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精选10篇)

复习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复习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复习时,学习的范畴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知识,而应该有所拓展。那要怎么写好复习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学期又将结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二、复习内容

1、第1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1、2课

2、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3、4、5课

3、第3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6、7课

4、第4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8、9、10课

5、时政要闻

三、复习方法:

复习分两轮,先按单元固基础知识,再进行综合复习学会运用。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第二轮:综合练习,运用提升阶段。

复习中,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优秀生和边缘生提出较高要求,适当布置些难度较大的习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根据平时了解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双差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对他们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査、提问,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有所提高。

一、期末复习分析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围绕着社会生活、规则、责任,以及国家利益展开,因此,虽然本学期只有看似只有10个课时,其实,需要掌握的知识还是比较多,所以,利用期末复习首先要瞄准基础知识,在掌握基础后,再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1、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共计2课时。

2、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共计3课时。

3、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共计2课时。

4、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计3课时。

5、时政要闻。

三、复习方法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阶段。按照每一单元为单位,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初步的整体知识框架。找出每一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复习时,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提问,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复习:综合提升阶段。综合提升阶段,就是要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然后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此外,还要查漏补缺,就是要好好利用错题本、作业,归纳错题集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补缺,这样就能减少错误咯。从中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第18周,第一、二单元

第19周,第三、四单元

第20周,综合练习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能够让自己《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更加的牢固,为今后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打下坚实基础。

六、期末复习计划误区

1、误区一:临时抱佛脚

如果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只是临时抱佛脚,会让所学知识变得杂乱无章,《道德与法治》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如果不能有条理的复习,记忆效果会非常差,所以,即使是“临阵磨枪”也要有计划的“磨”。

2、误区二:搞题海战术

3、误区三:自我感觉良好

初中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这是很多学生容易进入的误区,一次成绩不错就认为自己很好;懂一点点知识就认为自己全都会了,这在复习过程中是“大忌”。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这样知识会掌握的更牢、更多。

一、明确复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包括: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生命的思考

七年级下册四个单元,包括: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

二、复习情况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是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不仅学科突然增多,知识难度也不断加大,因此,七年级上学期是小升初的过渡期,要以适应为主。

七年级下学期面临着升学考试,下学期在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基础上就要有所突破,无论是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都要有一定的改善。

三、期末复习的四个阶段

1、强化基础

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关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强化能力的前提是强化基础。具体到单元目录——课题目——框题目,然后在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构建知识体系。这样下来,就可以让枯燥无味的政治变得更加的直观,有助于提升记忆效率。

2、强化能力

3、查漏补缺

想要让知识更加完善的为自己所用,就必须有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就能很好的将弱项知识进行强化,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没想到(缺漏)

(2)做过类似的题吗(类比)

(3)为什么是这样做(深究)

(4)我错在哪(归因)

(5)有何规律、方法(提升)

(6)还有别的方法吗(发散)

由此,我们就能不断的进步、完善,让知识体系无懈可击。

4、注重细节

在复习过程中,学会处理细节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卷面是否清晰、字迹是否工整、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到真正考试的时候,都变成了影响分数的“大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就要注意细节问题。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期末考试中有更优异的发挥。

四、期末复习计划安排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制定复习计划的灵感,特举两个例子:

上学期:第17周第1、2、3单元

第18周第4单元

第19周综合练习及时政要闻

下学期:1月7日到11日背诵第三单元(6、7课),检查默写,做题,做单元测试题;

1月12日到14日第二单元(四、五课)背诵,默写;

1月15日到17日第一单元(一、二、三课)背诵,检查默写;

1月18日到26日做综合练习题,典型题目解析及答题方法讲解;

1月27日到考试,查漏补缺复习回顾,重点突破。

通常情况下,初中期末考试都是安排在第20周左右,而期末复习一般会在考前3周左右进行,也就是说不论上下学期,期末复习于第17周左右开始,因此,同学们也要提前制定复习计划,用实际行动来备战期末。

首先,回顾目标

第二,指导思想

通过复习,学生可以熟悉所学,发现所学,填补空白,从而增强对道德和社会研究的整体理解,提高知识水平。

第三,复习内容

2.知道了规则的意义和作用,你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并努力遵守,在与他人交往中注意诚实和承诺。

4.了解自己的家人和家庭成员,就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在生活中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中不与他人攀比,讲求勤俭节约,对父母也不要提出太高的要求。

第四,复习方法

抓住重点,利用教材,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系统复习所学知识。一些不熟悉的环节可以加强。个别后进生应采取单独复习策略,掌握基本内容。个别理解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

一、复习的目的

为保证道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迎接期末质量检查,梳理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特制定本学科复习计划。

二、回顾目标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复习了本学期道德与社会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从东西南北的差异中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以及农业、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复习内容

精彩的中国在我心中。

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

第三单元:现代工业快速发展。

四、复习难点:

1、通过吃、穿、住、行、语、文化习俗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和工业产品,世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的一些工业成就。让学生用事实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工业,感受工业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了解工人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抓住重点,利用教材,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系统复习所学知识。课堂上一些不熟悉的环节可以加强。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个别复习策略,掌握基本内容。个别理解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一对一”复习竞赛,互相检查背诵和听写情况,老师统一检查复习效果。

审查大纲:

1、用六节课复习单元。

(1)两节课复习第一单元《我心中的锦绣中华》。

②两节课复习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

③分两节复习第三单元“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适应新生活。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2、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二、教材分析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课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5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中国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三、教学目标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外在的道德权威的超越外,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即荀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己”。对低年段儿童而言,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一、复习目标

系统梳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巩固重点概念和原理。

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各单元的'知识点,包括道德规范、法律常识等。

重要案例和实际情境分析。

第一周:全面复习各单元基础知识。

第二周:重点复习易错知识点和重点案例。

第三周:进行模拟测试和讲评,查漏补缺。

四、复习方法

知识梳理:制作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模拟测试:检验复习效果,熟悉考试形式。

五、注意事项

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与生活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学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内容。

道德领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第1-2天:回顾第一、二单元。

第3-4天:复习第三、四单元。

第5-6天:整体巩固与强化。

第7天:模拟考试与讲评。

开展主题讨论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要求学生制作复习笔记。

营造轻松的复习氛围,减轻学生压力。

及时反馈学生的复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培养学习能力。

确保学生在期末测试中取得较好成绩,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要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基础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

第1周:系统复习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2周:进行专题复习,如道德专题、法律专题。

第3周:模拟考试与错题讲解。

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复习。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道德与法治情境。

定期进行小测验,及时掌握学生复习进度。

强调复习过程中的自律和专注。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 END
1.公民道德与法治宣传日试题附答案.doc公民道德与法治宣传日试题附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道德要求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A、对(正确答案) B、错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了社会道德生活的所有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 A、对(正确答案) B、错 3、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0/8020025141006133.shtm
2.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易混梳理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梳理 一、公民权利(分基本权利和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利(人民行 2.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 形式是公民参与政治生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204/14/55847422_1141132479.shtml
3.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正确的复习、考试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上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下面就复习备考和考试技巧我们来做详细的阐述,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http://www.e4221.com/chuzhong/zhengzhi/92.html
4.双流区棠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应知应会知识大赛测试题1. 1. 统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 ) A.教学理念 B.教学目标 C.教学对象 D.教学方式 2. 2.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本课程中教师是 。( ) A.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B.“教”教科书的人 C.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3. 3.以下内容,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https://www.wjx.cn/jq/95558626.aspx
5.结题报告议题式教学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作为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可有http://www.xaeduyun.cn/s1lvr3/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682bba32c0182bc2361050295
6.20192020(下)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丁步成任教学科:道德与法治 姓名:丁步成 固原市原州区教研室编印 说明 一、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一、本册教学内容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学进度 一、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一、教学具体措施 一、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http://gysyzqdqxx.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545651
7.《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http://sxzz.lcvtc.edu.cn/info/1080/1386.htm
8.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初中道德与法治………33 初中历史………45 初中地理………58 初中生物………64 初中音乐………71 义务教育段美术………80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87 中小学课程纲要编制意见 一、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9.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新知教育官网福建省德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的基础模块,即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以及拓展模块即选修课程,包括时事政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https://www.fjxzjy.com/2868.html
10.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常识(道德与法治科学)试题2023年2月素质教育质量检测小学三年级常识试题道德与法治部分科学部分题号总分一二三一二三四五得分道德与法治部分(20分) 一、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2.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 3.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把陌生人都当成坏人,这样就安全了。 https://www.zxxk.com/soft/3791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