,不就半堵墙吗,让他就是了,不管亏不亏让他就是了,当年秦始皇修了万里长城又怎么样呢,长城还在,秦始皇早就没有了,万里长城都无所谓,何况你这三尺墙呢!

好,所以说这个官员他处理利益纠纷,他采取的方式是让的方式,或者说道德的方式,咱们讲道德讲谦让,这个也是一种方式。

那还有一种方式,假如两家的宅基地边界是清楚的,确实有契约,我们的这条线到那条线是有明确的事先约定的,那还可以采取一种方式,就是采取买卖的方式。我不是想多占这半尺墙吗,已经就是你的了,那怎么办,我出钱,我出钱把你那三尺墙的宅基地买下来,也行啊,我通过出钱的方式让你把那三尺墙的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所有权转让给我们,这也是一种方式,就是商品货币交换的方式。那问题是什么呢?这一家他为什么发生争执呢,实际上他宅基地的边界是不清楚的,没有搞清楚是谁家的,所以都说是我的,那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争执的情况下,再用更古老的方式是什么呢,用拳头,我们发生争执了,好,那我们就打,用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我们看很多原始部落他解决纠纷问题就是靠打,包括在一些地区为土地或者是水源的使用问题上,包括矿场使用问题上采取方式是什么,打。打赢了就是我的,这是更原始的一种方式,通过武力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这也是一种方式。

那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走打官司的方式。咱们都有争执,怎么办呢,那我们就打官司,诉诸一个中立方,诉诸一个有权威的权力机构、法律机构来给我们解决问题。所以古代官员很多他都有这个职责,叫做处理民间的纠纷、诉讼。一个县官什么都管,包括民间的纠纷,你要作出判断,你要作出这个问题怎么断,断了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就看,通过这个半尺墙的纠纷,他实际上就包含了我们人类社会解决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纠纷,有多种方式可以解决,那最后慢慢从总的趋势来看,走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治的方式。

好,大家就清楚了,多种方式,法治要成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的方式,所以现在我们讲的法治就是要为,第一讲它的作用,要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法治要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大家虽然年轻,但是也学习过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就从这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从治理的基本方式或者说主要的方式可以说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叫做神治、人治和法治。

最早的阶段是神治的阶段,也就是说神的权威作为治理的基本的依据,宗教教义、宗教的条文就成为判断是与非、罪与非罪的标准。我们知道欧洲中世纪有一个叫做罗马宗教法庭,或者叫做罗马的宗教裁判所,他可以说是以教治国的典型,就是把基督教的教义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我们知道近代“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来的,“日心说”提出来以后,他和基督教教义传统的“地心说”不一样,不一样后罗马宗教法庭就判处哥白尼的学说为歪理邪说。伽利略坚持这个学说,太阳是宇宙的核心,受到监禁;还有一个叫做布鲁诺的,他也是哥白尼的忠实信徒,也坚持“日心说”,那最后罗马宗教法庭判处他火刑,火刑就是活活烧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这个是人类发展经过的这样一个阶段。

那再往前走他实际上就进入了人治的阶段,就是把天上的权威变成地上的权威,把神的权威变成了人的权威。人治在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说还是影响比较深的。我国古代可以说是人治传统比较深,那我们可以看,中国这个封建社会历史是一种治乱循环,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治了以后又逐步的进入新的动乱,新的政权形成,就这样一个治乱循环的过程。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也有过封建盛世,比如说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那这都是中国古代社会达到一个发展的高峰。但是,到了这样一个高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和当时皇帝的英明连在一起的,皇帝比较开明,皇帝治理比较有效,皇帝在治理天下时还是比较听得进去底下大臣的意见的,但是不能保证长治久安,这就是人治的缺点,虽然皇帝叫做天子,天之骄子,一个人说了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容易犯错误,因为你个人的认识能力、智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你的认识出现问题了,出现差错了,就容易没有力量来扼制你了,就容易把这个国家引向歧路,把这个民族引向混乱甚至是灾难。

人治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掌握权力的人,运用权力的人,他本身也不是没有弱点的,有弱点,什么弱点呢?容易有私心、有私欲。有私心、有私欲所以就会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以权谋私,这个权力不是用来为老百姓为群众造福的,而是以权谋私的,为个人、为家族来谋利益。这就是为什么从长远来看人治不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们看原始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候,开始大家知道有尧舜禅让,到了大禹治水这个禹就开始不禅让了,就开始搞世袭了,一个是终身制,终身为帝,第二个是世袭制,就是说皇帝这个位置一代传一代,传给自己家的儿子,长子。为什么要搞终身制要搞世袭制呢,实际上就是希望这个财富长期的永久的由自己最亲的人来掌握。这个就是私心、私欲在起的作用。

所以从文明发展的趋势,要走到法治,就是说人们建立法的权威、创立法的权威就是为了用法来管制人治,用法来管理人,用法来约束人。所以从现代政治文明他发展的一个阶段,就是要进入法的权威,所以说这叫做依法治国。法的权威根本上就是人和法的关系,人要服从法,虽然人制定了法,但是人要服从法。人有权力,但是权力是从属于法,是要按照法的规定来办事的,人的行为受制于法,这就是法治,人不能为所欲为,人不能随心所欲,要在法的规则下办事。所以习近平同志讲:“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当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现代化进程都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这个民族和国家就相对来说能够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如果人治和法治关系处理不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容易处于动乱之中。这是讲从神治、人治到法治。

再讲讲发展阶段,就从法制到法治,就法律制度和法的治理这又是不同的阶段。就实际上我们讲古代社会也有法,有法律,讲这个“十二铜表法”,就是古罗马,古罗马就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秦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颁布了“秦律”,用“秦律”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法律制度,那可以说古代社会有法律,但是有法律不等于有法治,为什么呢?就是刚才讲了人和法的关系,就是说法治的基本标志就是任何人和群体都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再有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在人治社会当中虽然有法治,但是君王、天子、皇帝他是不受法的约束的,法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是治理老百姓的。

那运用法的人、执掌法的人不受法的制约,所以这还不是真正的法治,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刑不上大夫”,就是犯了罪了看什么人犯的,老百姓犯了用刑来罚你,那一定以上的官员犯了不治罪,这就不是法治了。就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对犯罪行为的制裁不是因为你的身份,不是因为你的血统,或者是不是因为你爹是谁,而是你到底是犯的什么罪,所以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法治的精神,法治国家。

那从我们国家来看呢,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初我们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然后经过文化大革命,我们党邓小平同志认识到民主和法治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所以邓小平就提出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问题,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法治国的思想就逐步的完善。十五大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了这次四中全会我们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一个任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法治的认识是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这是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法治的进程,看得出来,从这个发展的线索来看,是法治的作用越来越强,人们对法治的推崇、法治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第二个就是讲法治功能,法治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法治实际上就是要制定一整套规则,来对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社会交往的各种规则要作出规定,这样的话人们就依法办事,就知道规则是什么,什么是可以干的,什么是不可以干的,什么是属于我的,什么是不属于我的,如果我的权益受到损害,我怎么样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遇到就是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是私了还是让法律来说话。这都是讲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不运用法律的问题。

那大家在来自各个地区,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经历,也有很多亲属,肯定在生活当中也涉及到很多的涉法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涉法问题上我们首先要知道法是保护我们的,是保护我们的正当权益的,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比如说大家很多家里都有自己的房子,家里可能有自己的财产,或者是有的家里是做生意的,你做生意遇到欺诈案件怎么办,遇到赖帐行为怎么办,那你最好的办法还是寻找法律保护,你靠刚才我们说的拳头的办法或者说黑社会的办法,我从社会上雇佣几个打手甚至杀手来解决问题,这都不是法治的方法。我们还是通过法的方式,通过诉诸法律的方式来追回我们的损失。我的东西被盗窃了,那我是怎么办的,那同样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利益最可靠的保障是法治,否则自己家里有了合法的财产,但是总是没有一种安全感,怕被抢了,怕被偷了,怕被绑架了,那这样的话实际上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再有我们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就是要维护社会公正的,我们讲社会主义法治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他是把人民利益作为我们维护法治的基本原则,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一个社会发展的法律保证,因为我们讲宪法规定人们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他就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他,保护你人民在各个方面的利益,包括法律的制定,能够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所以法治的功能可以从我们一个是对利益的保护,第二个就是对纠纷的解决,我们都建立一整套很清楚的规则,我们这样的话就有利于我们这个社会能够稳定,能够不出现大的问题。

那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的现状来看,首先我们讲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法治体系已经形成了,就是我们还是制定了法律体系,同时我们在法治社会建设上我们也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大家在实际生活当中感受到就是说法治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同时法治的观念也越来越强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法治建设当中还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呢,为什么我们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呢,就说明我们现在从我们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在法治建设上还有一些问题。

比如说一个是立法的问题。立法的问题就是说法律的完善程度还不够,从立法部门的这种他的立法的这种指导思想有的还有问题,所以决定提出来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较为突出,就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法律条文他是各个部门来主导制定的,那国家各个部门主导制定就有一个问题,就是部门利益成为制定法律的主要的考虑,叫做争权诿责,就是部门有利的,我把我的权利要搞的大大的,那对于部门不利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推出去,不把他作为我的职责,这是我们在立法当中存在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执法和司法的问题,有了法了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司法腐败,这个在社会生活当中比较大的问题。云南有一个政协副主席是民主党派,老百姓遇到一些冤枉的事就找他,希望他能够出主意想办法,他就鼓励老百姓去走信访这条路,就到省城、京城告状去,往信访办公室写信让领导批。他不主张老百姓去找法院,为什么呢?他就叫做“信访不信法”,觉得信访比走打官司这条路靠得住,走信访整不齐领导批了,领导批了底下就重视了,重视你这个事可能就会解决了,那走打官司这条路最后也可能解决不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一些群众对于我们的法治缺乏信心,因为我们即使遇到事我们虽然走法的路,但是我们也想我们得在这个公检法部门找人,我们得找人,虽然我们是打官司,但是我们为了打官司打赢,那我们先在公检法系统我们找人,找人能够帮我们。那这样的话慢慢的司法腐败的问题就出来了,就是法治失去他应有的公正性,所以有句话叫做公正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到打官司也没有公正可言了,这样的话就容易让老百姓失去对法治的信心,这个是比较大的问题。

比如说前一段报道,原来广东有一个健力宝集团,健力宝集团有一个老总叫做张海,他判了十年刑,然后在监狱里两次减刑,就是很快通过减刑的方式就出来了,出来以后就失联了,失踪了,就跑了。跑了以后上头重视了就开始追查,到底这个张海为什么减刑,为什么两次减刑,根据是什么。最后查出一批人来,就是监狱里的人、司法系统的人都在帮他,帮他减刑。你减刑要立功,我给你创造条件我给你爆料,那个人有犯罪材料我让他跟你关在一个牢房里,那你的爆料材料我告诉你,我就举报,我张海举报那个人有犯罪什么什么材料没有报告,举报立功,好,监狱的人内外沟通,立功了减刑。然后第二次减刑怎么办呢,人家说不能再在这了,再在这太显眼了,那就转移到另外一个监狱,大家都不熟,你再立功再减刑。

实际上就是我们司法系统的各个环节、各道保险阀,最后在金钱贿赂面前全部失守了,本来是公正司法,结果司法在金钱面前被全部攻破了。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当前就是讲建设法治中国依法治国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了法但是不能够严格执法,法在权力面前,在人情面前,在金钱面前变的疲软了、失效了,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全民守法的问题。一个就是我们的法治意识强不强,再一个就是我们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头守法,这个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讲培养法治的权威,领导要带头,因为我们前几天大家也搞了“清徐”了,现在也讲徐才厚案件对我们的影响,那实际上这就是从各种方面都能够分析,但是其中一个分析就是领导干部没有带头守法,知法犯法。

你说领导能不知道,徐才厚能不知道受贿是属于犯罪行为吗,受贿多少是要判多少年刑的。知道,很清楚,但是认为法是管不着自己的,自己是不归法管的,享有法外特权,所以才能够才敢肆无忌惮的接受贿赂,结果最后终于受到了法律的惩罚,终于付出了代价。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就可以看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如果我们心里没有对法治的敬畏,没有这种守法执法的意识,我们看起来可能一时能占点便宜,一时能得点好处,但是最后的结果那是很惨重的,不是自己是全家,包括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全部进去了。前几天我和我们的研究生在一起,我也跟他讲这个事,就是从年轻的时候就一定要树立对法治底线、对道德底线这种敬畏,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守得住自己。如果守不住自己,到最后后悔莫及。

刚才讲法治是对于民族复兴的保障,第二个我们讲一下法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法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因为我们学习了三中全会《决定》,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那我们怎么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呢?首先我们讲的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是什么呢,是法治体系。我们讲法治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法治能力。所以我们讲法治抓住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三)法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三点我们从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角度来讲,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对于我们党来说,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党怎么样执政?根据什么来执政?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就是我们党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这样实际上增强了我们党执政的法理性和权威性。我们党执政是按照宪法和法律来执政,所以我们党的执政具有法理性和权威性,同时依法执政也包括我们党要依据党内法规来管党治党。

就是说我们是执政党,那我们执政党党员、党组织的行为也要受到双重的管束:一个我们要受到宪法法律的管束,再有我们要受到党内法规的管束。这样的话我们的党的执政才有说服力,才能够有公信力,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守法的,否则的话我们的一些党员一些领导不守法不守规矩,那我们怎么能够要求群众来守规矩呢!你怎么能够要求群众能够守法呢!所以讲我们只有依法执政才能够提高我们党的威信,提高我们党的形象,使我们党的执政实践能够在群众当中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作为我们军人来说,首先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同时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叫做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也包括军队,那对于军队来说,就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因为习主席提出了强军目标,大家这两年一直在学习,我们怎么样强军,基本的东西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所以习主席在广州战区讲“三个牢记”的时候,就讲了叫做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所以讲就是说依法治国、依法治军对于我们军队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对四中全会《决定》主要意义作了一些介绍。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第二个问题我们就想对这个四中全会《决定》的总目标做一些介绍。

去年我们学习三中全会《决定》,大家知道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我们理解把握四中全会的《决定》,内容很多,有一万多字,那我们首先要理解把握这个总目标。

总目标我们用几句话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句话叫做政党、制度、理论为保证。怎么样实现总目标呢,一个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再有就是我们讲制度保证,依法治国制度基础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是我们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第三个就是理论保证,理论保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讲总目标,第一句话,政党、制度、理论为保证。

第二句话叫做形成“五位一体”法治体系。因为我们知道总目标有一句话叫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呢,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把他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法治体系。

第一个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就是解决有法的问题;第二个就是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就是解决执法和司法的问题;第三个就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就是说要解决法治工作、法治工作队伍能不能依法办事的问题,要有监督;第四个就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要推行有没有相应的政策保证,有没有相应的人才保障,包括有没有相应的财政保障,因为法治也是要动用资源要消耗资源的,要有一批人来做这个事情,那就要有财政的支持,你没有财政的支持你让法官自己创收那还得了,法官自己创收那不就是谁给的钱多我就是判决就对谁有利嘛,所以法官不能搞自负盈亏,法院不能搞自负盈亏,不能搞成企业,你必须是国家财政支持,这就是法治保障体系;第五个就是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治党,依法治党我们也要有一套法规体系。这是第二句话形成“五位一体”法治体系。

第三句话就是法治贯通国家、政府、社会各个领域。法治中国、法治国家,实际上从国家到政府到社会各个领域都要体现法治的精神,都要体现我们法治的方式,是整体性的建设,这是第三句话。

第四句话就是叫做法治贯穿运行全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法治是一个过程,首先是立法,其次是执法,再其次是司法,再就是守法,各个环节我们都要体现法治的要求,这是第四句话。

第五句话叫做“五个坚持”是基本原则。实现总目标要有五个坚持,哪五个坚持呢?

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我们讲依法治国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党和法治的关系,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片面性,一种片面性就是说,那我们依法治国就不用再提党的领导了,这是一种片面性;还有一种片面性,既然我们有党的领导,我们为什么还要搞依法治国啊。那把这两者分裂开来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就是要把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统一起来。

那我们党怎么样领导依法治国呢,这就是在实践中有很多程序环节,那就怎么样使我们党的主张、党的意志能通过法定的程序来呈现,比如说人大召开,人大召开之前换届的人大召开之前我们要召开一次中央全会,一般比如说十八大,十八大是2012年召开的,那2013年召开人大换届,十二届人大,召开人大之前要召开一次十八届二中全会,十八届二中全会主要的议题就是要讨论十二届人大的人士安排问题,谁当委员长,谁当副委员长,谁当总理,谁当副总理,中央全会要经过讨论,讨论形成一个方案,形成一个意见,这就是体现了党的意志,党中央经过中央全会讨论形成的意见向十二届人大提交,然后经十二届人大来讨论通过。这就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如何在实践中是怎么样运行的。

第二个坚持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体现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刚才讲了因为我们的法律要能够有利于人民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有利于争取人民的幸福生活,有利于保护人民的利益,这是最主要的。因为我们知道古代有一句话叫做“苛政猛于虎”,那么苛政可以说为什么老百姓管他叫苛政呢,就是说你这个治理,你这个法治,你是欺诈敲诈剥削压迫老百姓的,老百姓受不了,所以呢,用一个老妇人的话说出来,我宁肯被老虎吃掉,也受不了你的法治,你的苛政,你的治理,这就叫做苛政猛于虎,被吃掉不怕,怕的就是你的法治,你的法治实际上是剥夺我,那我干脆逃到森山老林里躲开了你的苛政,但是也有很大的危险,被老虎吃掉,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表明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能够保障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权利,能够使人民群众生活在这个国家里能够感受到光明,感受到前景,感受到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就能够有幸福生活的这样一种希望,这就是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它的最根本的意义。

同时呢,法治它既是保护人民的,同时也是人民要遵守的规范,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我既有享受法治给我带来的权利保护这样一种好处,同时呢,我也要相应地履行一个公民对于这个国家的义务,要遵守法律,所以这也是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意义。

第三个坚持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改革开放初期,30多年前有一句话叫做“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过去这句话也是有疑问,就是说是不是同样一个真理,是不是不同的人说出来它的待遇就不一样呢,那么树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真理谁说出来都是对的,不能是因为你的这个根红苗正你说出来的必然是真理,我是中农或者上中农甚至是富农地主,就是父亲或者爷爷这一辈的,那么我说出来的话就不可能是真理,那么这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观念树立起来也不容易。刚才讲了,人人平等就是说罪与法不是依据你有多少钱,不是因为你当什么官,不是因为你的背景是什么,而是要依据法律的裁决,公正的裁决,不因为这些因素这些外在的因素而改变对事实的认定,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法治一个重要的原则。

第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同时我们也要讲以德治国,我们讲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它是用核心价值观一种价值理念来激励我们;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实际上也是用一种价值理念来约束我们的行为。那么道德就是说用一种内心的力量,内心的作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德治。因为古代社会也有德治和法治这样的分析,有的朝代有的思想家偏重于德治,强调还是要靠道德教化大家守规矩。还有的就是强调严刑峻法,就是要造成一种法的威慑,震慑作用让你不敢,有了就重罚,这两种方式实际上都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看在实际生活中他要同时使用。没有法治不行,因为没有法治就是说我们假定人人都是正人君子,人人都没有人性的弱点,这样就好办,不要法也可以,大家都是很高尚的人,很守规矩的人可以,但是呢,在社会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是正人君子,并不是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都是正人君子,那么就要有法治的作用,用法治来管住人们的行为,把握这个边界,你不能偷盗,你不能行凶,还有等等各种各样的规则管着你。

光有法治没有德治也不行,因为有些时候法治控制的范围还是有限的,因为人们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行为实际上还是道德管着的。是不是因为我们在座的肯定大多数人没有和法院打过交道,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到我这把年纪也没有和公检法打过交道,一直是守法的好公民、好军人、好党员。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道德的东西在约束着自己,就是社会发展社会运行你要有这个道德的东西来管着自己。德国有个古典哲学家叫做康德,他说要保持两种敬畏,敬重和畏惧,一个就是对头上星空的畏惧,因为人们看星空,仰望星空,星空灿烂,这个给人产生的一种敬意,无限的宇宙人类如此渺小,那么敬重大自然,对大自然表示敬重,这是一种敬重;再一种敬重就是对心中道德力的敬重,因为实际上大家生下来从小到大都不停的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道德的教诲,什么话是不能说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什么东西是不能拿的,都是在各种的道德规则中培养了你的行为规范。

我们住一间宿舍,战友的钱包是不能拿的,这就是形成了一个大家道德的规范等等,包括孔融让梨,梨要让给别人吃也是一种道德规范,这样的话就能够使自己在行为中保持一种自觉,道德自觉,这个时候没有别人管着你,不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管着你,也不用监狱来管着你,自己管自己,那么这样也是一种管理和治理的方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搞思想政治教育呢,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德治的方式,通过道德约束的方式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都能够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守得住自己,能够保持对道德的敬畏。比如说现在我们这个会场有摄象头,大家都很规矩,那么假如没有摄象头,没有人看见那么我们能不能也能做到这个自律呢,这时候就看我们的心中道德的这种制约能力怎么样了,这是第四个坚持。

第五个坚持就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们建设的是法治中国,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法治道路,我们的法治模式,包括我们的法治理念,要有中国特色。首先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好的法律文化传统,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但是我们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依法治国不能走西化的道路,我们刚才讲了有资本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区别,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资本主义法治中学习借鉴有用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搞成资本主义法治,不能用西方的法治模式来照搬用于中国的法治实践,这就是我们讲“五个坚持”。这是第二大问题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第三个大问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因为我们四中全会《决定》围绕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大任务,那么我们学习把握四中全会精神要对这6个方面的重大任务有一个大体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条文都写得很专业,实际上我们学习领会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首先我们大家先脑子里面建立这个概念,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科学立法

第一实际上就讲的是科学立法。就是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完善法律体系,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科学立法,要解决我们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役军人士兵士官要退伍,干部要转业或者退役,这样的话我们离开部队以后怎么样衔接和地方的安置。待遇各个方面能够衔接,现在实际上这方面问题还比较多,也就是说我们在军营里的这种得到的地位和取得的待遇对我们这个退役以后到地方再继续生活、继续工作衔接性还不够,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问题。实际上大家都面临这个问题,士兵士官退伍安置工作,首先想到的还是找人,不是找民政局,是找人,这不是靠法治来给你解决问题了,还是靠人来给你解决问题的。

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要想的操心的事也是找人,通过找人来解决工作安置的问题,而不是真正的根据你的专业、专长、贡献、荣誉、待遇给你安排相应的工作,就是说这些东西我们讲法治不完善就在这了,缺少有利的法治保障,不能说没有,这样的话肯定大家就有后顾之忧,我离开在部队大学做贡献实现强军目标没问题,但是我离开部队呢,怎么样能够衔接起来,把我军旅生活这么多年能够衔接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我们讲这个法律体系,宪法实施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注意提高宪法的权威,因为这次四中全会决定定了一个日子叫做“国家宪法日”,就是每年的12月4号就定为国家宪法日,明天是3号,后天是4号,正式实行国家宪法日,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宣传宪法,强化宪法,同时也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因为现在宪法宣誓制度很多国家都已经实行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是142个,那么在宪法中规定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是97个,那么我国也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可以说这样的国家就成为98个了。

宪法宣誓制度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是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当时就规定美国总统就职时必须宣誓,宣誓要维护捍卫美国宪法,后来到了上世纪初德国宪法又把这个宣誓的对象扩大,就不仅是总统了,所有公务人员和军人都要宣誓,就是把宣誓的这个主体扩大到公务员和军人,都要宣誓效忠宪法。我们这次也是规定,凡是由人大常委会任免的,人大常务会或者人大任免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宪法宣誓,这是第一项重大任务,立法。

(二)严格执法

第二项重大任务就是执法,也就是我们讲的严格执法。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感受到,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不是没有法,而是法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就拿我们这两年转变作风来看,实际上很多我们转变作风很多规定包括接待、吃喝这些消费,报销等等方面实际上不是没有制度,规定也很多,但是呢,很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执行,没有把法规制度的权威性确立起来。比如习近平讲到转作风,吃喝问题就用了一句话,叫做“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这就是法的制度的疲软问题。所以我们讲就是说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就看我们的法律有没有生命力,就是看你能不能实施的问题,能不能一旦立了法了我们就按照这个规则来,而不能通融例外,因为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这样,一个例外,两个例外,三个例外,一个特殊,两个特殊,三个特殊,一个照顾,两个照顾,三个照顾,最后法的制度的权威性就消失了,一个一个地动摇了。

因为我们讲模糊性,模糊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秃头悖论。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没有讲过,谁也没有定义秃头到底是头上少多少根头发成为秃头,是个模糊概念。那么,我现在满头黑发拔一根不算秃头,拔两根不算秃头,那么只有这样一根一根的拔下去你就成为秃头了,但是没有这个严格的边界,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制度不执行履行不了,也就是这个问题。一次违例,两次特殊,三次例外,四次照顾,最后整个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就没有了,大家都可以不执行了,大家都可以不把它当回事了。

他临刑前他也很后悔,他说当年我是一个生物系专业的高材生,我要当年留校搞科研我现在也是著名教授了,生活的也不错,钱也不少,也很风光,也有地位。但是最后悔的就是不该从政,走上这个药监行业的行政管理的职位,最后走到药监总局局长没有守得住自己,结果掉脑袋了,那实际上有这个权力造成的腐蚀作用,但是也有你自己守不住自己的问题。药企老板贿赂你你就动心了,你就被拉下水了,拉下水了收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办事,不违规办,违规硬着头皮也要办,一次办了不行,两次还要办,因为你被套住了,你已经成为药企老板的工具了,你已经没有自主权了,你已经不可能履行国家赋予你的神圣职责搞药品监督了,所以这些方面的例子都是很多的。

(三)公正司法

第三方面的任务就是公正司法的问题。司法公信力,刚才我们涉及到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决定》讲了叫做“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治就是维护公正的,本来法律写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公正,但是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人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主观故意、主观恶意,结果使司法变成了一种不公正的行为,这样的话恶果是很大的。所以习近平在讲话中就引用了英国近代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话,就讲不公正的审判恶果超过了实施犯罪。犯罪只是污染了水流,不公正的审判污染了水源,大家都不信你这个司法是公正的,那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够依靠司法来守住我们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呢!

所以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在公正司法上现在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公检法系统,特别是我们的法院系统能够坚守住公正的底线。因为我就是讲一个道理,就是国家公职人员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叫做不能两头收钱。国家给了你的权力,本来你的权利是用于监督对象的,结果反过来你又收了监督对象的钱,反过来用这个钱你又做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情,这叫两头收钱。你是裁判员,足球裁判,运动会的组委会给了你佣金,劳务费,裁判费,本来运动会的组委会是让你公正吹哨,公正裁判,结果呢,你又收了球队的钱,收了球队的钱你就要吹黑哨,吹黑哨那你就是两头收钱,最后的结果你吹黑哨也不是别人看不出来的,录像在那明明白白摆着的,最后一查,这几个裁判全进去了,这叫两头收钱。

那么吃了原告吃被告,三头收钱,更不容易,更厉害。按道理原告被告是矛盾对立的,首先我法官我是国家的雇员,我收了国家的钱,工资,奖金,待遇,我原告被告收一方还好说,在判决的时候稍微向你原告倾斜一下,或者收了被告的钱我向被告倾斜一下,我吃了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的钱我都收。这样就很难操作了,你怎么样在你的判决中大家原告被告都满意呢,那更容易露馅,更容易出事。所以我们就讲公正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大家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职务的提高,地位的提高,手中有了权力,而且权力可能不断地变大,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是要注意心中牢牢树立公正的尺度,我宁肯不收贿赂的钱,我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我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如果是不收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整个毁坏的是整个单位部门的风气,毁坏的是国家军队的形象。这是第三个任务。

(四)全民守法

第四项任务就是全民守法。也就是说我们建设法制社会最终要靠我们全体人民和全体干部能够遵守我们的法律制度,这就是说我们要建立对法律的敬畏,或者说要建立对法律的信仰,这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讲个案例,就是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叫做苏格拉底,他有一帮弟子,当时雅典的法庭判了他死刑,说他煽动罪之类的。判了他死刑,他的弟子,就是他的学生认为这个雅典法庭的判决是不公正的,那怎么办呢,弟子说这样我们给你打通关节了,我们给你谋划好出逃路线了,跑,跑了你就可以逃避躲避这次不公正的判决。路线图给你找好了,准备好了,但是苏格拉底他不跑,他就说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正义性,如果我跑了,那就是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就不存在了,所以呢,他就从容赴死,喝下了判给他的一杯毒酒,所以有一幅油画就叫做《苏格拉底之死》,就是讲苏格拉底坐在床上喝毒酒,然后身边弟子围着他看着他接受判决,从容赴死,以自己宁死来维护雅典法律的威信和权威,可以说他是用他的生命来维护这个法治的信仰。当然他那个判决到底公不公,我们现在也无从考证了。

所以讲建设法治国家,实际上真正的是要在全民心目中树立起法治信仰,我们讲人有社会信仰,就是要为一个美好的未来的社会而奋斗,这是社会理想。人还有人生信仰,我人生奉献什么信条,奉行什么规则,我按照什么样的目标而奋斗。同时人生还要有法治信仰,就是说真正把法治看成是神圣的不可动摇的东西来维护我们。

所以说我们在座的大家都是年轻人也可以这么说,就是说这一辈子做守法的公民可能不一定让你生活的很有钱,但是他能让你一辈子生活的很平安,所谓很平安就是说不会因为犯法、犯罪来受到法律的处罚。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开始时没有建立这种法治信仰,不把它当回事,为了眼前的利益,最后走向犯罪悔之莫及。包括我们军队内部最近有一些,属于军中反腐下马的,过去就是我的同学,师兄弟,关系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守住底线,最后为了个人的进步,为了个人的升官,就采取了贿赂的手段,钱,贿赂得有钱,自己没钱,搞钱,最后事发了,这样一下身败名裂,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努力变得荡然无存。

这次在全军政工会上印的忏悔书,有一些领导印的忏悔书就有他的一个,最年轻的军职干部。授少将两个月,关起来了。我们也很痛心,同学一场,朋友一场,最后走到这一步,很惨,我们无言以说。所以大家年轻的时候养成这种法治信仰,可能让你一时占不到大便宜,让你一时可能还会吃亏,但是能够保证你好人一生平安。所以我们讲这个年轻人的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这是一个基本性的东西,基础性的东西。

(五)完善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法治建设重大任务第五项就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就是讲我们要有相应的法治工作队伍,相应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来保障。现在法治队伍的门槛也提高了,所以大家在座的如果将来有这方面的想法,希望退出现役以后到政法部门、法制部门工作,成为一个法治工作人员,那就要学习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因为现在法治工作队伍的门槛提高了,大家如果有这个想法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多学法律专业的知识,这样的话通过考试、检查才能够有可能进这支队伍。

(六)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六项任务也是最后一项任务是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问题。我们《决定》把党的领导作为最后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推进法治都是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始终。

那么同时,我们讲这个法治建设还有一个方面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涉外的法律越来越多,涉外的法律越来越多,这样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法治的建设来维护我们在国外、海外的一些利益,企业、劳务,还有居住,还有求学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前两年2010年的利比亚撤侨,利亚比撤侨我们更多的还是动用军事手段,当时驻中东利比亚附近的国家的一些武官,也就是总参二部派出去的武官到了利比亚,运用他们的人脉和资源来协助撤侨。我们空军派出大型运输机,海军派出舰艇来协助利比亚撤侨。但是相对来说我们以后如果我们海外公民遇到了人身财产方面的问题,我们怎么样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的问题,包括我们现在讲“猎狐行动”,中纪委开始的猎狐行动,就是对出逃的裸官和跑了的人抓回来,这样的话也有一个和出逃这些裸官这些所在国潜逃隐藏国家的法律关系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法治要更加深化和具体化。

四、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个国防和军队法治化水平单独列出来,单独列出来过大家再强调一下。四中全会《决定》依法治军放在第六个大问题里面,第六个重要任务当中,就是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当中,因为它和我们联系更直接,所以我们单独列一条,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那么从我们军队现代法治状况来看呢,那么有这么几个大的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官本位、家长制、人情观念影响根深蒂固,再有就是影响公平正义的不良风气在一些单位还比较突出,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有些单位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没有很好的贯彻公平正义的原则。我今年入武多少年,44周年,但是我仍然想着一个人,就是我当时入武时候连队的指导员,我准备这两个月要看看他去,因为他今年是70周岁。为什么要看他,就是说我们当年是新战士,他作为一个指导员实际上当时也只有26岁,但是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连队政工干部指导员一个公平公正的形象。因为我后来在连队提干了当了排长了,支委,然后开支委会我就负责做记录,做记录的时候我就翻了翻前两年的支委会记录,有一次支委会记录上就写着支委会这次讨论研究干部苗子问题,那时候是义务兵提干制首先要连队支部提名,然后团政治处审核,团党委备案,一旦有位置有用你了。

当时支委会研究干部苗子问题,写上了颜晓峰。我为什么现在记着这个事呢,第一提干我没给连队干部连长、指导员送给一分钱的东西,也没有为成为干部苗子像领导提过个人任何一个要求,让我当干部苗子。更为可贵的是,当时参加执委会的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你已经是干部苗子了。所以这件事实际上对我们的影响是终身的,就能够感受到你不凭各种其他的因素,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优秀,很多应该给你的就自然给你了。那么如果是风气不正,那我就得琢磨,送,要送,送多少,怎么送,往哪送,选择什么时机送,送的时候说什么。很累,很麻烦,也很闹心。所以实际上我们讲这个依法治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依法治军,我们大家就能够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公正的环境中,努力了,优秀了,得到应该得到的,别人得到的比我的多,得到的比我好,我服气,你干得比我好,你优秀,所以你应该走在我的前头。那么这就是我们讲依法治军最后就是要在我们部队要培养培植这样的一种作风。

所以这次全军政工会强调要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就是讲我们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树立我们政治工作的形象,提高我们政治工作的威信,使我们政工干部能够成为大家信得过的人,这是一个当前我们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学习全军政工会精神,我们看了这两天《解放军报》的报道,也看了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讲话的重要要点,也听说了或者传达了徐才厚案件,我们前几天也搞了“清徐”。我们就是要从徐才厚案件中吸取教训,从徐才厚的案件中要看到我们当前在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不能因为徐才厚案件而否定我们政治工作对我们军队建设的生命线作用。

那么实际上徐才厚案件表明他的所作所为是违反我们军队政治工作基本原则的,是违背我们政治工作性质的。那么这样的话我们把徐才厚案件作为我们的反面教材,就是要看到什么呢?我们军队政治工作提高形象,树立威信最重要的,实际上从我当兵到现在的体会,最重要的实际上也很简单,四个字:以身作则。过去打仗,军事干部冲在前头,政治干部也冲在前头,或者我们要你不怕死,我首先不怕死,我政治干部冲在前头。当年解放天津的时候一个团政委带领冲锋队,先锋连,就是突击队,冲上去了,在解放天津的时候牺牲了,团政委,那么现在也是一样,我们政治工作主要靠我们的优秀的品质,靠我们高素质的能力来影响人,教育人,团结人,使我们年轻人在军队这所院校中,这个大学校当中,在军队这个熔炉中能够感受到真的力量、善的力量、美的力量,感受到我们党的形象,感受到我们军队的感染力,这样的话我们大家才能够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能够使我们在年轻的几年中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能够使我们的军队,使我们在军队的这几年的人生过程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9月份是我入伍44周年,我专门开车到保定满城县我那个营房去了一下,虽然人没有了,但是房子还在,当年住的营房还在,就感受我们44年前就是从当时山沟里这个营房出发的,走到今天,实际上连队那几年的生活,连队从连长、指导员到战友这些感情这些品质,实际上是我们终身受用的财富。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依法治国,总书记这些用典寓意深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引用典故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一起学习↓ http://locpg.gov.cn/20241204/86a92eed50cb43f5bb190c3d964e5a2b/c.html
2.高考语文复习:跟着官媒学写作——用好比喻作文美丽1、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议论文旨在说理,而道理常常是抽象的,深奥的,运用喻证法,借助形象化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事理,就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说明和论证。 2、用比喻作标题,统摄全文;用比喻作题记,揭示文意;用比喻来起兴,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0582502_1090582502.html
3.正义的误区——对“法官后语”的思考与探讨/张维璋二、背离法治原则,动摇公众的法律信仰 裁判文书不仅是人民法院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而且还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要求法官用法律对是非对错进行评判,唯法律是尊。法官用他的言行塑造着法律,用其公正和睿智阐释法律的真谛,实现公众对法律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031"%3b
4.论市抄济是法治经济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就是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经济秩序,是通过法制来形成和维持的,为此,市场经济就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和保障。 http://cnc.jscj.com/jscj/ckhot/20031024161046.php
5.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德治与法治都是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二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上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这两者是必须要密切结合起来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德治与法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自己的独特内涵,必须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使二者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功效。我们国家在加强法治的同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6.吴建雄: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二)为民网习近平用“精神上的钙”、“革命理想高于天”、“软骨病”、“金刚不坏之身”、“总开关”这样的比喻和“六个是否”,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从而使http://www.wmtv.cn/mobile/sywm/2264.html
7.浅谈法治诗词创作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乡野、城市街道活跃着一批甘当义务法治宣传员和义务调解员的退休老工人、老教师、老农民和老干部,他们不辞辛苦、不图回报,一心一意地为邻里和睦、家庭团结、社会和谐而日夜奔忙;有的还自掏腰包订购法制书刊和科普读物,启迪失足迷途者从法律和科学中找回自己、重获新生。他们的模范事迹、他们预防调解https://www.zgshige.com/c/2017-06-25/36692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