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答案

A

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春秋——孔子:主张和贡献:1、核心:是“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3、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战国——孟旬:1、孟子:①发展了仁,提出了“仁政”②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③伦理观:性善论2、荀子: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恶论④制天命而用之历史地位: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学的总结与改造,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在对先秦思想文化进行粗暴否定的同时,也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了低潮。至汉代,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的建立,太学建立,儒学获得了官方地位。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儒”在古代,是指从巫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人家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知识分子。孔子以后,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战国时,“儒分为八”,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如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及谶纬之学;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唐代有韩愈为排斥佛学的儒家“道统”说;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至五四运动前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才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战国和明清是中国古代思想活跃的两个重要时期。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法家思想在战国后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

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10年山东卷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THE END
1.儒家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爱民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强调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当下,其蕴含的传统智慧仍具有时代意义,值得深入挖掘探讨。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1051331/index.html
2.高跟鞋的旋律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再次明确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良法善治的思想渊源或可追溯至西周,其后不断充实内涵,形成了丰富的制度资源和治理经验。挖掘并阐释传统中国良法善治的有益资源,需要回到历史的语境,重述中国古代对良法善治的阐发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391247784300326&wfr=spider&for=pc
3.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即不别亲疏,不殊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以下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A.管仲B.子产C.李悝D.邓析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9a1294ebba6c42f1a02509a30e42a040.html?fm=bd66d53fe96ee85447403d4b4e7937cadc
4.张师伟:黄老学派任道尊法无为的政治伦理思想法家主张的法及法治在黄老学派中得以有一定理论位置,就是因为法在人类社会的范围内,恰好就是人世间所不能不予以遵从的根基于道的客观规律,体现客观规律之道派生出了法,即所谓“道生法”,为民之“恒度”。人们以遵从规律之心守法,又以守法之行遵循规律。法家以唯意志论方法建构起来的“设之于官府”之法,在黄老https://zhfx.nwupl.edu.cn/hsdt/109755.htm
5.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体系斯多噶学派将“自然法”或“自然”作为他们哲学体系的中心。他们认为,自然法这种理性乃是法律与正义的基础。从自然法的普遍性出发,斯多噶学派将自然视为世界主义思想的根据,提出了人人平等,世界城邦与世界公民的主张。斯多噶学派思想活动的时期为古希腊的末期,对古希腊的法律思想并未产生太多影响,但是其思想对随后而来的https://www.douban.com/note/783572110/
6.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至战国末期 narutoholmes2022.12.10· 北京浏览1次分享举报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 ),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A、慎到的https://wenda.so.com/q/1679545352217921
7.法家学派政治思想中国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 英文名称 political thought of the Legalism 所属学科 政治学 中国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百家争鸣,法家是重要的政治思想流派之一。“法家”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谈《论六家要指》里:“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班固将法家列为“九流”之一,认为法家“专任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9058
8.法家法治思想(精选6篇)我国古代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韩非、李斯等。“法治”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作为治国和统一天下的主要方法,即所谓“以法治国”[1]P147、“垂法而治”[2]P163。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sl449qf.html
9.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主张“以法治国”的是()A道家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主张“以法治国”的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09/25687579.html
10.诸子百家教育思想6篇(全文)代表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1m1wcne.html
11.墨家的法治思想是什么?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思想学派,他们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秩序和治理方式的思考上。 墨家主张以法治为基础,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平。他们认为,法律应该是公正、明确和普遍适用的,不分阶级和身份,以确保每个人都受到公正的对待。墨家的法治思想强调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03/12/46256692_1083315121.shtml
12.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https://www.liuxue86.com/a/302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