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倡导“以实践为师”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钱弘道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

当前,法治已经成我们党、国家和全社会的自觉实践和积极行动。钱弘道主编《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16卷把实践作为法哲学立场,鲜明提出“以实践为师”,积极投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法治实践是法治思想、法治战略、法治体系不断展开的过程。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呼唤法治实践哲学的崛起,尽快实现法治理论的新突破。

实践逻辑是法学学问的生命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实践。建设法治国家依赖于强有力的法治实践。法治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必须落实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和行动中。法治中国建设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实践,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回应时代要求的主动选择。法治实践是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的现实化,是法治全面、高效实施的行动化。长期的法治实践为解决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提供了历史教训。《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16卷卷首语指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一个关键词是‘实践’。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以实践为师’。”这显示了营造经世致用学术风气的努力。明清之际顾炎武主张学问须有益于国事,指出:“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实践逻辑是法学学问的生命。对法治中国实践作出创造性回应,考验着法学家学术能力,也检验着法学家的学术责任。

法律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经验的结晶。中国古代政治家十分注重发挥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古代社会不仅有着丰富的法律思想,也有着丰富的法律实践活动。张晋藩说:“中国是法制文明发达的古国,其历史不仅悠久,而且从未中断,无论系统性、完整性、典型性均为世界其他文明古国所少有。著名的兴于汉、盛于唐的中华法系,影响了中国和周边国家达千余年之久,遗留下丰厚的法文化资源和宝贵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也要看到,法治不仅是顶层设计和战略层面的事情,也需要在国家治理、法治实施和司法改革等方面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推进法治实践,需要法学界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国情、中国需要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法治建设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法治实践不是少数人的行动,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富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实践。在法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探寻中国的法治道路,是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法治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筑了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的格局,推动了改革共识与法治价值、改革引领与法治保障的有机融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律规范,将改革行动转化为法治实践。可以说,全面依法治国是领导方式、动员手段、治理体制的一场革命,也是法治观念、法治哲学、法治理论的革命。

法治实践不是少数人的行动,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孙笑侠认为:“历史上,法治有虚有实,有深有浅,有真有假。但法治梦想能否成真,关键在于它是否成为真实需求,成为刚性需求。只有当法治成为社会和民众的真实需求与刚性需求时,才会有自身的动力。”实践观念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法治实践学派的重要使命就是努力把实践观念、实践逻辑贯穿到法治活动中,推动法治实践观念的外在化和现实化。法治实践能力说到底就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加强权力制约的能力。

法治是强国之路的基石。钱弘道认为:“法治竞争既是制度的竞争,也是思想、文化的竞争。在法治竞争和博弈中,中国应当采取主动战略。”法治创造力是在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中形成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仅是法治实践的重要指引,而且也担负着赢得世界法治话语权的重要任务。

法学家要在实践中获取实现秩序和公平的智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

勇于实践、勇于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明特点。法治实践学派主张,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术品格。法学家要深入观察社会生活,于实践中获取实现秩序和公平的智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法学注定不是纯粹书斋里的学问。中国国情是法治实践的出发点。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注重运用实践、实证的方法研究法治问题,努力从法治评估、法治指数等实践研究中准确把握中国法治国情,从田野实验、思想实践和地方法治实验中拓展观察中国法治现实的深度,获取思考法治发展的视角和灵感,提升法学的实践功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法学学术的独特贡献。

THE END
1.儒家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爱民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强调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当下,其蕴含的传统智慧仍具有时代意义,值得深入挖掘探讨。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1051331/index.html
2.高跟鞋的旋律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再次明确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良法善治的思想渊源或可追溯至西周,其后不断充实内涵,形成了丰富的制度资源和治理经验。挖掘并阐释传统中国良法善治的有益资源,需要回到历史的语境,重述中国古代对良法善治的阐发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391247784300326&wfr=spider&for=pc
3.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即不别亲疏,不殊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以下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A.管仲B.子产C.李悝D.邓析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9a1294ebba6c42f1a02509a30e42a040.html?fm=bd66d53fe96ee85447403d4b4e7937cadc
4.张师伟:黄老学派任道尊法无为的政治伦理思想法家主张的法及法治在黄老学派中得以有一定理论位置,就是因为法在人类社会的范围内,恰好就是人世间所不能不予以遵从的根基于道的客观规律,体现客观规律之道派生出了法,即所谓“道生法”,为民之“恒度”。人们以遵从规律之心守法,又以守法之行遵循规律。法家以唯意志论方法建构起来的“设之于官府”之法,在黄老https://zhfx.nwupl.edu.cn/hsdt/109755.htm
5.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体系斯多噶学派将“自然法”或“自然”作为他们哲学体系的中心。他们认为,自然法这种理性乃是法律与正义的基础。从自然法的普遍性出发,斯多噶学派将自然视为世界主义思想的根据,提出了人人平等,世界城邦与世界公民的主张。斯多噶学派思想活动的时期为古希腊的末期,对古希腊的法律思想并未产生太多影响,但是其思想对随后而来的https://www.douban.com/note/783572110/
6.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至战国末期 narutoholmes2022.12.10· 北京浏览1次分享举报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 ),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A、慎到的https://wenda.so.com/q/1679545352217921
7.法家学派政治思想中国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 英文名称 political thought of the Legalism 所属学科 政治学 中国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百家争鸣,法家是重要的政治思想流派之一。“法家”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谈《论六家要指》里:“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班固将法家列为“九流”之一,认为法家“专任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9058
8.法家法治思想(精选6篇)我国古代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韩非、李斯等。“法治”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作为治国和统一天下的主要方法,即所谓“以法治国”[1]P147、“垂法而治”[2]P163。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sl449qf.html
9.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主张“以法治国”的是()A道家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主张“以法治国”的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09/25687579.html
10.诸子百家教育思想6篇(全文)代表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1m1wcne.html
11.墨家的法治思想是什么?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思想学派,他们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秩序和治理方式的思考上。 墨家主张以法治为基础,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平。他们认为,法律应该是公正、明确和普遍适用的,不分阶级和身份,以确保每个人都受到公正的对待。墨家的法治思想强调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03/12/46256692_1083315121.shtml
12.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https://www.liuxue86.com/a/302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