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环境保护的八大法律制度1)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种控制建设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技术手段和制度。它可以使新建工程污染防治工作,由事后治理变为防患于未然。2)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是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简称。3)排放污染许可证制度:在实行排放浓度控制基础上对一些重点污染源实施排污定量控制,才能从总体上有效地控制污染4)排放收费制度: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的排污收费制度,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通过该制度筹集资金,以经济效益激发环保意识,它与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被誉为“中国环境
3、标准样品标准)2)地方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保总局标准(行业标准)四、环境行政:执行行政调解程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排除危害赔偿损失、为保证对污染受害的人赔偿(法律规定了对污染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为保证污染受害人的赔偿,实行连带责任、为了保证对污染受害人的赔偿事情全部赔偿原则、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被告举行证原则。行政复议申请作为案件60日申请复议,不作为案件五日内决定。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罚款、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暂扣吊销许可证、书面警告没收非法所得与财务,行政拘留。环境民事法律责任:行为的违法性行为损害的结果和行为损害因果
4、关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环境行政:行为有违法性,行为有危害结果,行为人主观有过错。环境刑事:环境犯罪主体与容体,主观方面。五建设项目对环境监察程序:编制并提请项目建议书、可展可行性研究、进行设计规划、落实安排计划、进行建设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准备、验收投产。六、环境监察的类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一般和重点监察;守法监察和执法监察。特点:委托性、及时性、直接性、公平性、强制性。主要依据:1.法律依据:主体合法、辖区合法、被检查.2.标准依据3.事实依据。环境行政执法的程序:管辖、受理、调查取证、复核与决定、申诉复议与裁决、执行。行政执法方式: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许可、环境行政强制
5、执行、环境行政奖励。环境监察工作程序:1.主要常规程序:拟定方案、准备工作和实施监察。2.补充程序:发现异常和未发现异常。污染源监察的形式:定期检查、定期巡查、不定期检查。环境源监察管理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着负担的原则。水污染源现场监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主要八种物质:固体物质、耗氧物质、有机合成物质、有机物质、油类物质、无机物质、放射性物质、高浓度和高臭味物质。排污收费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排污申报登记审核、排污申报登记核定、排污费的计算、排污费的征收和缴纳。排污申报程序:申请、申报、审核、核定。七、八、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排污量计算的三种方
6、法(计算书上例5.1)定义: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所有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当按照国务院关于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亚常作业条件下排污的种类、数量、浓度和新建、扩建、挖潜、革新、改造的工程项目等内容。申报对象:一切直接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固废物、噪声等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商户。污染物核算计算方法:实测发、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序:拟定方案、准备工作和实施监察。2.补充程序:发现异常和未发现异常。污染源监察的形式:定期检查、定期巡查、不定期检查。环境源监察管理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着负担的原则。水污染源
7、现场监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主要八种物质:固体物质、耗氧物质、有机合成物质、有机物质、油类物质、无机物质、放射性物质、高浓度和高臭味物质。排污收费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排污申报登记审核、排污申报登记核定、排污费的计算、排污费的征收和缴纳。排污申报程序:申请、申报、审核、核定。排污收费制度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费用。排污收费的原则:、排污即收费、强制征收原则、属地征收原则、征收程序法定化原则、征收时限固定原则、政务公开原则、上级强制补缴追征原则、特殊情况下行减免缓的原则、“收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