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正如其简介所言,这本书是一部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面,运用
交叉学科知识(比如说社会学、统计学等等)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
度的作品,它力求挖掘只有中国学者(由于其在自存环境和文化修
养上的比较优势)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基层司法中具
有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对一般司法制度具有理论意义问题,学术与实
践的紧密结合,是当前司法改革研究的参考书。
但是总的看下来,苏力提出不少问题,语言犀利老道,观点鲜明,
独树一帜。在《送法下乡》一书中,我们没有发现苏力对国家法与
民间法关系处置的技术性操作的分析,虽然该书的主题讨论了基层
法官如何处理社会纠纷的技术和知识。所以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
,
苏
力的法治道路理论就
搁
在法治路上了,就是说他还是只解决了一
半问题,当然这一半的解决仍然有着前述重要的意义,至少为中国
法治的
病象
开出一部分单子来,还可以破除人们的一些关于法治
的迷信,但是他并未提出更高明更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建议现在学法的学者真的可以从政,这样他们立法(从
宪法
到
宪政
)总归要比那些对法律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所谓的
政府官员要好得多吧。从宪法上来改变,是真正的治本而非治标了。
现在我来具体谈一下作者在书中的的观点,比如说
如何剥离法律中
的道德、政治因素
这个问题,苏力说,
享这种研究进路。也就是说,
制度
——
人
的体系未见得就是仅仅
对传统的辩护和维护,也可能是建设性的
特别是在中国处于现
代化过程中的语境下,更可能是建设性的,而不是保守性的
其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下阐释法律与道德、政治
之间的关系;在这里,
的理论逻辑体系,展现了道德、
政治与法律一定程度的分离,在特定的情况下,又将道德或政治因
素纳入到司法判决的考虑之中。
此外,苏力对那种仅仅盯住西方的司法制度不放的理念、理论、实
践是持强烈的批判态度的。
还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本第三十五页中他讲到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