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司法考试三国《债权的法律适用》知识点1法考

摘要:《债权的法律适用》是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三国的知识点之一,下面希赛网法考频道为你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一般规定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可见,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是意思自治原则优先,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辅,即首先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才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而特征履行说是确定最密切联系地的常用方法。关于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意思自治原则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的,人民法院应认定该选择无效。”可见,只有在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法律的,才允许当事人选择法律,比如,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法律是因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2)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不限于合同领域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亮点之一就是将意思自治原则扩展到了合同之外。在代理、信托、仲裁协议、动产、侵权、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领域引入了不限选择范围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夫妻财产关系、协议离婚、产品责任、知识产权等领域引入了限制选择范围的意思自治原则。

(3)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

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有明示和推定两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实践中,在当事人没有明示选择法律的情况下,我国法院经常采用推定的方式判断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8条第2款规定,“各方当事人援引相同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已经就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做出了选择。”

(5)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

我国的立法中没有明确要求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必须与合同具有实际联系。但在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应当与系争的涉外民事关系“有实际联系”,否则其选法行为无效。然而,如果把当事人可以选择的法律限制在与合同有联系的法律,就有悖于意思自治原则的本意。因此,当事人在选择合同准据法时,不应限制在只能选择与合同有实际联系的法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7条对这一问题予以了澄清,规定,“一方当事人以双方协议选择的法律与系争的涉外民事关系没有实际联系为由主张选择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只要法律允许当事人选择法律并且没有在具体冲突规范中限制范围,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就是没有限制的,可以选择与民事关系没有任何联系的法律。

(6)是否可以选择我国未加入的国际条约

我国加入的民商事条约可以在我国直接适用并优先适用。但对于我国没有加入的国际条约,当事人能否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呢?《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9条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援引尚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的国际条约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该国际条约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2.最密切联系原则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可见,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的情况下,则适用最密切联系地法律,同时,该条文明确将特征履行说作为确定最密切联系的主要方法。“特征履行”是指以最能反映合同特征的合同履行方的经常居所地法律为合同准据法。一般而言,特征性履行方是“非支付价款方”。

2007年《较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2款规定了17种合同的最密切联系地,这些地点大多数是以特征性履行方法确定的,即适用“非支付价款方”的住所地或营业所所在地法律。需要注意的是,该司法解释已于2013年4月8日废止,虽然司法实践中法官仍然可以参考上述规定确定17种合同的最密切联系地,但这些规定已经没有约束力,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不会考已经废止的司法解释,因此本书不再列出,以减轻考生备考负担。

【经典真题】

在涉外民事关系中,依《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和司法解释,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2013-01-98)

A.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应与所争议的民事关系有实际联系

B.当事人仅可在具有合同性质的涉外民事关系中选择法律

C.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有权协议选择或变更选择适用的法律

D.各方当事人援引相同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已经就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作出了选择

答案:CD

(二)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

在消费者合同中,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处于弱方地位,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往往是格式合同,其中的法律选择条款往往是经营者强加上去的,而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二条在我国首次确立了消费者合同特殊的冲突规范,在均衡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的同时,突出了对消费者利益的倾斜保护。要准确理解该条规定应注意把握以下几项要点:

1.消费者单方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消费者合同适用的法律由消费者单方选择,同时将消费者选择的法律限制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并非是最有利的,许多情况下,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更为有利。二是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应知晓并遵守商品、服务提供地的法律,允许消费者选择该国法律,体现了对经营者和消费者权利义务的平衡。三是应该对消费者单方选择法律的范围进行限制,如果不限制,经营者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关于消费者保护的法律规定,使经营者无法预知法律风险,将挫伤经营者从事商业活动的积极性。

2.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的适用

(三)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1.一般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

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是在劳动关系建立时、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劳动关系通常是在劳动者工作地或用人单位主营业地发生的,劳动者工作地或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是与劳动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地点。因此,当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

2.劳务派遣的法律适用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按约定向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的行为。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我国立法中采用的是“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这一表述,说明劳务派出地法律不是必须适用的法律,只是一个选择性适用的法律。之所以这么规定,是因为对于劳动者而言,他是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他更为熟悉或者敏感用人单位派遣他到用工单位时所遵循的法律。如果劳务派出地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水平低于劳动者工作地法律或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时,法院可以不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因此,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还可以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或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

【总结】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首先,适用我国法律强制性规定;第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第三,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甲国公民大卫被乙国某公司雇佣,该公司主营业地在丙国,大卫工作内容为巡回于东亚地区进行产品售后服务,后双方因劳动合同纠纷诉诸中国某法院。关于该纠纷应适用的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01-38)

A.中国法B.甲国法C.乙国法D.丙国法

答案:D

小编推荐:

法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共收录117.93万道题已有25.02万小伙伴参与做题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您还不是该课程的学员,无法下载哦~点击下方立即学习,即可下载更多专享资料

THE END
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规定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主要体现在民事活动中,特别是合同领域,它指的是民事主体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其民事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如何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以下是对该原则法律规定的详细解读: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 意思自治原则,又称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权依照自己的真实意愿独立自主地选择交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23ff0c302a6cbd000531
2.普法惠民《民法典》自愿原则的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公共利益,自愿原则在一定范围内、特定条件下,需受到国家干预的限制,比如,为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对一些特定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进行限制。《民法典》合同编中的第494条规定:“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任务的,有关民事https://zhuanlan.zhihu.com/p/646297728
3.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什么律师普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什么2021-03-22 1,560 普法内容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国际私法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指依合同当事人的自主意志确定合同所适用的法律。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选择了支配他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法院就应当以他们选择的法律作为合同准据法。https://www.110ask.com/tuwen/2133976128174014739.html
4.格式条款的效力9篇(全文)这既体现了我国民法上的私法意思自治原则、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自由约定合同条款, 包括免责条款。只要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则可以免除其未来可能承担的违约或侵权责任。只要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 国家就不应该对其加以干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qai85nd.html
5.工程总承包常见法律问题百问百答(十)合同价款篇之价款调差问题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之规定,总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如果意思自治,即使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相关约定不一致,但其并不违反法律效力性强制性条款之规定,但并不能否定同条款的效力https://m.yjxlawyer.com/news/681.html
6.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法律规定是什么?专家导读 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愿的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签订合同。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又称合同自愿自由原则,当事人充分享受合同的自由。 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法律规定是什么? 意思自治又叫合同自愿或契约自由原则就是指在https://mip.64365.com/zs/1466595.aspx
7.论合同解释对当事人自治否定的正当性与矫正性制度安排在合同的补充解释中,当事人因未约定缺漏内容,根本无所谓合意。因此,在补充解释中,如果说是当事人的意思,就显得更加牵强。在这种时候,当事人承担了一种根本不是源于其约定的权利义务,在这里已经从实际上消灭了当事人自治,而代之以以裁判为目的的“规范性意思”。或者可以这样表述:作为法律行为的合同,其效果应当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2.html
8.蓝海查明案例▍李野与翁吉义民间借贷纠纷案法律查明案例由于双方同意受到某一司法管辖权的管辖,应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法律程序在该指定的管辖区内展开,申请搁置法律程序或者对该司法管辖区的管辖权有争议的一方则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这是由于双方已经同意受到该司法管辖区的管辖。结合案情,尽管双方在《借款合同》约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为非排他性的法院,翁吉义如今http://www.bcisz.org/html/yuwaifalvchaming/817.html
9.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完善日本的做法可以借鉴,即公司并不当然地成为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但为防止原告股东诉讼行为不当,法律应为公司提供直接参加诉讼的途径;若公司参加诉讼,应作为共同诉讼的原告,或至少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征求意见稿》第四十三条建议将公司规定为必须参加诉讼的第三人,亦有不妥之处,应当尊重公司意思自治与法院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4/id/297550.shtml
10.因债务人原因以致履行条件不成就,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探析2、法律拟制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一种限制。 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工具,当事人可以依自由意志创设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条件法律行为理论中,当事人通过促成条件成就和阻碍条件成就来获得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而法律明确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http://www.myac.org.cn/index.asp?channelID=314&contentID=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