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

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

樊浩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7期

民生概念发展史

孙来斌刘近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6期

寻租与人才误配置的社会成本

李世刚尹恒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14年7期

“环球高铁”建设前景及其地缘政治影响

林利民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5期

智库发展的国际趋势与现实问题

戴安娜·斯通等著唐磊肖君拥杨莉编译作者单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3期

前沿

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基础

张任之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研究》2014年5期

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场景理论

人类学视野中的发展问题

杨清媚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摘自《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1期

学人与学林

章炳麟哲学的忧患意识

张立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摘自《烟台大学学报》2014年4期

郑天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段晓亮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思政部,摘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4期

芒福德的城市文明史观

裔昭印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热点聚焦,摘自《史学史研究》二〇一四年二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放)

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释

李佃来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河北学刊》2014年3期

为马克思“非欧洲中心论者”辩护

陈向义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5期

反思现代性:马克思与尼采

刘森林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摘自《哲学动态》2014年6期

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王永贵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摘自《学术界》2014年4期

《论十大关系》的整理过程研究

孙佩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3期

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评析

袁银传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6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

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伊壁鸠鲁元素

王鹏飞包利民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摘自《求是学刊》2014年3期

《老子》的形而上学与“自然”思想

池田知久撰曹峰译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译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摘自《文史哲》2014年3期

卫德明著王汐朋译作者系已故德国汉学家,译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摘自《现代哲学》2014年3期

传统文化引导下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曹咏萍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摘自《社会科学家》2014年4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基性存在经验

孙利天黄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3期

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理查德·A.柯亨著俞宣孟译作者单位: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译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哲学分析》2014年3期

清代藏传佛教的金瓶掣签之制

任宜敏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摘自《浙江学刊》2014年4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文学地理学的概念、学科与方法

中国道教文学研究的宗教本位与文体本位

吴光正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5期

从象喻到写实:中国古典诗歌的景物描写

王宇根作者单位: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摘自《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2期

比喻技巧在元嘉、元和、元祐诗歌中的演进

刘一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摘自《文学遗产》2014年4期

赝品: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的问题与解答

章辉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4期

跨境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戴庆厦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摘自《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2期

汉语演变过程中的韵律构词

冯赫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摘自《山东大学学报》2014年3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周群)

《史记》在俄罗斯的收藏与翻译

柳若梅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3期

区域史视野下的辽史研究

高福顺武玉环杨军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摘自《史学集刊》二〇一四年三期

14—17世纪西域绿洲的农业经济

张彦虎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2期

明清朝贡体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李云泉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2期

近代报刊与晚清史学批评

刘开军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江海学刊》二〇一四年三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之关键因素

温锐陈涛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7期

被保护人与罗马早期社会的等级冲突

胡玉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摘自《世界历史》2014年3期

美国冷战社会动员与思想灌输

张杨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摘自《历史研究》2014年3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转换

江飞涛武鹏李晓萍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5期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时空演进

王欣亮严汉平刘飞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摘自《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3期

中国资本回报率上升之谜

刘晓光卢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摘自《经济学(季刊)》2014年3期

“刘易斯转折点”的区域测度

刘守英章元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摘自《改革》2014年5期

企业家资源与中国动态比较优势的可持续性

张小蒂曾可昕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摘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4期

投资者行为理性决策的认知过程

何大安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5期

外汇市场投机性攻击压力的跨国比较

张艾莲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摘自《经济学家》2014年5期

当今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态势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放)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张博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理论探讨》2014年3期

生态型区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执行力

宋煜萍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2期

征地中的利益关系失调及其治理

祝天智张文壕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摘自《理论探索》2014年3期

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的互动关联

杨郁刘彤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白城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摘自《东北师大学报》2014年3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舒建军)

国际关系研究理论创新的路径选择

卢凌宇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2期

吸引性经济权力在中国外交中的运用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军队“获胜”真相

祝宏俊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摘自《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2期

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及其根源

周琪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6期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开发廿年

陈维新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摘自《东北亚论坛》2014年4期

法学(栏目主持:赵磊)

我国宏观调控中法与政策的关系

朱一飞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摘自《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4期

区域法治发展与区域文化

蔡宝刚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4期

行政规则制定中的公众参与考量

沈亚萍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摘自《河北法学》2014年6期

互联网企业独家交易的反垄断法分析

叶明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14年4期

消费者撤回权的立法模式选择

白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2014年4期

经济刑法的范围界定

何荣功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4年3期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演变及其启示

喻名峰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杂志》2014年5期

制度内生视角下的中国检察改革

徐鹤喃作者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14年2期

航空安保国际法律规制的挑战和新发展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

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

肖瑛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27日

如何避免社会学庸俗化风险

曹志刚雷洪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3期

中国当代家庭户变动趋势

胡湛彭希哲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二〇一四年三期

幸福指数研究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邢占军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中国幸福指数报告(2006—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

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

关信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3期

对俄罗斯免费医疗体制的反思及启示

王星葛梦磊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摘自《学术研究》2014年6期

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

张男星王纾孙继红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摘自《教育研究》2014年5期

扩招对农村高中入学决策的影响

都阳杨翠芬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信息工程大学,摘自《劳动经济研究》2014年2期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1994—2011

衣新发等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3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意义罗曼·罗斯多尔斯基著张开译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杨成敏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特点安启念

党性与人民性的话语起源李冉等

主体可靠主义及其批判李锋锋

科思嘉对康德人性公式的回溯论证宫睿

出土文献与先秦的“五经”程一凡

根据卦爻内部逻辑关系解易问永宁

东汉士人的“岩穴”情结及其文学表现杨允等

查慎行与王渔洋交游的诗歌史意义李圣华

现当代文学史料的认知角度和“史识”杨洪承

日本“物纷”论: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王向远

应注重我国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傅岩松等

听觉语言影响情调营销温韬

从历史图像学到形象史学张弓

北魏道武帝早年入蜀有新证倪润安

多因素制约近代南疆城市规模扩大何一民

战后美国公民权利运动与政府角色嬗变吕庆广

增值税全面转型对投资和就业的影响毛捷等

不同发展阶段“出口学习”效应比较佟家栋等

进口引致出口机制分析张杰等

新生代农民工的“摩擦性失业”钟甫宁等

大城市青年的婚配模式风笑天

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俊民等

文化产业的风险控制与投融资创新范玉刚

政治惯例调整原则赵子尧

行政监察工作体制的改进陈洋庚

扩权强县研究的理论增长点闫建

日本政治右倾化与中日关系何晓松

韩国学界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张弛

重视恐怖主义袭击“软目标”现象朱素梅

当前部队官兵使用手机网络问题的调查丁兆伦等

从控烟执法看行政执法权配置王青斌

破解“撞倒”抑或“自摔”的证明难题何家弘等

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谱系张连海

中国地区与性别间的教育公平测度孙百才等

教育实证研究宜引入人文关怀视角舒志定

推荐论文篇名

(159—160)

学术信息

短讯(87)(89)(115)《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基于开放经济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简介(10)《1660—1832年的英国社会》

简介(13)《康德的理性神学》简介(5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产业发展》简介(132)心,摘自《史学史研究》二〇一四年二期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依法治国,总书记这些用典寓意深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引用典故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一起学习↓ http://locpg.gov.cn/20241204/86a92eed50cb43f5bb190c3d964e5a2b/c.html
2.高考语文复习:跟着官媒学写作——用好比喻作文美丽1、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议论文旨在说理,而道理常常是抽象的,深奥的,运用喻证法,借助形象化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事理,就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说明和论证。 2、用比喻作标题,统摄全文;用比喻作题记,揭示文意;用比喻来起兴,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0582502_1090582502.html
3.正义的误区——对“法官后语”的思考与探讨/张维璋二、背离法治原则,动摇公众的法律信仰 裁判文书不仅是人民法院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而且还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要求法官用法律对是非对错进行评判,唯法律是尊。法官用他的言行塑造着法律,用其公正和睿智阐释法律的真谛,实现公众对法律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031"%3b
4.论市抄济是法治经济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就是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经济秩序,是通过法制来形成和维持的,为此,市场经济就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和保障。 http://cnc.jscj.com/jscj/ckhot/20031024161046.php
5.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德治与法治都是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二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上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这两者是必须要密切结合起来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德治与法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自己的独特内涵,必须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使二者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功效。我们国家在加强法治的同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6.吴建雄: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二)为民网习近平用“精神上的钙”、“革命理想高于天”、“软骨病”、“金刚不坏之身”、“总开关”这样的比喻和“六个是否”,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从而使http://www.wmtv.cn/mobile/sywm/2264.html
7.浅谈法治诗词创作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乡野、城市街道活跃着一批甘当义务法治宣传员和义务调解员的退休老工人、老教师、老农民和老干部,他们不辞辛苦、不图回报,一心一意地为邻里和睦、家庭团结、社会和谐而日夜奔忙;有的还自掏腰包订购法制书刊和科普读物,启迪失足迷途者从法律和科学中找回自己、重获新生。他们的模范事迹、他们预防调解https://www.zgshige.com/c/2017-06-25/36692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