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曼理论在法学领域的争议:法律系统的封闭性及其挑战"

鲁曼(NiklasLuhmann)理论在法学中的具体争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系统运作的封闭性

鲁曼认为法律系统具有运作封闭性,即法律系统能够自我生成、自我维持,并自我指涉。然而,这一观点在法学界引发了广泛争议。

·争议点:一些学者质疑法律系统是否真的能够完全封闭运作。他们认为,法律系统与社会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到政治、经济、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将法律系统视为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可能过于理想化,不符合法律实践的现实情况。

三、个人在法律系统中的地位

鲁曼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将个人排除在法律系统之外,更侧重于系统整体的运作和规则。

·争议点:这一做法引发了关于个人在法律系统中地位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个人是法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和决策对法律系统的运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个人完全排除在法律系统之外可能忽视了人的重要性,导致对法律系统的理解过于抽象和片面。

四、法律系统的自创生性

鲁曼的自创生系统理论强调系统能够自我生成和自我维持,这一观点在法律系统中也得到了体现。

·争议点:然而,一些学者对法律系统的自创生性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法律系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传统、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等。因此,将法律系统的自创生性过分强调可能忽视了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导致对法律系统发展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设定了大量的立法授权规定,为民商事特别法补充和细化民法典预留了接口,方便在不频繁修改法典的情况下,制定更具体的单行法律,为民法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形塑可能性。民法典立法授权条款多集中于法人规定、土地物权、新型权益保护、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交易创新、新型侵权责任等重要基础制度、资源保障和新发展改革领域。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2.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有效的管理方式应与具体的环境相适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附: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斯宾塞.布法 组织是“经济人” 管理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来刻画,且存在最优解 计算机是重要的工具 12.组织的任务(行业)环境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mf7aw9p.html
3.潍坊社工,社工协会,社工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d.从2002年起,中央政府开始强调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方面平等权利的问题。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体制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5、社会政策具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一方面,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自多个学科;另一方面,学者们依靠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讨论社会政策问题。与以下哪个学科没有密切关系。 http://www.wfsgxh.org/html/0505/n46804960.shtml
4.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模式困境与整合改进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模式、困境与整合改进 来源:《高校教育管理》2018年12期 摘要:按照“三角协调模型”的理论框架,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可归纳为行政干预、市场调节和学术自治三种不同模式。实践运行中,这三种模式常常是复杂交织、密切联系的矛盾综合体,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局限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https://heri.xupt.edu.cn/info/1015/9284.htm
5.社会问题治理范文12篇(全文)这两个话题恰恰反映了传统管理与现代治理的两个核心命题:利益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机制。你说你代表我 (主体性问题) , 但你要做什么是我决定的吗?你说你的决策 (利益博弈或利益机制问题) 是科学的, 但大家认可吗?排斥利益主体的决策参与, 仅靠传统的征求意见, 主体是不认同代表性的;没有关联利益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465z8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