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报告原文

为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2020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国家义务教育德育状况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1个样本县、市、区的4012所小学、2523所初中开展,共对116328名五年级学生和78856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测查。全国学生总体抽样误差控制在1.0%以内,此样本能代表全国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的情况。同时,监测还抽取了样本学校校长,参测学生在四年级、八年级时相应的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参加问卷调查,实际参测的四年级、八年级德育教师分别为11097名、5761名,四年级、八年级班主任教师分别为15943名、19496名,小学、初中校长分别为4009名、2522名。

本次监测主要发现如下:

一、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本次监测测查了学生对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的看法。从全国来看,个人努力是学生认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四年级学生认为获得成功较重要的前三位因素是个人努力、目标或理想、家庭背景;八年级学生认为获得成功较重要的前三位因素是个人努力、目标或理想、受教育程度。

本次监测测查了学生的奋斗观念。从全国来看,学生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奋斗观,92.6%的四年级学生和95.0%的八年级学生同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96.5%的四年级学生和97.1%的八年级学生同意“为梦想奋斗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情”。

二、85%以上学生行为规范表现较好,与2017年相比有所提升

本次监测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勤劳节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遵守公德四个方面来了解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状况,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将学生以上方面日常表现状况划分为表现好、表现较好、表现有待提高三种类型。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在勤劳节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遵守公德方面表现好和较好的比例之和分别为94.6%、94.9%、91.3%、96.9%,分别比2017年高出7.1个、5.7个、10.3个、3.3个百分点;八年级相应比例分别为96.9%、96.5%、85.9%、98.4%,分别比2017年高出1.9个、1.2个、4.8个、1.1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图1-图4。

三、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得分与2017年大体相当

本次监测从国家政治常识、地理常识、近现代史常识、时事常识(仅八年级)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情况。全国来看,2020年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情况平均分分别为204分、201分,2017年全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情况平均分均为200分。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显示,2020年和2017年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情况平均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2020年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情况与2017年大体相当。

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得分与2017年大体相当;40%以上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理解处于中上水平及以上

本次监测主要从汉字文化、诗文典故、重要史实、历史古迹、民俗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全国来看,2020年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平均分分别为205分、200分,2017年全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平均分均为200分。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显示,2020年和2017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平均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2020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与2017年大体相当。

本次监测还通过表现性测试的方式,测查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理解。该表现性测试是2020年新增题目类型,不能进行年度对比。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理解划分为低水平、中下水平、中上水平、高水平四类。全国来看,四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理解方面处于中上水平及以上的比例为44.0%,八年级学生该比例为50.4%。

本次监测从法律常识、法治意识、法律应用三个方面来考查八年级学生的法律素养状况。全国来看,2020年八年级学生法律素养平均分为204分,2017年全国八年级学生法律素养平均分为200分。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显示,2020年和2017年学生法律素养平均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2020年学生法律素养与2017年大体相当。

六、80%以上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90%以上学生喜欢学校开展过的德育活动

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的比例分别为91.8%、83.3%。具体情况见图5。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对自己有帮助的比例均为99.1%。在这些学生中,四年级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方面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68.5%)”,其次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6.8%)”“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5.4%)”;八年级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方面是“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82.2%)”,其次是“学会如何保护自己(81.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76.4%)”。

七、道德与法治教师数量大体上能满足教学需求;50%以上道德与法治教师经常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开展教学

本次监测通过校长问卷调查了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数量满足教学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数量上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学校比例分别为73.3%、79.7%。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其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尤其是在法律、心理健康、地理、传统文化等知识方面。

八、80%以上的班主任每周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学生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

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频次看,四年级班主任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频次在每周1~3次及以上的比例为81.7%,八年级班主任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频次在每周1~3次及以上的比例为80.1%。

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内容来看,四年级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较多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习惯(54.9%)”“学习成绩(48.9%)”“心理状况(42.0%)”等;八年级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较多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成绩(58.1%)”“心理状况(56.2%)”“学习习惯(42.1%)”等。具体情况见图8。

十、七成以上学生对亲子关系满意;半数左右学生认为家长尊重自己

本次监测通过学生问卷测查了学生与家长的相处方式和亲子关系。88.5%的四年级学生、78.0%的八年级学生报告“我对我和家长的关系感到满意”。

本次监测从家长是否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孩子讲话等方面调查了家长在尊重孩子方面的表现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约六成四年级学生、五成以上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在以上方面尊重自己。例如,69.2%的四年级学生、55.7%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认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具体情况见图11。

本次监测通过学生问卷测查了亲子沟通情况。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学生表示经常与父母交流身边发生的事情。例如,65.0%的四年级学生、53.2%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的频率在每周1次及以上。具体情况见图12。

十一、社区(村)活动场所、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是学校使用较多的校外德育资源

本次监测通过校长问卷调查了校外德育资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样本小学中,使用得较多的校外德育资源是“社区(村)活动场所(65.0%)”“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52.5%)”和“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园(48.7%)”;在所有样本初中中,使用得较多的校外德育资源是“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71.5%)”“敬老院、福利院(69.0%)”和“社区(村)活动场所(64.3%)”。具体情况见图13、图14。

学生安全保障责任大、与社会资源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社会资源不足是学校使用校外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遇到的主要困难。

主办:余庆县人民政府承办:余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运行管理:余庆县科技与大数据服务中心

THE END
1.公民道德与法治宣传日试题附答案.doc公民道德与法治宣传日试题附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道德要求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A、对(正确答案) B、错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了社会道德生活的所有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 A、对(正确答案) B、错 3、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0/8020025141006133.shtm
2.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易混梳理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梳理 一、公民权利(分基本权利和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利(人民行 2.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 形式是公民参与政治生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204/14/55847422_1141132479.shtml
3.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正确的复习、考试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上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下面就复习备考和考试技巧我们来做详细的阐述,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http://www.e4221.com/chuzhong/zhengzhi/92.html
4.双流区棠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应知应会知识大赛测试题1. 1. 统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 ) A.教学理念 B.教学目标 C.教学对象 D.教学方式 2. 2.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本课程中教师是 。( ) A.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B.“教”教科书的人 C.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3. 3.以下内容,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https://www.wjx.cn/jq/95558626.aspx
5.结题报告议题式教学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作为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可有http://www.xaeduyun.cn/s1lvr3/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682bba32c0182bc2361050295
6.20192020(下)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丁步成任教学科:道德与法治 姓名:丁步成 固原市原州区教研室编印 说明 一、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一、本册教学内容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学进度 一、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一、教学具体措施 一、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http://gysyzqdqxx.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545651
7.《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http://sxzz.lcvtc.edu.cn/info/1080/1386.htm
8.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初中道德与法治………33 初中历史………45 初中地理………58 初中生物………64 初中音乐………71 义务教育段美术………80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87 中小学课程纲要编制意见 一、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9.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新知教育官网福建省德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的基础模块,即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以及拓展模块即选修课程,包括时事政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https://www.fjxzjy.com/2868.html
10.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常识(道德与法治科学)试题2023年2月素质教育质量检测小学三年级常识试题道德与法治部分科学部分题号总分一二三一二三四五得分道德与法治部分(20分) 一、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2.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 3.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把陌生人都当成坏人,这样就安全了。 https://www.zxxk.com/soft/3791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