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是每一个出门在外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然而在租房过程中,由于和房东或者业主会有很多利益冲突,故而引起纠纷。很多人在遇到租房纠纷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办,租房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报警警察也不会管。那么在生活中租房纠纷都有哪些?
一、常见的租房纠纷都有哪些?(案例讲解)
案例一:
此种情况属于:租赁合约到期房东强制收房
案例二:
李某委托了中介公司帮忙出租自己的一套房子给陈先生。然而这位租客陈先生长期在外工作。合约目前已处于到期的阶段,房主李某决定把这处房子委托给某租房公司来代为管理。但是这位住客迟迟没有回来,也没办法联系到这位陈先生,这房子也不能强行的进行开锁。此时的房主李某遇到这个尴尬的纠纷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此种情况属于:因承租方原因长期外出租赁合同期满无法续租
案例三:
此种情况属于:续租时突然涨租金,导致房屋租赁纠纷
解决方式:根据合同如果原承租人不同意房主要求,就是放弃优先承租权,出租人即可与别人建立租赁关系。如果原承租人同意这些合法的条件,应另签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到期后,如果出租人没有提出新的条件,承租人按原合同继续交租,则视为租赁关系延续,出租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得终止。
以上三个案例讲述了三种常见的房屋租赁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及其遇到此种纠纷的时候应该怎样及时的去处理。
二、租房纠纷该怎么处理?
1、调解。它是指在第三者的主持下,出租承租双方当事人经过自愿协商,排除争端,达成和解的一种方法和活动。我国在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民间纠纷的调解处理,调解特别适用对某些界限不清的事实、责任含糊不究的租赁纠纷,租赁双方就近请调委会调解通过调解,纠纷双方,互谅互让,以达到既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的目的。
2、房屋租赁纠纷仲裁: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但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双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若事先在合同没有约定,事后双方当事人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双方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已有约定,或者事后已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向法院起诉,法院也将不予受理。仲裁具有司法行为的效力,一旦判决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民事诉讼解决问题:
有些租赁纠纷不愿意调解或不服调解,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将房屋租赁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的诉讼活动而做出的判决的强制力,要远远大于调解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