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36
科目名称:艺术基础
参考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昭主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专业素描写生(中国画、油画、雕塑方向)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1、目标
专业素描写生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考察考生美术技巧、造型能力以及培养其专业习惯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素描写生考试,着重结构和形式的塑造,要求考生以线条、块面组合等形式,准确描绘出物象的明暗肌理、体积轮廓等内容。并且,希望考生在摹写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艺术思想、审美态度等思想内容有所体现。专业素描写生考试,集中考察考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能力,对培养考生准确、生动概括地表现对象的造型能力大有益处,可以为今后的艺术实践和作品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2、基本要求
专业素描写生测试,要求考生把所描绘对象的整体关系放在首位,即首先处理好整个画面的构图关系。在整体关系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再求局部的精致变化。其次是线条和明暗。线条部分,要求考生能运用线条直接地、概括地勾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随着对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线条进行表现。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内容概述
素描写生考试科目,针对中国画、油画、雕塑方向的艺术专业硕士考生展开。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包括对造型规律的掌握程度、造型技法运用的熟练程度及艺术表现能力。
(二)内容分析
1、造型的法则与规律
考察学生的造型能力,包括对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立体投影法、色彩学、几何学等知识和技法的运用,熟练的掌握并运用这些专业知识是进行艺术表现的必要基础,同时能够强化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精湛的造型技巧
(1)整体观念
在进行素描写生时,要求坚持整体地观察对象。进入画面的物体之间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整个画面是秩序、综合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体。培养考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做到写生时在构图上纵观全局,不论是结构关系、比例关系、黑白关系、体面关系、面线关系,都是相对存在,互相制约的。
(2)立体观念: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它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组合而成的,即视觉所观察到的三维空间。素描写生考试,要求考生在临摹景物或人像写生的过程中,画面表现出立体感觉。值得明确的是,任何物体都要以三度空间来测量,缺一不可。
(3)造型方法
A以线、面为主要构形手段
B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
(4)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作者的感受和艺术素养,取决于作者对所临摹物象精神的表现方式,即要求考生尽可能的从形式深化到内容,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的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是能鲜明地感受到对象精神的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进行有效的艺术概括。
第三部分考查方式与考试题型
(一)考查方式:素描写生;
(二)考试题型:4开纸,半身人像写生;
(四)具体要求:表现手法不限;
(五)备注:考场提供画纸。考生自带画架、画板、凳子等。
科目代码:828
科目名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一、目标
二、基本要求
(一)交互设计方向
本专业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
1)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基础知识;
2)交互设计中用户界面的设计;
3)交互设计中信息架构图和主要功能的流程图设计;
(二)数字影视方向
本专业考试范围包括:
2)影视制作中文字分镜表的设计;
3)影视制作中画面分镜脚本的绘制;
(三)游戏设计方向
2)游戏角色设计;
3)游戏场景设计;
二、考查方式与考试题型
(一)考查方式
(二)考试题型
(三)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1)考试在完成设计题目时,需要完成上色。
2)考生应在设计绘图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解释。
3)考生应在绘制信息架构图时,提供完整的功能分级,层级关系明确。在绘制交互流程图时,提供主要功能完整的执行逻辑路径和执行命令顺序,使用正确的流程图形符号。
(四)备注:
校方为考生提供:试卷、8K开素描纸及A4草稿纸;
考生需携带:铅笔、黑色中性笔、黑色及彩色马克笔、勾线笔、橡皮、尺以及其它绘图工具等。
科目代码:829
科目名称:影视制作
广播电视创作基础分为广播电视艺术理论和节目制作实务两部分,是对报考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及播音主持方向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检测。一方面考察学生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同时也对考生在编导技巧、故事创意、故事板(分镜头)、场面调度、视觉风格、类型、市场定位、目标观众、营销策划等实务技能方面的能力作出一定程度的考量。
要求考生熟知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基本创作规律和前沿理论动态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熟知视频编辑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视听符号、视听文化思潮、电视艺术发展情况以及电视节目形态变化进行分析、制作。
一、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
1.世界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
2.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构与全球化
3.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概况
4.港澳台的广播电视发展
二、广播电视传播符号与传播特性
1.人声语言:从广播到电视
2.音乐与音响:广播电视的非语言符号
3.电视画面与镜头语言
4.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三、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管理与产业构成经营
1.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的类型
2.广播电视媒介组织发展与管理
3.广播电视产业构成与特点
4.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内容
5.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
四、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与制作编排
1.广播电视节目主要类型
2.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
3.广播电视节目的叙事策略
4.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策略
五、广播电视媒介受众分析
1.广播电视媒介的受众权利
2.广播电视受众特点及构成
3.广播电视受众调查
六、电视节目策划
1.电视节目的定位、生产、品牌与管理
2.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3.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
4.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
5.电视社教节目的策划
6.电视益智节目的策划
7.电视纪录片的策划
8.电视生活服务节目的策划
9.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策划
七、电视的社会影响:理论与分析
1.电视对政治的影响
2.电视与消费社会建构
3.电视与人的发展
4.电视与社会文化发展
八、广播电视产业的数字化变革
1.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
2.新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的产业融合
3.方兴未艾的数字新媒体
一、考查方式
二、考试题型
1、试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作品改编题等多种题型。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各层次所占比重约为20%、30%、30%、20%。
3、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识记(约20%)、理解(约50%)和应用(约30%)三个方面。
4、答题纸大小:A3。
科目代码:831
科目名称:环境设计
本科目考试以传统美学、艺术学等基础学科为理论根基;以人居环境与建筑景观艺术、室内空间设计作为专业能力范畴。
重点考察考生运用创新设计理念、环境生态意识和扎实的环境设计方法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操作能力及艺术表达能力。
1)构思立意与设计定位;
能够以传统美学、艺术学等基础学科为理论根基;以人居环境与建筑景观艺术、室内空间设计作为专业能力范畴,围绕考核的命题要求,准确、清晰的建构设计概念与思路;
2)功能安排与空间布置;
3)环境设计中的步骤性设计;
可根据命题要求与场地对象的功能需求,按照专业规范及设计要求逐层细化、解析设计,着重强化专业性、步骤思路的完整性及设计中的逻辑性与方法;
4)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
5)考生应在设定的题目范围与要求下,根据设计规范、绘图要求,着重从平面、立面、分析、空间透视多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设计表达,同时通过文字解析全面的表述设计的思路与专业性。
校方为考生提供:试卷A2绘图纸3张(其中2张为草稿纸、1张为正式答卷,3张都要提交);
考生需携带:铅笔、黑色中性笔、黑色及彩色马克笔、橡皮、尺或其他绘图工具等。
科目代码:833
科目名称:动画艺术
动画艺术命题创作主要考察考生对动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创作技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对艺术命题的理解能力及艺术创新能力。本科目的设置是为了考察考生运用自己艺术知识及技能进行创新的创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阐释问题的实际创新能力。重点考察考生运用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操作能力及艺术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学、美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制作动画艺术命题分析、剧本编写、绘制创作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动画领域内诸多理论与实践的现象、问题、命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与创作。
(一)动画命题创作
1.故事版设计开发:根据命题,自行编制一段故事,并完成故事版设计表现。镜头不少于20个镜头画面。
一、动画方向
1.1命题创作:故事版设计开发
根据命题,自行编制一段故事,并完成故事版设计表现。镜头不少于20个镜头画面(备注:单独绘制角色转面图、动作参考图、表情参考图)。
第四部分技术要点
6)考生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如部分题目需要完整的人物或目标造型,注重人物造型结构及镜头的连贯完整性。
7)考生应在题目给出的方向范围内,适当增加创意或表演环节。
8)考生应在分镜头创作的题目中,提供不少于20个镜头的绘制。(需从20个镜头里挑选一个镜头画面完成设计稿绘制并上色)
9)考生应在故事版设计创作的题目中,单独提供完整的角色图:
a)五视图:画出角色的正面、侧面、背面、正四分之三面、背四分之三面;
b)动作参考图:提供不少于3张动作参考图(草图即可);
c)表情参考图:提供不少于3张表情参考图(草图即可)。
备注:
校方为考生提供:试卷一份、四开素描纸2张(分镜画面比例16:9)及A4草稿纸4张;
考生需携带:手绘板、铅笔、马克笔、橡皮、尺或其他绘图工具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科目代码:F27
科目名称:专业创作
专业创作主要考察考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创作技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对艺术命题的理解能力及艺术创新能力,并且希望从中能够见出考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本科目的设置是为了考察考生运用自己艺术知识及技能进行创新的创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阐释问题的实际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学、美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中国画、油画、雕塑以及动画创作、剧本编写、播音主持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中国画、油画、雕塑、动画、影视编导等领域内诸多理论与实践的现象、问题、命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论述与制作。
一、艺术设计专业
(一)数字媒体艺术
(二)环境设计
采用现场设计形式。主要以上机测试的形式为主。主要考核考生对设计问题的认识与专业理解及设计构思创意的能力;考察考生对于功能与空间布置的驾驭能力及软件工具操作的熟练度与精通度。同时需要考生可以运用简洁、概述的文字表达设计重点与创新。
二、美术专业
(一)中国画
主题由学校规定。考生围绕以此为主旨进行构思创作,内容、形式不限。创作所用宣纸由校方提供,大小为四尺对裁(斗方或横幅),其它工具考生自备。
(二)油画
主题有学校规定。考生围绕以此为主旨进行构思创作,内容、形式不限。画布(A2大小)校方提供,其他工具考生自备。
(三)雕塑
1.命题泥塑小稿创作
2.手绘雕塑效果图
工具考生自备。
三、广播电视专业
(一)动画
以下二选一:
命题创作一:根据提供的命题进行创作(场景/道具/角色),使用软件不限(Maya、3dmax、Blender、AE、PS、C4D、UE);
考核要点:造型能力/软件操作能力
技术要求:尺寸1920*1080dpi,2-3个不同景别氛围图
命题创作二:根据提供的命题进行动画表演创作,使用软件不限(Maya、3dmax、Blender、AE、PS、C4D、UE)。提供三维模型或二维造型,情节表演以提供的角色进行动画设计。
考核要点:原动画表演、软件操作能力;
技术要求:尺寸1280*720dpi,30帧/秒,格式:MP4,表演时长:5秒以上;
(二)影视编导
1.作品分析;
2.画面组合(根据所提供的若干画面,编写成一个画面叙事段落或故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41
科目名称:艺术概论
一、考核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1.目标
《艺术概论》就是基础性的艺术理论。具体来说,就是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科研和创作人员来讲,这是最为基础性的理论基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艺术的基础性理论知识,认识到艺术发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为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基本要求
要求考上了解艺术分类划分的基本方式,对主要的艺术门类有所了解,了解艺术接受的性质与基本社会环节,以及艺术的审美教育问题。掌握艺术的本质特征,尤其是艺术的认识本质与审美本质,重点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重要理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艺术创作方法与流派,对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特点亦需进行重点把握。
二、考核内容
(一)艺术本质论
1.艺术的社会本质,艺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2.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3.艺术的审美本质
(二)艺术门类论
1.艺术门类的划分
2.主要艺术门类(美术、音乐、舞蹈、戏剧)
3.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三)艺术发展论
1.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艺术发生的基本过程
2.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艺术发展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四)艺术创作论
1.艺术家的主体性
2.艺术创作过程
3.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
(五)艺术作品论
1.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2.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3.艺术美的根源
(六)艺术接受论
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2.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
3.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4.艺术的审美教育
二、考查方式
三、考试题型
1.试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各层次所占比重约为20%、30%、30%、20%。
3.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识记(约20%)、理解(约50%)和应用(约30%)三个方面。
《艺术美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42
科目名称:艺术美学
2.要求
了解基本的美学范畴体系、艺术形象论以及艺术功能论,掌握审美关系的特征、真善美的统一性、美感的直觉性和愉悦性,尤其掌握艺术美与艺术形象的关系,艺术抽象的主要特征以及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审美面貌,理解形式主义美术本体论、形象思维的主客观基础,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学观,理解形神关系、意象等基本的美学范畴。